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这法子,厉害了! 文史道 2018-12-28 20:44:20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厉害?今天我们又领教了“一招”!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是没有汉语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没有,就连清朝都没有!
也就是说,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文明里,虽然有汉字存在,却一直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字”的?并且还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汉字拼音运动,是从清末民国时候才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由梁启超等学者,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可以说是汉字拼音的雏形。
卢戆章,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他曾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一直开了3个月,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正式的汉字拼音,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始修订汉字拼音方案,当时有些学者提出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但很幸运的是,我们的方块字最终并没有被一堆拼音所替代。
只到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才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也就是说,中国汉字有拼音的历史,也不过百年时间,和漫长的旧时代相比,真是太短了。
这里说的有些跑题,在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这一点,根本难不倒聪明的古人。
其实,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识字功能。主要的识字形式有:形声字,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四种。
形声字
会汉语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汉字中有很大一类字是形声字,这类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类别,而声旁就是表示读音啦!
直音法
就是找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你小时候不认识字时,就用认识的同音字标注一样,原来这是古人玩剩下的!
比如“单,音善”,意思就是“单”和“善”同音,按照“善”字的读法读,这里的“单”指单父,并不是我们认识的dān。这样的标注方法,在《康熙字典》里非常常见。
还有一个鲜明例子就是,在最初学英语的时候,很多人也常常用“汉字”读音来进行标注一样。
读若法
读若法,就是找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原字注音,如《说文解字》里记载:鼾,卧息也,干声,读若汗。我们就知道“鼾”和“汗”的读音相似。
可见,直音法比读若法更为直截了当,注音更加精确。是不是恍然大悟?没有拼音标注,那用汉字标注啊,拜服!现在小学生的做法,才是古人的正道哇!
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
如:缓,胡管切。(《广韵》)“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智慧更是无穷无尽,我们在了解古代汉字,和读音、拼音的时候,不免对古人产生无限敬意。
读者们,关于汉字和拼音,大家有怎样的见解和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收藏
举报
举报文章问题
取消 确认
49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 少聪31 1天前
三十年前,我到过一家寺院,一个老和尚对经书倒背如流,每个字都能读且读音准确,但就是不知道字的意义意识,他说是师傅教的。说明古人识字过程应该是有人教你,然后死记,就这样一代一代会下来。对字的注音应该是近代的事,是近代人为普及文化而进行的发明创造。
回复 11
- 和风细雨114006796 1天前
就不说古代了,我爷爷是清末时期的,他们的汉字读音与拼音读音相差一半,都是土方言读音。如姓氏:裴读(皮),翟读(贼),郝读(霍),薛读(些),段读(团),户读(雇),阮读(软)。 做读(足),下读(哈),角读(郭),说读(设),这读(啧),街介界读(盖),崖读(挨),……
回复 ⋅ 1条回复 10
- 黎明电工 1天前
一派胡音,古代也有拼音,七十年代的新华字典都有古代拼音和现在拼音并存的。上个月我又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就没有古代拼音字了,其实日本字很多就是古拼音字。
回复 ⋅ 1条回复 5
- 庭荫啭莺 19小时前
ㄅ ,ㄆ ,ㄇ ,ㄈ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你告诉我。这是什么?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