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论春秋 第一期从今天开始,“杜少说历史”将为大家带来一个新的系列,从“礼乐崩坏”的视角,同大家一起重新审视、领略春秋乱世。欢迎大家关注、阅读、评论,共同趣聊历史。
公元前771年,也就是晋文侯十年,晋文侯(名仇,不是后世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联合郑武公、秦襄公率军护送周平王东迁,并且攻灭了另一位自立的周携王。中华大地正式进入了春秋时代。百余年后,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即位,从此晋国称霸中原二百余年。这二百余年间晋国犹如巨人般横卧在中原大地,西方的秦国被死死阻隔在陕西关中大地无力东出。又过了三百年,这个本来最有希望一统山河的巨无霸,却在公元前376年轰然倒塌,被三个原本的臣子韩氏、魏氏、赵氏瓜分。分裂出的韩、赵、魏三国号称三晋,连同秦齐楚燕合称战国七雄。通常,"三家分晋”被当做是春秋时代的终结。可以说,春秋的开始与结束,晋国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春秋,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个以下犯上的时代。春秋初年,晋国发生了一起持续百年的“礼崩乐坏”事件,即“曲沃代冀”。这是场晋国宗族内部持续百余年的混战。最终,晋国的小宗屠灭了晋国大宗,登上了晋国君位。“曲沃代翼”对晋国的历史影响有多大呢?周平王东迁后,郑国、齐国先后称霸中原,可是晋国却因为“曲沃代翼”沉寂了百余年才称霸。而“曲沃代翼”也为晋国最终的灭亡埋下了种子。下面,就由“杜少说历史”为您讲述“曲沃代翼”的故事。
春秋时代典型的战车
一.宗法制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周朝的政治环境,不了解周朝的政治环境,根本就不会理解“曲沃代翼”的历史意义。周朝是宗法制社会,无论是家还是国,祭祀还是征战,政治还是生产,宗法制都是最大的法则,深入每一个细节中。什么是宗法制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为的根据血缘的远近将人的身份分为大宗和小宗,大宗相比于小宗要有绝对的权力。一个家族中,最重要的祭祀权和继承权,都由大宗来掌控。族长是大宗,嫡长子即为大宗。其他嫡子相对于嫡长子为小宗,但相对于庶出子孙又为大宗,代代如此。国家层面上,周天子是普天之下唯一的大宗,诸侯相对周天子而言,就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国内,则为大宗。就这样,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对的大宗和小宗身份,并且会把这种身份传给自己的子孙。这种宗法制,完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周朝的“礼”。一旦越过了“礼”,就是“礼崩”,就是僭越。而发生在晋国的“曲沃代翼”是一起标准的礼崩僭越事件。
宗法制示意图
二.“曲沃代翼”的开端:公子成师受封“曲沃”晋国是一个同周天子血脉相连的诸侯国,始封自唐叔虞,是周成王的亲弟弟。二百年后,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时期。晋穆侯率军队追随周天子讨伐戎狄,结果打了败仗,回国后,穆侯夫人晋姜生了孩子,是为嫡长子,取名“仇”。之所以取名为“仇”,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败仗。三年后,晋穆侯再次出征戎狄,大胜而归,此时恰逢晋姜又生了一个孩子,是为嫡次子。穆侯大悦,取名“成师”。当时就有人说,晋国以后会大乱,因为嫡次子成师的名字起得更好,有富贵之相。但是,身为嫡长子的公子仇是大宗,成师身为弟弟是小宗,以后成师系后人在仇系后人面前世世代代为小宗,要侍奉大宗。穆侯去世后,晋国经过短暂的动荡(穆侯的弟弟想自立篡位),公子仇继位。公子仇就是本文开头所述,护送周平王东迁的晋文侯。
曲沃代翼 仇与成师兄弟
但是,成师是一个有野心的弟弟。在公子仇的儿子,晋昭侯在位期间,将自己的叔叔封在晋国的发源地曲沃。当时群臣就觉得不妥,因为曲沃是一个比晋国都城翼城还要大的城市。按照周朝礼制,诸侯的国都一定要比自己的封臣的封地规模大,否则就是僭越。而晋昭侯错误的将晋国龙兴之地、数代经营、繁华的大都市曲沃封给了小宗,极大助长了公子成师的野心。晋国内乱从此开始。公子成师在曲沃如鱼得水,自己掌握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号“曲沃桓叔”,史载“晋国之众皆附焉”。
三.近七十年,三代人,六次大战,小宗屠灭了大宗晋国大宗仇系和小宗成师系终于还是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七十年。第一战发生于晋昭侯七年,大臣潘父弑杀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成师。但是,这毕竟是春秋初年,宗法制依旧根深蒂固。结果晋国人并不承认成师的统治,自发起兵抗击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怏怏而归,退回曲沃。晋人拥立昭侯之子为君,是为晋孝侯。
