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376|回复: 1
收起左侧

[诗词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1 名

发帖:NO. 58 名

在线:NO. 108 名

我爱萨其马虞co 发表于 2023-12-28 1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
2023-12-22 11:04·老谢语文堂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公约惠墨竹图
杨杰
幽人喷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②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寒绿。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③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注释】①燠:热。②曲台:秦汉宫名,后代称礼部。③扁舟载雪:东晋名士王徽之于雪夜忽然思念友人戴途,便冒雪乘舟到刻溪寻访老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玕作玄玉”表现谢公约用喷聚之法将绿竹画成墨竹,以求意气神韵。
B.“正驰逐”表明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这与墨竹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C.“寒绿”一词既有墨色与绿色的视觉形象转换,又有视觉与感觉的融通。
D.诗人观画后表示,自己将会仿效王徽之访友之举,以感谢友人惠赠厚意。
16.请赏析“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
15.B 16.观画时诗人顿觉帘间有微风吹来,竹枝虽然未动,但满屋清爽,消除了暑气。从观者感受侧面烘托墨竹图的艺术效果,极力赞颂谢公约画艺的高超清绝。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正驰逐’表明人们对名利的追逐”错。“车马纷纷正驰逐”意思应为“人们纷纷驾着车马到郊外避暑”。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寒绿”展开谢公约的《墨竹图》卷,顿时满堂映着绿色,生出寒意。这里,诗意出现两个飞跃,即视觉形象的转换和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融通。先由视觉形象上墨竹的黑色,转换成翠竹的绿色;再由绿色产生“寒”的感觉。“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诗思承上文继续向前拓展,《墨竹图》画得逼真,不仅使人生出寒意,还带来帘间的微风,满屋清爽,消除暑气。诗意也承上文而向前发展,是说绿竹既然给人带来凉意,忽然感到帘间有微风吹来,满屋清爽,消除暑气,而画上的竹枝纹丝不动。因为墨竹画得逼真,因此展观竹画,顿使满屋清凉,犹如微风从帘间吹来。诗人通过观画者主观上的触觉感受从侧面描写画中墨竹的逼真,极力赞颂谢公约画艺的高超清绝。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①
苏轼
缑山②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①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①陈令举:宋时朝野名士。②缑山:相传为王子乔成仙处。③客槎:指升天所乘之槎。槎:竹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题中“七夕”交代了时间,也给人以美好的想象,“送”则表明写作内容。
B.词的上阕明写王子乔不似牛郎织女眷恋人世,实则是劝导陈令举不要因离别伤怀。
C.词下阕的前三句用典,写词人想成为仙人并泛舟银河,银河有微浪,也有天风海雨。
D.词以“七夕”之事来抒写送别之情,却一扫七夕的缠绵悱恻,给人飘逸脱俗之感。
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看似平淡,实则韵味十足。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4.【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C项“写词人想成为仙人并泛舟银河”错误,“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三句用典,词人以美好故事比况自己曾和友人一同在清澈的江上泛舟,并不是“想成为仙人并泛舟银河”。故选 C。
15.【答案】①“相逢一醉”写短暂相聚的欢乐后,即将面临离别;“风雨散”以风雨飘散作比,写朋友离别后各自离去。
②词人认为,前世有缘才换来今生“相逢一醉”,用“是前缘”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慰藉;“飘然何处”写离别后人各天涯的无限感慨,含蓄委婉。
【评分标准】第①点 2 分,第②点 4 分,共 6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读来确实有韵味,词句不难理解,作答时,可以从句意和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①(其五)
苏轼
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②。
不逢商山翁,见此野老足。
愿同荔支社,长作鸡黍局。
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③。
霜飙④散氛祲⑤,廓然似朝旭。
【注】①苏轼被贬惠州时,一位85岁的老人邀请他在荔枝成熟时相聚,他欣然答应,夜闻苏过诵《归园田居》,于是作《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本诗是第五首。②紫芝曲: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所作。③月固不胜烛:苏轼自注为“明于大者,必晦于小,月能烛天地而不能烛毫厘”。④霜飙:凛冽的寒风。⑤氛祲(jìn):雾气。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诗人当时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行歌紫芝曲”化用典故,写出当时仕途失意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
B.“荔支社”“鸡黍局”说明此地民风淳朴,老人对他情意真率;“愿同”“长作”说明诗人能随缘自适,希望与老人共享欢聚之乐。
