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为何在临终晚节不保?人生污点被永载史册 诗音传媒 2018-09-14 10:42:34
陆游从少年开始科考因“喜论恢复”被极力打压,中年官场因“力说用兵"倍受排挤,同样在地方为官是一生三次因莫须有的”颓放、放诞“罪名多次罢官,这些种种都没有把这个铁骨铮铮的爱国诗人打到,一生坚定主张抗金北伐。可就在陆游在走向人生终点的时候这件事却让陆游晚节不保,被载入正史成为陆游一生的污点。
在陆游82岁时,1206年朝廷准备抗金北伐史称开禧北伐。当时朝廷当局主战派韩侘胄主政,韩侘胄当时是由外戚主政,所以韩侘胄主政后急需巩固自己地位,而主张抗金北伐是韩侘胄建立功勋巩固政权的最佳举措。此时时陆游赋闲在家,陆游虽不忘忧国忧民,甚至朝廷都已经忘记了他时,陆游在知道朝廷准备北伐情况下,陆游在这时又站到了政治斗争前沿。这一年他写了诗《老马行》》把自己比作老马,虽然吃的差,体老多病,就是这样的老马在一听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表现出自己坚定北伐的决心,这哪里看的出是一位迟暮老人的气概。而且陆游还专门给主张北伐的韩侘胄他的私家园林写了两篇记《阅古泉记》,其中主要内容不是歌功颂德,而是鼓励韩侘胄去抗金北伐建功立业。可是这些却成了他晚节不保的证明。
陆游为什么支持韩侘胄北伐?其一韩侘胄的出身给了他信心,韩侘胄是北宋抗金名将韩琦的后代。而当时有民谣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就是这样的将门之后,陆游当然希望他继承遗风,扛起抗金北伐的大旗。其二是陆游自身的原因。当时陆游已经八十二岁,自觉时日不多,就更加希望有生之日看到王师北定国家统一。而当时似乎只有韩侘胄能完成这种任命。因此陆游旗帜鲜明地支持韩侘胄北伐。
而陆游晚节不保也正是因为支持韩侘胄北伐所造成。韩侘胄发动战争北伐的动机与陆游完全不一样。陆游是出于爱国是出于国家利益。而韩侘胄他的动机要复杂得多。原因要追溯到孝宗禅位给宋光宗一事。宋光宗有两大缺点:一是怕老婆甚至得了精神病,不能正常主政;二是不孝因为怕老婆居然不敢给太上皇宋孝宗请安。绍熙五年,太上皇宋孝宗去世,他居然托病不愿意主丧。引起朝廷上下不满,当时一半大臣都密谋政变要推翻宋光宗另立新君。而韩侘胄就成了此次政变关键人物,韩侘胄身份特殊与太皇太后有关,韩侘胄是她的姨侄。发动政变就要请她的旨意,韩侘胄可以去接近他的这个姨妈,请她垂帘听政,迫使宋光宗禅位给赵括宋宁宗。后来情况更复杂韩侘胄是外戚身份,新皇帝上任后他的侄女就是新皇后。这场斗争中韩侘胄顺利当上了宰相,而皇室宗亲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却被韩侘胄陷害罢官,韩侘胄一时权倾朝野。
韩侘胄当政急于树立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想发动北伐争取像陆游辛弃疾这种主张抗金北伐的主战派的支持,但陆游并不想卷入政治斗争只是支持北伐。韩侘胄却辜负了他的期望。然而韩侘胄手下又是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只会纸上谈兵,这次北伐以惨败结束。南宋被迫又推动议和。甚至投降派杀害了韩侘胄割下首级献给金国。而陆游支持韩侘胄北伐也就成了陆游一生的污点,在历史中韩侘胄是被列在谋反篡政的奸臣行列。因此在正史记载中陆游支持韩侘胄北伐使其晚节不保。
韩侘胄北伐本身并没有,只是太急切了准备不够充分,陆游更没有错他主张北伐是因为爱国。因为他的两篇记与掩护韩北伐的诗,有人就认为陆游贪图名利。如果真是如此,他二十多岁就应该巴结秦桧。陆游当时尚且不会,何况八十多岁的陆游呢?事实他也并没有利用韩侘胄为己捞好处。庆元四年陆游决定不再领取朝廷祠禄就是退休金。而陆游依当时韩侘胄的权势,他完全可以托韩侘胄给予照顾然而并没有。所以陆游支持韩侘胄北伐不是为任何私利。
84岁退休的陆游在临终前落职罢免。然而陆游早看透了政坛的是非,他在乎的只是,一份纯粹的感情,即爱,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的爱。而临终绝笔将这份爱推向了极至。陆游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生命绝唱,是他一生奋斗的梦想。看不到国家统一,他仍在等待一定会有统一的一天。“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没能成功北伐,但他的武器不止是宝剑,笔也同样是武器,他用到了最后一刻。所以他说“此身死去诗犹在,未必无人粗见知。”莫以成败论英雄,他的精神在他的激情与诗中得以体现。 总有一个人在坚持,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诗为媒,驭歌而行。不喧哗,自有声。—— 诗音传媒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