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积累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积累作者的生平,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可以更好的了解作者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
1. 考官认错人,只给了榜眼。
那一年苏东坡21岁,随父进京参加科考,文章写得非常出众,但主考官欧阳修错认是其弟子曾巩的文章,为避嫌只给了榜眼,但也因此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在欧阳修的称赞下,苏轼成为了汴京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2. 守孝归来,物是人非。
1069年,苏轼还朝,然而此时朝廷正轰轰烈烈的开展变法运动,欧阳修等苏轼旧友大多被排挤出京城,王安石锐意革除积弊,但过于急躁,法令疏漏使得官吏有了更多的理由剥削人民,苏轼看不下去了,说了几句公道话,但却犯了新党大忌,于是苏轼自请离京,开始了他的被贬生涯。
3. 几番被贬,诸多苦难
苏轼第一次被贬,是去了杭州。身虽远,然心未远,苏轼还是要为老百姓说一句公道话。所以他再次被贬,第二次是在密州作为密州团练副使,在这里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啊,他还想再次散发光热。在之后,徐州、湖州、黄州。初到黄州,心里郁闷至极,一腔悲苦难以发泄,不得已,流连于山水,也是在黄州,他写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来,他放下了,于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 东山再起,朝野无人
砸缸的司马光被启用为相,苏轼终于看到了希望,再入京师,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然而一向耿直的苏轼不能理解司马光一党为何要把王安石新法全部废除,所以他又说了几句话。到了这时,苏轼才发现,自己在北宋的庙堂上是多么孤单,新党当自己守旧,旧党认为自己是叛徒。所以还是走的好。
苏堤
5. 再次出京,一去千里
这一次,旧党们不想再看到苏轼,也不想再听到苏轼的声音,所以他们把苏轼贬去了千里之外的岭南,再去岭南的途中,苏轼在岭南呆了三年,当权者还是没能忘记苏轼,觉得苏轼待在岭南太近了,便又把苏轼贬去了海南。
6. 北归故乡,魂断常州
1100年,朝廷大赦,苏轼终于可以结束十几年被贬的仕宦生涯,然而天公不作美,仅仅一年时间,苏轼便魂断常州,自此,一代才子,终是形散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