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六种常考题型及答题思路原创2023-03-09 11:20·洒脱的大王老师
小说六大考点: (1)技巧;(2)情节;(3)环境;(4)人物;(5)主题;(6)语言。 (1)技巧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告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夸张、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各种描写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常用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小说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标题 1、表明写作对象 2、体现主要内容 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引起读者兴趣段落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答题思路指导】 A、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及对塑造形象的作用 思路: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B、分析小说标题含义和作用 思路:1.本义+深层含义。2.分析标题作用。3.分析效果。 C、分析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 思路:从开头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D、段落的作用考察 思路: 1.段落的作用(1)结构;(2)内容。 2、规范:结构+表现手法+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情节概念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结构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构成。 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安排特点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易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层层推进,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结构方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一结局。“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 “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 “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3.出平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答题思路指导】 A、梳理概括情节思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B、分析情节作用思路:内容+作用: ①前后照应(与前文相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提供依据); 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 ③刻画人物性格,归纳情节,指出性格特点; ④表现主旨,深化主旨,(归纳情节,点出主旨)。 C、赏析情节手法思路: 1一般答题规范: ①点出情节安排的特色;②结合情节具体展开特色;③点明该情节安排特色的作用,一般是该情节反映的人物性格、社会生活。 2、情节展开特点: ①以……线索,用什么手法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情节内容。②或者选取……材料为展开方式,表现了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突出了……主旨。 三、环境 小说典型环境的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是人物性格展示的场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客观依据。分类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了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具体场所。 社会环境,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民情风俗,地域文化,人际关系等,往往对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轨迹起决定作用。 作用 (1)社会环境一一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渲染故事气氛,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主题。 【答题思路指导】A、自然环境表达特色思路: 1、描写:①观察角度变化(远近、高低、俯仰)②内心感受③动静④虚实⑤正侧⑥色彩渲染⑦典型性意象或场景 2、总括场景的特点,描绘/渲染……图画/氛围。 3、表达效果。 4、作者情感。 B、自然环境作用 思路: 1、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 2、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环境自身:渲染……氛围,烘托环境,提供……背景,交待时间、季节、地点,定下……的感情基调。②人物:烘托……心理,烘托/映衬人物心情,凸现人物形象。③情节:推动/展开/转换/暗示……,为下文……作铺垫。④主题:表达、暗示、揭示、寄托……主题。 C、社会环境作用 思路:为小说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成为整部小说的背景,小说的人物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展开。 四、人物总括 小说主题往往就是通过对典型环境中人物的塑造、刻画来集中反映的某一个社会问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甚至还包括一些动物、事物形象,这些次要形象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主要人物形象所服务的。 表现手法 (1)正面描写一一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侧面描写-一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描写手法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基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直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齐音和刻获。 ②典刑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演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腐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睛,玉树琼枝,撩映如画。寥寥几牢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璜。 形象切入点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思路指导】 A、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具体表现思路: 1、明确身份:是一位……2、概括性格特点:(如善良、温婉……)3、概括品质特点:(如德艺双馨、传统、儒雅、有情趣……)人物形象具体表现:具体+效果B、分析其它形象 思路: (一)次要人物: 1、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我”贯穿全文,起到线索作用。 3、借“我”的口抒情议论,表达思想。(二)事物 1、筛选与事物相关情节。 2、分析这些情节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三)动物 1、筛选出描写动物的情节内容。 2、分析其对环境描写、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主题总括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录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方法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折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答题思路指导】 A、概括作品的主题思路: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B、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思路:抓住一个角度具体展开论述。 C、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思路:①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告诉(明白)……道理。 六、语言语言特点 用词之美 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 ①准确、简练、深刻;②含蓄、直白、突出;③生动、形象、传袖;④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 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羊;②韵律锦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4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案,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思相,强调某种情感,且有强列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整散句式结合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直垫、强列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滨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寻象培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九度,形容运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扬的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直白含蓄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质朴华丽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各用排比、引用、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典雅 文章的话题称为严肃、语言将练,句式整齐、宾整而绵长; 语气轻松 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简洁细腻语势流畅,多用短句。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难证性语言。 效果①描写要加见其人、如听其言、今读者仿佛辛临其愔。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答题思路指导】 A、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思路: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B、某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思路:语言特点+风格+效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