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从此美好的音乐和歌声得以挽留、储存和再现。1888年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科学家提出了改进留声机的想法,他设想通过电流的变化转化成磁力并储存在钢丝上。但这种大胆的假设一直到1898年才由丹麦科学家瓦尔德马·波尔生实现。瓦尔德马·波尔生是一位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工作的工程师,他发明了一种方法:把钢琴弦磁化,以反应从电话传声器传来的声音,声音“贮存”在极小磁化区型的钢丝上。后来我们称之为“钢丝录音”。于是,小型磁带录音机很快在办公室流行起来,它们被用来口述信件,甚至记录电话谈话。同时,波尔生还发明了一种用金属粉涂层的纸带机,堪称最早的磁带录音机,但它从未正式生产过。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尔本”和“无线电信”两家公司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有氧化铁涂层的塑料带,但该机器在其他方面,还是与波尔生的机器以相同的方式运作。磁化模式是把来自传声器的信号放大以后留在被磁化的带子上,并将磁带卷绕在大绕轴上。不久,磁带录音机便广泛应用于专职录音。1936 年11月 19 日,伦敦爱乐团在 Ludwigshaven 音乐会厅的管弦乐演出,成为世界上第一场被磁带记录的音乐会。 1947年,美国人卡姆拉斯发明三氧化二铁磁带,使输出的信号比原来的德国磁带高了4倍。但早期的卷轴录音机依然既大又贵,并且需要细心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飞利浦公司采用了袖珍磁带盒,其中卷好的磁带装在一个小塑料盒里。由于这一系统大为简化,磁带录音机就成了家庭里的寻常用品。 237 x 48 x 168 mm 1.7 kg 目前二手价 TC-D5 1200元
TC-D5M 800元
TC_D5 PRO 1200元
TC_D5 PRO2 1500元 1978年5月,领导当时小型立体声录放机潮流的索尼TC-D5上市了。说是小型,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厚重如教科书的TC-D5离MINI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时,索尼的名誉会长井深大每次出差都会在飞机内用TC-D5听音乐。直到有一天,前往美国出差的井深大忽然打了个电话给当时的索尼副社长典雄:“我又要出差了,但我觉得在长途旅行时,TC-D5实在有些笨重,你们能否设计出更小、更便于随身携带的录放机?”大贺立即与录放机事业部的大曾根幸三通了话,这种想法同时也得到盛田昭夫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世界上第一台随身听——索尼TPS-L2正式上市。同时,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还共同创造了“WALKMAN”的概念。1986年,“WALKMAN”正式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成为随身听的代名词。直到今天,无论是索尼的磁带随身听、CD随身听、MD随身还是MP3随身听统统可以在机身的明显处找到“WALKMAN”这个值得纪念的称呼。当然,松下、爱华等很多厂商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世界上首款线控随身听就是爱华在1985年生产的HS-R8。在大家的共同推广下,80年代起WALKMAN终于走红全球。
1935年的磁带,在柏林的 1935 收音机展览会上,录音电话和磁带首次被展示。从此磁带做为最新式的“声音储存”媒介进入我们的视线。
索尼 TPS-L2 1979年7月面市的史上首台随身听——索尼TPS-L2。体积为88×133.5×29 mm的TPS-L2重量有330克,并配有立体声电路和立体声耳机MDR-3L2。WALKMAN的概念也首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981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索尼的SRF-30W、 SRF-80W、WM-3EX(从左到右),此期间的设计很多成为后来磁带Walkman的样本。1981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索尼的 WM-R2、WM-7、WM-5、WM-F2,其中WM-R2(左一)是当时最小的具备录放功能的型号。 1983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WM-10 WM-20 WM-F20 WM-F10, WM-F5(从左到右),设计上已经越来越“口袋化”。索尼WM-F5
