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1618|回复: 2
收起左侧

初中文言文《孟子》二章详细解读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3 名

发帖:NO. 14 名

在线:NO. 5 名

陆小凤 发表于 2018-11-15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叶老师初中课堂 2018-11-14 21:59:49
《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1)重点实词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 确实。
②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
③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停息, 天下太平。
④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⑤往之女家 往:去, 到。
⑥必敬必戒 敬:恭敬。
⑦无违夫子 违:违背。

⑧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⑨与民由之 由:遵循。
⑩独行其道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道路(原则、准则)
阅读理解文言文, 字词是基础, 也是难点。机械地记忆比较枯燥, 效果也不好。结合语境积累, 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去记忆, 是最有效的方法, 效果会更好。具体说来就是每学一篇文言文, 都要结合句子理解重点字词, 并且把对字词的理解识记与对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
(2)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 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 按本字的意义理解, 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
A.增加偏旁, 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 孰视之, 自叹为不如。 孰——熟
B.更换偏旁, 找出本字。 例: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贴——贴
C.取消偏旁, 找出本字。 例:往之女家。 女——汝
(3)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①结合上下文语境辨析: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 词义往往不是单一的, 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 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 在具体的语句中, 一个词的确切意义, 往往可以根据该词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可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
②比较互证法
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 比较其不同之处, 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运用这种方法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 有较高的实用性。
(4)词类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 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
③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词类活用是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 充当其它词类, 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 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和古代汉语比起来,现代汉语的用词规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词类活用的规律小结如下:
名名牵手名作状;名名联姻前为动;副助在前也相同;形带名词不作定;形容当做动词用;形容用在介动后;形容倒把名词用;名形不及带宾语;使意为动记起来。
(5) 一词多义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能, 能够。
得志 得:实现。
②戒之曰 戒:告诫。
必敬必戒 戒:谨慎。
③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所, 住宅”, 这里喻指“仁”。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需结合语境理解, 注意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注意词性, 可根据相邻词语推断, 可拆分词语理解。
2.精彩语句: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句意, 有助于文意的把握, 有助于对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句子赏析也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基本方式。
赏析可以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必须要找到切入点, 赏析的切入点往往有:
修辞、内容、情感、关键词、结构、句式、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意境等。
赏析文中句子:
例句1: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赏析:排比、比喻。用“广居”比喻“仁”, “正位”比喻“礼”, “大道”比喻“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秦君子之风, 表达了对“仁”“礼”“义”的信仰与追求。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句2: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赏析:富贵不能使人骄奢淫逸, 贫贱不能使人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人屈服意志。表明了人不要让外界的因素影响自身的价值和道德。体现了孟子刚正不阿, 无私无畏的浩然之气。
例句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赏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通过两个反问反复诘难, 旗帜鲜明的否定了景春的观点;用 “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的行径, 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 来进一步批驳景春“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刚正不阿, 无私无畏;巧用类比推理, 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例句4: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赏析: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坚持自己的道路(原则)。体现了孟子“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与情怀。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游说诸侯,合纵连横,取得高官厚禄并左右天下局势。
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
2.文题诠释:
《富贵不能淫》是教材编写者加的。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3.主旨:
孟子通过驳斥景春关于“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大丈夫”的观点,提出了大丈夫应该具备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心性与志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明确了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4.内容解读:
选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展开。
景春认为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这一看法招致孟子批驳,孟子首先表明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然后从“礼”的角度批驳“子未学礼乎?”——你难道没学过礼吗?再从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是以顺从为目的“妾妇之道”。最后正面进一步阐释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性志向,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最后提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结构分析:
第一段(第1自然段)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树靶子)
第二段(第2自然段)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提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志与道德修养。 (先破后立)
第(1)层(孟子曰——妾妇之道也)否定景春的观点,以妾妇之道讽刺鄙夷公孙衍和张仪的行径。 (破)
第(2)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正面阐释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性志向,提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立)
结构图:
敌论论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景春观点)
树靶子
敌论论据: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驳论点: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富贵不能淫 批 驳
(破) 驳论据: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广居(仁)、立正位(礼)、行大道(义)
正面立论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
(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写作特色:
(1)语言明白晓畅,精炼准确。如本文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长于论辩,论证方式多样。开篇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先破后立,先通过两个反问反复诘难,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批驳景春的错误论点,再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的行径,来批驳景春“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论据。最后正面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具有浩然气势。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如本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等修辞手法。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如本文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7.精彩语段(赏析):
例句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赏析:排比、比喻。用“广居”比喻“仁”,“正位”比喻“礼”,“大道”比喻“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秦君子之风,表达了对“仁”“礼”“义”的信仰与追求。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句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赏析:富贵不能使人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人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人屈服意志。说明了人不要让外界的因素影响自身的价值和道德。体现了孟子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浩然之气。
例句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赏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通过两个反问反复诘难,旗帜鲜明的否定了景春的观点;用 “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的行径,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来进一步批驳景春“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巧用类比推理,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例句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赏析: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道路(原则)。体现了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与情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言积累与运用
(1)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
①重点字词拼音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
曾益(zēng) 孙叔敖(áo)
②重点实词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 市:集市。 任:责任,使命。
拂,违背。乱,扰乱。 恒过:常常犯错误。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喻:明白,了解
入: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出:在指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③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④古今异义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凭此,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征收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选拔、任用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指在国外 今义:出去
⑤词类活用
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饥饿 空乏其身:使……处于贫困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扰乱
b.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受到惊动 忍:使……坚忍
c.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犯错误
d.作状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
