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353|回复: 0
收起左侧

[部编 7] 七上部编版课内古诗词知识点复习梳理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1 名

发帖:NO. 58 名

在线:NO. 108 名

我爱萨其马虞co 发表于 2023-12-26 2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七上部编版课内古诗词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3-12-08 18:07·小雪老师的空间
《观沧海》同步
品读全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伐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八月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经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内容梳理
1.“东临碣,以观沧海。”(记叙)点明观海的地点和登临的的。 为下文作铺垫。一个“观”字统领全诗,后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何澹澹,岛竦峙。”(描写)总写诗远眺所海波涛汹涌、岛屿⾼⾼的辽阔壮观景象。
3.“,百草丰茂。”(描写)写诗的草⽊⽣⻓茂盛之景,展现出海的机勃勃、欣欣向荣。写的是静景、近景。
4.“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写萧瑟的秋吹过,海上波澜壮阔的景象。写的是动景、远景。
5.“⽇⽉,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描写)诗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海吞吐⽇⽉、包孕星汉的宏伟魄和博胸怀,借以抒发⾃⼰的胸襟和远的抱负。本句写的是虚景,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6.“幸甚哉,歌以咏志。”(抒情)是合乐时的套语,其为诗歌结束语,与诗的内容关,并实意。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默写考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叙事/记叙的表达方式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描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耸挺立的句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与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意思相近。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选择高频考点
1. “观”字统领全篇。
2. 草木是静态,洪波是动态。(喜欢考动静,远近,且这些是实写)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喜欢出眼前的,具体看到的这类陷阱,并且只有虚)
4.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5. 文章没有悲凉的意境。
6. 本文的手法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抒胸臆。
理解考点
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描绘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的画面。
沧海上水波荡漾,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拍向岸边的岸礁,激起的水花在空中飞舞。山岛在沧海四周环绕,高高地挺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看到大海波涛汹涌,不由得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赏析涌字的表达效果。
涌”是“汹涌、翻涌”的意思,生动地描写了秋风呼啸,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的动态景色,表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景象阔大,想象奇伟: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所吐纳。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有吞吐宇宙的气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
品读全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常识储备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古代左边比右边地位低)——《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著有《李太白文集》。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内容梳理
1. “杨花落尽规啼”,(描写)本句写景并点出时令。于景物,诗独取漂泊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规,飘零之感与离别之恨便然显现出来,本句于景中情,不着悲痛之语,悲痛 之情现。
2. “闻道标过五溪”,(描写)句景中情后,诗于此句中直叙其事,“闻道”,表惊措,“过五溪”,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悲痛之意现。
3. “我寄愁与明,随直到夜郎西。”(抒情)诗的后两句重在抒情,隔两地,难以相从,⽽⽉照中 天,千可共,所以要将⾃⼰的愁寄与明,随飘到夜郎。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 “愁以物的属性,其随到西处夜郎,借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同时,移情于,也表 达出作者对友⽆⽐关切之情。语浅情深,耐寻味。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作手法
1.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默写考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丰富想象,拟人手法,借月亮,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
选择考点
1. 注意主旨情感,以及悲伤的情感基调。不是作者怀才不遇。
2. 注意季节是暮春。
理解考点
常识: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杨花指的是柳絮,子规指的是杜鹃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次北固山下》同步
品读全文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创作背景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译文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内容梳理
1.“客路⻘⼭外,⾏⾈绿前”,(记叙)点明诗离家远游的份、处境,勾画出江南旅途中所的江⻘⼭的明媚景
2.“潮平两岸阔,帆悬”,(描写)描写了潮涨满,江与两岸相平的开阔景象。“正”与“悬”相对,写出了江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3.“⽇⽣残夜,江春旧年”,(描写)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抒写思乡之情。细细读来,与“乘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两句有异曲同之妙,含有着具备普遍意义的活哲理:美好的事物总会冲破阻,出现在眼前。给以乐观向上的积极量。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运用了设问的修辞,紧承上联,遥应联,借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思乡之情,也使得全诗笼罩着层淡淡的相思愁绪。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冬末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流落在外,不得归乡的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默写考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柔和,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对仗工整,时序交替,蕴含哲理,对未来憧憬,寄寓希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
选择考点
1. 注意主旨情感,同时作者并没有要回到家乡,也没有厌世之情,没有对官场的厌倦。
2. 不是一代胜过一代,是时序的交替
3. 景色是开阔景象
4. 常识:次——停泊(不是游览),客路——行客前进的路(不是诗人走过的路)
5. 时间是冬春交替,不是春夏交替
6. 作者想请北归的大雁帮他捎一封家书,不是他自己想变成大雁归乡。
理解考点
常识: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赏析:写行途所见之美。“客路”“行舟”体现人已在江南,神弛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
赏析①“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②“平”“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
a、“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b、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画面描述: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赏析①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的特征,用“生”“入”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蕴含哲理: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
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1)诗句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出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3) 诗句运用拟人的用法,把“生”“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更富有情趣。
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天净沙·秋思》同步
品读全文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创作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常识储备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本文属于小令。
曲牌名和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内容梳理
1. “枯藤树昏鸦,桥流⽔⼈家”,(描写)开头此两句就给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氛,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的枯藤,树给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桥流⽔⼈家使 感到幽雅闲致。二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2. “古道西,(描写)此句描绘了幅秋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增加层荒凉 感。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有了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氛。
3. “夕阳西下”,(描写)此句使这幅昏暗的画有了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氛。
4. “断肠在天涯”,(抒情)此句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 ⾸⼩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法来渲染氛,显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的愁思。
中心思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的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
1.对比映衬。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默写考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该曲的主旨句
选择考点
1. 注意季节是秋天
2. 注意主旨情感,以及情感基调是悲伤凄凉的,以乐景写哀情。
3. 诗眼是尾句断肠人在天涯。
4.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作品,没有叙事
理解考点
常识:最能体现哀情的词语——断肠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 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等“景语”表达游子思乡的孤寂(凄苦、愁楚)的“情语”。
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瘦是“枯瘦”的意思,衬托出诗人漂泊在外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53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5 08:31 , Processed in 0.242304 second(s), 5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