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很多作家选择用非正常死亡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中既有功成名就者,也有贫困潦倒者,有的生于名门望族,也有的出身困苦之家。如此说来,导致自杀的原因就很复杂了。
按理来说,作家是读过很多书籍的,学识必然超出常人,道理也必定比一般人懂得多,但是最终会选择自杀这条路,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管是什么原因,未读过书的人尚且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那读书之人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有的人为了苟活,宁愿当日本人的走狗,而有有的人却是宁死不屈,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许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自杀者认为一个人的尊严高于一切。
一个称职的作家,肯定是恶的发现者,是美的赞美者。他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可以捕捉到生活中不易被人察觉的丑陋,也可以感知到细微处的善举。也就是说,他们比任何人更了解人性。也正是因为对一个事物过于熟悉,才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办法也无法使之改变的。好的永远是好的,坏的也不可能变好。
作家们工作的内容是创作,作品的内容就是使好人更好,使坏人也变好。事实是善恶的秉性就像顽石,坚不可摧,改是改不了的。所以,他们的精神备受折磨,痛到不能自己,也唯有一死了。
再者,都说艺术家的风格各有各的不同,说不定有的作家是为了追求完美,把自杀的形式当做一种艺术。那为了达到艺术的顶峰,自杀是最好的选择了。
丁玲曾经说过,作家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可能她是对的,有很多人成为作家后确实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迷茫是他们的共性。
1、三毛(1943-1991)。1991年在医院用丝袜自缢而亡。代表作品《万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等。
2、傅雷(1908-1966)。1966年用被单系在铁窗横框上自尽。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以同样的方式死去。代表作品《傅雷家书》等。
3、老舍(1899-1966)。1996年自溺于清华园太平湖中。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4、王国维(1877—1927)。1927年自溺于颐和园昆明湖中。代表作品《人间词话》等。
5、海子(1964-1989)。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代表作品《但是水,水》、《土地》等。
6、朱湘(1904-1933)。1933年由上海乘“吉和轮”赴南京,当船驶过李白捞月的采石矶时,他纵身一跃,跳进江中。代表作品《草莽集》
7、顾城(1956-1993)。1933年在新西兰的一个岛上自缢于一颗大树下。代表作品《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等。
8、太宰治(1909-1948)。1948年投水自溺。代表作品《女生徒》、《人间失格》等。
9、芥川龙之介(1892-1927)。1927年服用大量安眠药死亡。代表作品《罗生门》、《竹林中》、《河童》等。
10、三岛由纪夫(1925—1970)。1970年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尽。代表作品《金阁寺》等。
11、川端康成(1899-1972)。1972年把煤气管子唅在嘴里中毒身亡。代表作品《雪国》、《古都》、《千只鹤》等。
12、海明威(1899-1961)。1961年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装上子弹,然后塞进自己的嘴里,两个扳机一齐扣动自杀。代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危险的夏天》等。
13、莫泊桑(1850—1893)。1893年用裁纸刀割开自己的喉咙,但是被抢救过来了,第二年离世。代表作品《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14、杰克·伦敦(1876-1916)。1916年在自己的豪华牧场里服用大量吗啡死亡。代表作品《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等。
15、叶塞宁(1895-1925)。1925年在列宁格勒一家小旅馆自缢而亡。代表作品《白桦》、《亡灵节》等。
19、弗吉尼娅·伍尔夫(1882-1941)。1941年于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被淹死在河中。代表作品《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等。
20、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1942年和他的妻子在南美巴西服毒自杀。代表作品《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21、法捷耶夫(1901—1956)。1956年法捷耶夫在莫斯科寓所内开枪自杀。代表作品《毁灭》、《青年近卫军》等。
22、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1930年在莫斯科的家中开枪自杀。代表作品《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列宁》、《澡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