⑥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发于声(发出) 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2)精彩语句赏析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句子语法、翻译、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的“苦”“劳”“饿”“空乏”“乱”在语法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处于贫困之中,使……受到扰乱”。“动”和“忍”则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受到惊动,使……坚忍”。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句子翻译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此句是在总结前面六位先贤的事例后提出的观点,意在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性格、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练。即能担当“大任”的能力。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句子语法、翻译、写法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过”在语法上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犯错误”;古今异义“喻”和“征”解释为“了解、明白”和“征验、表现”;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句子翻译为“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此句论述“生于忧患”,从正面论证忧困挫折对于一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阐明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句子语法、翻译、写法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的“入”在语法上动词作状语:解释为“在国内”; “出”古今异义:解释为“在国外”;
句子翻译为“(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此句论述“死于安乐”,由个人推及国家,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安于享乐、没有内忧外患所带来的危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解决之道。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诸侯国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
2.文题诠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题目是编者加的,可译为“常处忧愁患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题目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以此为题,自然醒目,主旨突出。
3.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列举古代六位先贤历经贫贱、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逆境能造就人才,进而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诉人们“逆境出人才,多难兴邦”的道理。
4.内容解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生动地阐述了“逆境成才,居安思危”的道理。全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列举古代六位先贤历经贫贱、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性格、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练。第二部分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由个人推及国家,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结构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部分
(论据)第1层:(1句)列举古代六位先贤起于贫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暗示:逆境也能成就人才。
第2层:(2句)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
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
(论证)第1层:(1—2)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
反面论证:安乐致国灭亡 (对比论证)
(论点)第2层:(3句)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写作特色:
①论证严谨,逐层推进
文中开头第一部分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古代六位先贤历经贫贱、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进而用道理论证阐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性格、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练。第二部分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由个人推及国家,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中说理逐层推进,论断水到渠成,由点及面,逻辑细致。
②善用排比,气势磅礴
文中开头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先贤历经贫贱、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性格、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练。使文中读来气势磅礴,给人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
③多用短句,有节奏感
文中运用短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正面论证忧困挫折对于一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阐明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很好地表达的中心。
7.精彩语段:(赏析)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句子语法、翻译、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的“苦”“劳”“饿”“空乏”“乱”在语法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处于贫困之中,使……受到扰乱”。“动”和“忍”则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受到惊动,使……坚忍”。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句子翻译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此句是在总结前面六位先贤的事例后提出的观点,意在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性格、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练。即能担当“大任”的能力。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句子语法、翻译、写法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过”在语法上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犯错误”;古今异义“喻”和“征”解释为“了解、明白”和“征验、表现”;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句子可翻译为“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此句论述“生于忧患”,从正面论证忧困挫折对于一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阐明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句子语法、翻译、写法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中的“入”在语法上动词作状语:解释为“在国内”; “出”古今异义:解释为“在国外”;
句子翻译为“(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此句论述“死于安乐”,由个人推及国家,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安于享乐、没有内忧外患所带来的危害。
考点精析:文言文阅读
【考点】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析】重庆市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段)。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3.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4. 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纵观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近13年未考过,面向2018年中考,考生可在以下几个考点适当注意一下:
【考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空乏其身 (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困于心,衡于虑(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中考考点】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答案】①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②拂,违背③衡,通“横”,梗塞,指不顺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
【方法指导】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中考考点】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 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答案】(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1)句重点字词有: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困,被难住。于,被。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句重点字词有: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方法指导】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切,即将句子用“/”切割成若干个词语; (2)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3)补,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4)删,即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5)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或将倒装句语序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开始连用六个排比,所举事例中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贫寒、经受了艰苦的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C.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文章第三自然段先从个人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再从国家的角度正面论证 了死于忧患的观点,最终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考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
【答案】D
【解析】文章第二段从个人的角度论证生于优惠的观点是正面论证,从国家的角度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是反面论证。
【方法指导】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其次在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结合文中的事例,请简要谈谈你对人才成长的认识。
【中考考点】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答案】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看出磨难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解析】首先要引用原文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主旨,其次能结合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理解答题。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类文阅读:欧阳公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推荐理由】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艰难的生活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相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也同样生活艰难,但是他勤奋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
1.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出,人才的成就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分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欧阳修四岁时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什么资产,他的祖母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艰难,但是最后他们却都有一番不错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2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2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1-22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写得实在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顶贴!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沙发 2024-1-22 08:20:00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70 名

发帖:NO. 256 名

在线:NO. 85 名

钱陆兴202091 发表于 2024-1-27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天空的帖子,不错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板凳 2024-1-27 22:26:32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6 02:32 , Processed in 0.396784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