1983年2月,索尼的第一款运动型防水随身听WM-F5上市。1984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WM-F15 WM-DDI WM-W800, WM-F70(从左到右)。这个时期全球Walkman产量累计达到1000万台,正式步入鼎盛时期。1985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WM-R15、SRF-33W、WM-101、WM-101I、WM-10RV(从左到右)。其中WM-101是第一台使用香口胶电池的Walkman。WALKMAN漫漫路之CD随身听篇 综观随身听发展的历史,其实关键在于音乐载体的改变。磁带、圆筒唱片、LP……一直到CD光盘,真正是一场石破天惊的革命。从此,我们昂首迈入了数字音乐的时代。 几百斤重的数码唱片机 20世纪60年代初,CD核心部分的技术,即“通用的激光触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开发成功。60年代后期,美国贝尔实验室又对其进行了改进。1974年,飞利浦把激光合成到早期VCD。成为此行业的领头羊。 1974年初,索尼的第一台PCM(脉冲编码调制)录音机“X-12DTG”对外发表,但是这台可以放数码唱片的机器有大型冰箱那么大,仅仅带传送部分就重达250公斤,但它却是拉开索尼数字声音历史帷幕的值得纪念的NO.1。 最有音乐气质的商人
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大贺典雄——八十年代索尼公司的领军人物,也成为这部CD随身听传奇的一部分。在加入索尼前,大贺是一个音乐家,终日沉迷于意大利歌剧中。而索尼创始人盛田为了将艺术家拉入他的公司,前后花了10年的时间。甚至当大贺还在德国留学时就被算成索尼的编外员工,并支付其工资,这种待遇至今也没有别人能享受到。 1959年,大贺带着对音乐的留恋正式加盟索尼,从此舞台上少了一名优秀的男中音。但是,在他的推动下,CD随身听的发展过程却因此加速。1976年春天,索尼研发小组向大贺展示了一张直径30厘米的激光音碟。它有LP唱片那么大,能容纳13小时20分钟数字声音的音乐“唱片”。这张光盘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数字音频唱片”。 但是按当时取得和录制音乐的成本,大约7.5万美元1小时,每生产一张这么大容量的音乐碟片,就要耗去唱片公司100多万美元。工程本身耗资巨大以及商业发展方面的原因,使得唱片业急需创造一种新标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完整的贝多芬 与此同时,荷兰的飞利浦也正在对自己的激光影碟进行改革。1979年春天,飞利浦首席音响工程师奥登司来到日本,向索尼演示这套设备和其他电子产品。7月,飞利浦推出了激光音碟的第一代样品,直径为11.5厘米的唱片录有1小时的音乐。飞利浦公司是激光视频唱片方面的先行者,而索尼则率先开发出数字音频信号技术。两家公司决定共同向国际数字音频光盘协会(DAD)提出规格议案。 从1979年8月到1980年6月向数字音频光盘协会展示他们产品的新规格时,索尼和飞利浦的研发小组、物理学家和音响工程师分别到位于东京和埃因霍芬的对方实验室进行学习。在关于规格和容量的问题上,飞利浦建议采用60分钟的录制容量。而身兼音乐家头衔的大贺则认为:“难以放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唱片是不完整的。”最后,演奏时长设置为75分钟,精确地说是74分42秒,可以容纳95%的古典音乐作品。直径为12厘米。频率、比特分别为44.1和16比特。 从“傻大个儿”到DISCMAN 1980年7月,CD的国际标准诞生。1981年,索尼有了一台样机,它将碟片纵向设置在唱机的前面,人们能够看到漂亮的银色唱片在转动。但是这台机器依然很笨重,以至于人们给这台试制机起了“傻大个儿”的外号。1982年8月31日,索尼联合CBS/SONY、飞利浦、宝丽金共同举办了CD录音格式的发布会。 1982年10月1日,索尼的第一代CD播放机“CDP-101”面市。根据大贺的意见,CDP-101采用了更易于操作的水平放置唱片的方式。同时,CBS/SONY唱片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录有50首音乐的CD唱片,第一首音乐是比利·乔尔的《纽约52街》。