C.诗人在与老人的交往中明白了隐藏光芒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式,又以烛自况,自我宽慰,官位的尊卑、环境的好坏,都不必放在心上。
D.本诗将事、情、景、理融为一体,毫无矫饰,笔触质朴,意蕴深妙,含蓄蕴藉,此诗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质而实绮”。
16.理解并简要赏析诗歌的最后两句。
答案
15.C
16.(1)理解:凛冽的寒风吹散了笼罩着天地的雾气,天地之间顿时变得空阔寂寥,犹如朝阳映照的情景。
(2)赏析:①寓情于景,风吹雾散后天地空阔寂寥,表现出诗人从容洒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②运用双关手法,“氛祲”既指自然界中的雾气,又指诗人遭遇贬谪后的郁闷之气;(或)“廓然”既指天地间空间寂寥的情景,又指诗人内心变得豁然。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以烛自况”错,从“月固不胜烛”中的“固”与注解来看,诗人是以“月”自况。
故选C。
四、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和《登高》进行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颈联中“悲”是全诗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有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之意。
B. 《登高》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C. 《旅夜书怀》首联孤弱的细草在风中飘摇不定,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孤苦无依。
D. 《旅夜书怀》尾联用反问手法,以沙鸥的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15. 清·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说《旅夜书怀》颔联“十字写得广大,几莫能测”,请你从描写角度赏析《旅夜书怀》颔联。
【答案】14. D 15. 《旅夜书怀》颔联:①描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境界雄浑阔大。②视野由高到低,诗人先写星空,再写平野,继而写江流。③动静结合,上句写静态的星空、平野,下句描摹动态的江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反问”错,应为“设问”,尾联表达意思是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旅夜书怀》的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联是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星垂”写星星低垂于旷野的边缘,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写江中的月影随波涛汹涌起伏,渲染出江流的气势,境界雄浑阔大,给人以“开襟旷远”之感;
此联对景物的描写有着严格的顺序,从星空,到平野,再到江流,视野由高到低,描写井然有序,给读者以整齐有序的感觉;
最后,“星垂平野阔”写星空、平野,是对事物的静态描写,“月涌大江流”则是写江中的月影随波涛汹涌起伏,描摹动态的江流。所以,此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晴晚望①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②。
【注释】①背景: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
B. “溪云几万重”,表面看是写溪水与白云二景,但“几万重”的背后,是对于艰难困苦几万重的诘问,也是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一种担忧与困扰。
C. 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遍山皑皑白雪,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D. “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它一明一暗,山下野火烧燃着山冈上的枯草,时断时续的烟雾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同时这幅“晚望动景图”,也让整个雪晴图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16. 贾岛作诗精益求精,自称“二句三年得”。《雪晴晚望》中“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答案】15. D 16. ①内容上: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
②写作角度: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望景。“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的诗境。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③情感:此时作者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闻打暮天钟”,表面看是交代诗人平安返寺,实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一种惆怅与寂寥。除了科举这一条路,摆在诗人面前的还有什么路呢?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错误。颈联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近处又推向了远处,“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这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晴雪和暮色这两种所写景物。首联点明主旨及背景,中间两联写雪中景色,尾联写诗人回山寺的有声画面。结尾“闻打暮天钟”写诗人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这“打暮天钟”,一方面点明时近傍晚,一方面以声衬静,增添意境,平添诗意。