一代野心家曲沃桓叔活到了73岁,再也没有机会染指晋国,郁郁而终,其子继位,为曲沃庄伯。此时的关系是,曲沃庄伯和晋昭侯是一辈,是晋孝侯的叔叔辈。但是,血缘又远了一层,斗争也更加激烈。曲沃庄伯胆子极大,也更简单粗暴,直接派人去晋国都城刺杀了孝侯,并且大军压境进逼都城翼。结果天下共主,余威尚存的周天子进行了干预,诸侯联军出动帮助晋国,曲沃大军再次失败。晋人拥立孝侯之弟鄂侯继位。
介于上次的失败,曲沃庄伯意识到,得不到周天子的承认,一切都是徒劳的。于是他贿赂周桓王(就是那个后来被郑庄公军队射中肩膀,天子威仪扫地的那位),周桓王亲自出动周军,联合郑国一起讨伐晋国。初战告捷后,晋鄂侯战败出逃。但曲沃庄伯又极为吝啬,没有兑现给周王室的好处,于是周桓王又反过来支持晋国,曲沃再次大败,周桓王立鄂侯之子为晋哀侯。此次会战,虽然曲沃失败,但是已经看出曲沃必将取代晋国的趋势。周天子也是毫无天子威严,竟为了利益帮助曲沃,要说“礼乐崩坏”,周天子可是带头的。
晋国内战
曲沃庄伯壮志未酬,死后其子曲沃武公继位。晋哀侯力图复兴晋国大宗,但过于心急。大宗实力今非昔比,却急于与曲沃武公决战,结果大败身死。曲沃武公进入了国都翼城,但是,宗法制在周代太深入人心了,晋国军民都不承认小宗曲沃系,再次奋力将曲沃武公驱逐,拥立晋哀侯之子为晋小子侯。此战,曲沃再次失败,但是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说取代晋国大宗只是时间问题了。
又过了五年,曲沃武公更加强大,召小子侯前来参见并且公然杀之。堂堂晋侯召之即来,随便就被杀,可见此时晋国大宗衰落到了什么地步。周桓王看不下去了,再次派出天子军队驱逐了曲沃军,立哀侯弟弟缗为晋侯。这位末代晋国大宗国君,连谥号都没有。但是周桓王不久后就被春秋初年小霸郑庄公射中臂膀,周王室进一步丧失权威,已经保护不了晋国大宗了。
终于在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彻底屠灭了晋国大宗。为了防止周王室干预,曲沃武公把抢来的宝物都献给了新的周天子釐王。于是,周天子正式册封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故曲沃武公在历史上的正式谥号是晋武公。从曲沃桓叔成师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小宗曲沃桓叔成师系终于打败大宗仇一系,成为晋国正统。小宗成为了大宗。
一代枭雄曲沃(晋)武公
四.献公屠公族,晋国从此无公室“曲沃代翼”对于晋国的影响,绝对不是表面上70余年的混战如此简单。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不仅使得晋国霸业推迟了百余年,更是深深埋下了晋国被其他卿族取代从而灭亡的种子。
武公死后,晋献公继位。由于武公一系,本就是小宗僭越成为大宗,因此晋献公时刻担心祖先的事迹在自己身上重演。由于“曲沃代晋”持续了近70年,因此曲沃桓叔的庶出小宗、曲沃庄伯的庶出小宗都各个战功卓著,分封在外,势力极大,被称为“桓庄之族”。刚刚成为大宗的晋献公如履薄冰,于是与司空士蒍谋划,先是挑唆这些庶出的“桓庄之族”众公子内斗,然后又规定他们只能居住在新建的都城绛中。到了公元前669年的冬天,晋献公突然派兵进攻“桓庄之族”,尽数屠灭。之后,晋献公又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儿子,除了世子外,其他儿子全部放逐到国外,被放逐的儿子中就包括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刚刚成为晋国大宗的曲沃成师系,在互相残杀中消亡殆尽,从此晋国无公族。像郤氏、栾氏、韩氏这些,虽然从根上说也是出自晋国国君,但是无论与当年原大宗公子仇系,还是新大宗曲沃成师系,血统都较远,远远超出了五服,早就不算公族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最后流浪了二十多年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晋文公。文公同样执行外放公子的策略,不给群公子封地。本来公族就被屠杀殆尽,再加上外放群公子,使得国君的儿子们发展不成本国大族,晋文公只得重用一众追随自己的功臣们,作三军六卿。晋国六卿制度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兢兢业业保卫着晋国霸业,这是晋国二百余年霸业不衰的原因,同时还在蚕食着晋侯的君权,最后尾大不掉。直至经过三百年兼并,只剩下了韩、赵、魏三家比较厉害的卿族,而晋国一直没有强势公族护佑晋国国君,导致最后三家轻易就瓜分了晋。所以,史家又言,“三家分晋,始于曲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