可惜,第一台CD播放机的价格高达700美元,体积庞大,只有少数音乐发烧友才愿不惜代价买一台,因此销售并不顺利。直到1984年11月,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CD随身听——D-50,其厚度大概与4张CD唱片等同。49800日元的划时代价格更给低糜的CD随身听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各大厂商都纷纷降低CD随身听的价格,CD软件也进一步普及。从此以后,小型的CD播放机都被定位于随身听的范畴,并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DISCMAN。两年后的1986年,CD唱片达到了年产4500万张的生产规模。6年后的1988年,CD唱片超过了LP鼎盛时期的1亿张的产量,而10年后的1992年,则达到了它的3倍即3亿张。由此,LP正式走向没落。那些经典的岁月 1984年~20世纪80年代末 1984年,历史上第一台CD随身听自于索尼之手,从这个时候到九十年代初是CD随身听的原始社会,只有索尼和飞利浦才有CD随身听。 当时的DISCMAN简直就是砖头,黑色且方方正正的机身堪称庞大。那时的CD随身听大多以大功率输出为主要特点,驱动大阻抗耳机毫不费力。不过,它们的便携性极差,离标准的随身听还有不小的距离。当时最薄的机子——索尼D-150的厚度也达到2厘米。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为了加速CD随身听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索尼加快了技术研发。为了使它更便携,索尼研发了ESP(Electronic Shock Protection)防震技术(松下采用的是ANTI SHOCK Memory防震技术),使得携带时的播放有了保证。还有一部分DISCMAN开始采用了香口胶电池,CD随身听越来越薄。 这个时期堪称DISCMAN的黄金时代,面市的CD随身听在音质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索尼D-350、D-555、D-303、D-777等经典机器都诞生于此时,索尼CD随身听圈地时代正式到来。 当然,松下、爱华等厂商也不甘心示弱。凭着低廉的价格、不错的功能也在CD随身听市场上与索尼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个时期,爱华达到顶峰,CD随身听、磁带机、MD的用户非常多,直接威胁到了索尼。今日,爱华已归于索尼门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世事之难料,可见一斑。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这个时期是DISCMAN精益求精的年代,最明显之处就表现在它的机身越来越薄、播放时间越来越长。索尼的G防震/2段G防震技术、松下的ANTI-SKIP System防震技术、CD-text技术(用于显示歌名/歌手名)都开始成熟起来。 索尼的EJ1000、EJ2000、松下的CT780、CT790都是超薄的CD随身听,特别是EJ2000,13.4mm的厚度让它当之无愧成为当年的超轻薄王者。同时,此时期的CD机已经可以达到100个小时左右的播放时间——比如松下的CT790,而索尼EJ1000更是达到了115小时的连续播放。 CD随身听以前略带方形的设计慢慢也被正圆形的机身替代,主机上的液晶屏也开始慢慢消失,主机上的按键也在减少,相关的功能已经转移到线控上。 21世纪初~至今 如何让DISCMAN时代长生不衰是这个时期的主题。CD随身听开始增加了对MP3音频格式的支持。早期的MP3-CD随身听主要是索尼的NE510/NE610/NE710、松下的MP70/MP80等几个型号,并不出彩。直到松下CT800——一款厚度仅为13.9mm的MP3-CD随身听出现,情况才有了改变。MP3-CD随身听随之遍地开花,期间韩国的艾利和异军突起。iMP-400/iMP500/iMP550成为热买产品。 经典机型回顾 索尼EJ2000 索尼NE10 松下CT780 索尼NE900 松下CT800 //////////////////////////////// 黄金二十载,卡座封神榜!