末句点活全诗,前六句全是静谧的,是望景远景。第七句“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便听到了暮钟声,虽然在远处,但静谧中格外悠扬、清脆、悦耳,视听、动静结合,可谓绘声绘色,活泼灵动,表现了山寺幽静之美,打动了诗人,读完末句,回味全诗,余韵无穷,也感染了读者,视觉所见,听觉所闻,犹如身临其境。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却余韵悠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闻打暮天钟”言简意深,这耐人寻味的钟声呀,震响山寺路,也敲击着诗人的心灵,自然会萌生“归卧故山”的思想。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①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②。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注】①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晚唐诗人、文学家。②西晋末年时局动荡,张翰以家乡莼菜鲈鱼之思为由,辞官还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塞山下,垂钓者头戴纶巾,鬓发如丝,依枫树而坐,安静地在石滩上垂钓,尽显悠闲自适之感。
B.颔联写妻子采摘桑叶挑担而去,小儿前往沙市买来蓑衣,一家人辛勤劳作,各自忙碌,各安其所。
C.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写自己终日漂泊,只能隔江羡慕那自得其乐的渔家生活,暗含羁旅惆怅之情。
D.诗中融描写、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西塞山下的与世无争的和乐渔耕图。
16.这首诗的颈联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5.D (“议论”说法有误。这首诗记叙了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垂钓、采桑叶、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体现了记叙手法;颈联描写了雨天河面船儿穿梭和莼菜漂浮的情景,以及春天鲈鱼肥,体现了描写手法;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对渔家这样平淡却自然品类丰富的幸福生活饱含艳羡之情以及自己旅居漂泊的孤独之感,运用的是抒情手法而非议论。)
16.①翻译:春天来到,春雨淅沥,莼菜从船畔滑过,如此鲜美,鲈鱼上钩,如此肥硕。
②颈联运用互文手法,描绘春雨后的莼菜和鲈鱼,不仅体现自然品类丰富,也点明人们的生活之幸福。
③用典。用西晋张翰客居洛阳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莼菜羹的典故表达诗人自己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④着一“滑”字、一“肥”字,写出春日莼菜之鲜美,鲈鱼之肥硕,写出渔人生活的富
足与安适。
【诗解】
根据诗题“西塞山泊渔家”可知这是一首羁旅诗,作者坐船停泊在西塞山,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首联和颔联是作者对自己所看到的渔家日常生活景象的叙述,颈联描绘了西塞山菜滑鱼肥的场景,暗示此处平淡却自然品类丰富的幸福生活。尾联作者笔锋一转,“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反观自己只是这里的过客,即使羡慕这里的生活也是徒然,此处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作为一名羁旅之客的孤独之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谢公约惠墨竹图
杨杰
幽人喷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焕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②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寒绿。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③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注释】①焕:热。②曲台:秦汉宫名,后代称礼部。③扁舟载雪:东晋名士王徽之于雪夜忽然思念友人戴途,便冒雪乘舟到刻溪寻访老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琅玕作玄玉”表现谢公约用喷聚之法将绿竹画成墨竹,以求意气神韵。
B.“正驰逐”表明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这与墨竹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C.“寒绿”一词既有墨色与绿色的视觉形象转换,又有视觉与感觉的融通。
D.诗人观画后表示,自己将会仿效王徽之访友之举,以感谢友人惠赠厚意。
16.请赏析“帝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两句诗的妙处。(6分)
答案
15. (3分)B(“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与墨竹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错)
16. (6分)
观画时诗人顿觉帘间有微风吹来,竹枝虽然未动,但满屋清爽,消除了暑气。(2分)从观者感受侧面烘托墨竹图的艺术效果,(2分)极力赞颂谢公约画艺的高超清绝。 (2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迎使客质明①放船自瓦窑归
黄庭坚
鼓吹喧江雨不开,丹枫落叶放船回。
风行水上如云过,地近岭南无雁来。
楼阁人家卷帘慕,菰蒲鸥鸟乐湾洄。
惜无陶谢②挥斤③手,诗句纵横付酒杯。
[注]①质明:天正放亮之时。②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③挥斤:运斤成风,本义指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迎使客的时节、地点和天气,也巧妙地点了题,“鼓吹”写出了出迎使客时演奏的鼓吹乐。
B.颔联前句“如云过”三字写出了粼粼细浪仿佛天上的行云的情景,后句则指出了岭南的地理环境。
C.颈联描绘了一幅两岸的人家高卷楼阁上的重重帘幕,江中的鸥鸟爱在菰蒲里的流水潆洄的画面。
D.这首诗写黎明时分放船归来一路所见的风光,物象鲜明,充满了浓郁诗意,意境广远,格调清新。
16.尾联“惜无陶谢挥斤手,诗句纵横付酒杯”蕴含情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