1971年末,日本音响界资深媒体--<<无线电技术>>,开始搜寻本国音乐家、录音师、设计师、发烧友……和本国当年所有音响新品(有时也包括海外产品),进行封闭评判,选出年度金、银、铜奖、杰出奖、部门奖,并在来年第一期刊物上刊登。
被封卡座榜单: (未注明的均为部门奖) 1975
victor kd-669s
日立 d-4500 1976
lo-d d-3500
akai gxc-325d
pioneer ct-9
aiwa ad-7600
victor kd-4 1977
victor kd-2
lo-d d-800
aiwa ad-7800 1978
denon dr-750
victor kd-85sa
lo-d d-900
pioneer ct-1000
sony el-4 1979
lo-d d-5500d
sony tc-d5
yamaha k-1
technics rs-m85 1980
lo-d d-3300m
pioneer ct-a1
sony tc-k88
victor kd-a8
lo-d d-90s
yamaha k-1a 1981
lo-d d-1100mb
sony tc-k777
victor dd-9
sony tc-d5m
pioneer ct-970
pioneer ct-770
sony tc-fx6
victor dd-5
lo-d d-e90
nakamichi 1000zxl
1982
technics rs-m280
pioneer ct-980
lo-d d-99
aiwa ad- f f 8
1983
sony wm-d6 铜奖
akai gx-f 91
sony tc-k777es
nakamichi zx-9
victor dd-v9
lo-d dd-9
technics rs-m275xc
aiwa ad-f f 60
lo-d dd-8 1984
technics rs-b100
akai gx99 1985
lo-d d-909
sony tc-k555esⅡ
sony wm-d6c
yamaha k-1x
kenwood kx880srⅡ 1986
nakamichi cr-70 杰出技术奖
sony tc-k777esⅡ
yamaha k-1xw
lo-d d-707Ⅱ
pioneer ct-a7d
kenwood kx1100g
1987
sony tc-k555esx 银奖
akai gx93 1988
nakamichi cr-40 铜奖
victor td-v711
a&d gx-z9000 1989
sony tc-k555esr 铜奖
victor td-v721
a&d gx-z9100
pioneer t-818 1990
victor td-v931
pioneer t-838
sony tc-k555esg 1991
sony tc-k555esl
nakamichi cassette deck 1
pioneer t-858
a&d gx-z9100ev 1992
aiwa xk-s9000 135,000 铜奖 4.7分
sony tc-k555esa 105,000 4.4 分
pioneer t-1000s 100,000 4.5分
victor td-v707 69.800 3.6分 1993
sony tc-k555esj 110,000 铜奖 5分
sony tc-k222esj 65,000 4.2分
pioneer t-1100s 120,000 4.5分 1994
kenwood kx7050 55,000 4分 1995
kenwood kx7060s 55,000 4.17分
sony tc-ka7es 120,000 4.33分 除了美国市场外,全球范围均使用WM-D6C型号标记.
在美国,你看见的就不是WM-D6C了,而是TC-D6C了. 从榜单来看,做卡座中道不如SONY,1000ZXL不如777。 中道公司的规模显然比索尼小,开发能力转化成产品的速度要慢不少,产品更新得较慢,到后期距离就拉大了~ 不过到现在,中道在玩卡座的人群中,口碑还是远超SONY。这些杂志的榜单也不先说明一下究竟有哪些评价标准。光给排个名,很容易误导人~ 这么说比较恰当,中道在卡座制造上是在做一个艺术品,而其他很多公司都是在生产电器,少有精品~~~~所以,中道独特的味道和设计让发烧友着迷~~~~~加上物以稀为贵~~~呵呵! ///////////////////////// SONY WALKMAN USE 1 to 3 BELTS $23.95 PER MACHINE ( 1 Belt or 3 Belts )
TPS TPS-L2
WM WM-1, WM-2, WM-3, WM-7, WM-8, WM-10, WM-10II, WM-11,
WM-14, WM-18, WM-20, WM-22, WM-25, WM-30, WM-35,
WM-41, WM-45, WM-51, WM-100, WM-101, WM-109, WM-150,
WM-170, WM-506, WM-701C, WM-702C, WM-703C, WM-2091
WM-AF WM-AF55, WM-AF56, WM-AF61, WM-AF62, WM-AF64, WM-AF65, WM-AF67,
WM-AF79, WM-AF602, WM-AF604, WM-AF605
WM-B WM-B602, WM-B603
WM-D WM-D3C, WM-D5M(TC-D5M),WM-D5Pro(TC-D5Pro/ProII),WM-D6C(TC-D6C)
WM-EX WM-EX1, WM-EX5, WM-EX35, WM-EX50, WM-EX55, WM-EX60
WM-EX66, WM-EX70, WM-EX77, WM-EX102, WM-EX108,
WM-EX615, WM-EX618, WM-EX621, WM-EX808 / 808HG, WM-EX910
WM-F WM-F2, WM-F5, WM-F6, WM-F8, WM-F10, WM-F10II, WM-F12,
WM-F17, WM-F18, WM-F32, WM-F35, WM-F37, WM-F38,
WM-F45, WM-F47, WM-F57, WM-F59, WM-F60, WM-F65
WM-F68, WM-F69, WM-F73, WM-F75, WM-F77, WM-F80
WM-F100, WM-F100II, WM-F100III, WM-F109, WM-F200, WM-F200II,
WM-F202, WM-F203, WM-F501, WM-F701C, WM-F702C, WM-F707, WM-F2068, WM-F2097
WM-FS WM-FS111, WM-FS420RS, WM-FS421, WM-FS493,
WM-FS495, WM-FS555, WM-FS555J, WM-FS556
WM-FS593, WM-FS595
WM-FX WM-FX19, WM-FX20, WM-FX21, WM-FX22, WM-FX23,
WM-FX24, WM-FX30, WM-FX32, WM-FX33, WM-FX38, WM-FX40,
WM-FX41, WM-FX42, WM-FX43, WM-FX45, WM-FX50, WM-FX52, WM-FX55,
WM-FX56, WM-FX60, WM-FX70, WM-FX77, WM-FX101, WM-FX103, WM-FX141,
WM-FX193, WM-FX211, WM-FX213, WM-FX271, WM-FX275,
WM-FX301, WM-FX303, WM-FX315, WM-FX401, WM-FX403,
WM-FX405, WM-FX407, WM-FX413, WM-FX415, WM-FX433,
WM-FX435, WM-FX467, WM-FX479, WM-FX491, WM-FX493,
WM-FX495, WM-FX503, WM-FX507, WM-FX509, WM-FX521, WM-FX551,
WM-FX553, WM-FX561, WM-FX563, WM-FX615, WM-FX651, WM-FX661,
WM-FX665, WM-FX663, WM-FX707
WM-GX WM-GX67, WM-GX552, WM-GX654, WM-GX670, WM-GX677
WM-K WM-K1
WM-R WM-R202
WM-SX WM-SX77
WM-W WM-W800 NOT AVAILABLE
WM-WX WM-WX50 /////////////////////// 听众幽蓝:最近在电视里看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新闻时,经常能瞧见各种媒体的记者手里拿着不同的设备在采访同一个代表。我想知道电台记者到底是用什么设备来采访的呢,小熙能为我解答一下吗?
小熙:上一期小熙给大家介绍了北京电台的记者在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使用过的电子管635录音机、钟声牌开盘录音机等设备。小熙在这一期继续介绍记者使用的采访设备。
20世纪70年代后,广播技术设备进入半导体时代,采访设备体积逐步变小变轻,尤其是进入集成电路时代后,便携式采访机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尽管记者背着十几斤重的采访机出去仍不轻松,但采访机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少了,录制用的卡带也渐渐变成了比卡带更小的磁带,录制的声音信号更加稳定,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70至80年代,德国生产的UHER(乌合)采访机及日本索尼的TC-D5录音机在采访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0世纪90年代之前,记者用的基本都是模拟采访机,90年代后,数字采访机开始得到使用。和模拟采访机相比,数字采访机采用数字方式进行音频信号记录,信号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用以取代体积大且易受环境、温度、周围磁场的影响而不易保存的录音磁带。这一时期典型产品是索尼的MD采访机。
北京电台的记者现在大多数使用日本的罗兰R09采访机。罗兰采访机是一个小巧的、呈长方体样式的设备,一手可握,重量只174克。罗兰采访机收声效果较好,音质佳,记录时间长(容量大),也便于声音文件的后期剪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