15.B 16.①尾联借“陶谢”“挥斤”之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没有陶渊明、谢灵运那样高超的写作技艺以及只能把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付与酒杯的遗憾之情。②尾联是在前三联写景的基础上的真情流露,这里以抒情作结,情味更为隽永。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岭南的地理环境”错,这句意思是“这儿地域接近岭南,但已没有鸿雁飞来”,可见这里指的是出迎使客的地理环境,并不是指出了岭南的地理环境。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尾联借用“陶谢”“挥斤”之典故,写可惜的是找不到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运斤成风的好手,写下纵横奔放的诗句,将看到的美景与心中的豪情付诸在酒杯中,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没有陶渊明、谢灵运那样高超的写作技艺以及只能把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付与酒杯的遗憾之情。
②前三联写景,阴雨迷蒙不开,枯叶落在船上,秋风吹拂在水面上,好比流云飘过。地处偏远,大雁有都不愿飞来。两岸的人家高卷楼阁上的重重帘幕,江中的鸥鸟爱这菰蒲里的流水漂洄,写诗人黎明时分放船归来一路所见的风光,物象鲜明,意境广远,充满浓郁的诗意,触动了作者作诗的情感。尾联是在前三联写景的基础上的真情流露,这里以抒情作结,情味更为隽永。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皇甫冉①
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②。
江客不堪频北顾,塞鸿何事复南飞。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③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注】①皇甫冉:唐朝时期大臣,安定朝那(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给整个国家造成巨大创伤,诗人时任无锡(今江苏境内)县尉。②翠微:青绿的山色。③瓜步:山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了题目,引出远望的景色,“思依依”有统领全诗思想感情之功。
B.诗人忧心北方战事,塞鸿南飞未带来好消息,所以有“何事复南飞”一问。
C.王师转战不已,不由让诗人想要询问军中诸将谁能够在谈笑之间灭敌解围。
D.全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以关心国家兴衰为核心,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16.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简要赏析颈联。(6分)
答案
15.(3分)C 【解析】错在“诗人想要询问军中诸将谁能够在谈笑之间灭敌解围”。“犹转战”是说军中诸将没有能够解围的。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因朝中无人能替国家解围分忧的焦虑心情。
16.(6分)①颈联描绘了登上万岁楼远望时的萧瑟凄清之景:丹阳度日雾气迷蒙,瓜步山和水洲树木稀少。
②诗人借此凄清之景传达出对战争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③领联以哀景衬哀情,使情感的表达含蓄深沉、引人深思。(解说景色2分,解说情感2分,指出情景关系2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雪晴晚望①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②。
【注】①背景: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
B.“溪云几万重”,表面看是写溪水与白云二景,但“几万重”的背后,是对于艰难困苦几万重的诘问,也是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一种担忧与困扰。
C.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遍山皑皑白雪,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它一明一暗,山下的野火烧燃着山冈上的枯草,时断时续的烟雾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同时这幅“晚望动景图”,也让整个雪晴图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16.贾岛作诗精益求精,自称“二句三年得”。《雪晴晚望》中“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15.D【解析】“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近景错误,是远景。
16.①内容上: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
②写作角度: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望景。“闻打暮天钟”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的诗境。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③情感:此时作者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闻打暮天钟”,表面看是交代诗人平安返寺,实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一种惆怅与寂寥。除了科举这一条路,摆在诗人面前的还有什么路呢?
(评分参考:答对1点3分,任答2点,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76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0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12-21 1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5 08:14 , Processed in 0.234767 second(s), 5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