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你错了!故宫未被洗劫一空,是日军投鼠忌器齐鲁壹点 04-03 14:00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在微博发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尽管当天深夜他公开道歉,其言论依然引发了巨大争议。 实际上,抗战期间日军并非没有劫掠故宫文物,只不过没有像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样将文物洗劫一空,其原因也并非日军收起了“侵略者的本性”,而是日军投鼠忌器、不得已而如此。 1933年初,日军攻占热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等驻北平文博机构未雨绸缪,启动文物南迁计划,遴选故宫、颐和园等所藏文物的珍品,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就将文物先后转往了上海、南京等地。 当年聚集在午门前准备南迁的故宫文物 这批文物共计19557箱,其中来自故宫的占近70%。对故宫博物院而言,这些文物仍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当时留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至少超过了100万件(套)。 在日军占领北平期间,故宫文物仍是有散失的。抗战结束后,故宫博物院统计出一份《被劫文物清单》,1948年9月呈递给盟军总部,再由盟军总部转令日本政府,要求对损失文物彻查寻找。其中,明确为北平故宫博物院丢失的,是66只大铜缸。 日军劫掠故宫铜缸一隅 铜缸丢失源于1943年的“铜品献纳运动”,主要用于日军的武器制造。次年,在日军反复胁迫下,故宫博物院将辖区内的200多只铜缸造册,筛选出其中没有款识、不能断明年代的,交给了日伪军。此外,日军还直接进故宫劫夺了铜灯亭、铜炮。 表面来看,日军占领北平期间,故宫文物散失不太严重,但这已经是日军再三收敛的结果。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以及抗战期间,当时的国民政府以及故宫博物院曾在伦敦和莫斯科举办故宫文物展,规模与规格都很高,极大提升了故宫文物的国际知名度。当时,传媒业已经很发达,径行掠夺故宫文物的话,日方将难以承受国际舆论压力。 抗战期间,日军极力摆出“日中亲善”的姿态,以在沦陷区扶植傀儡政权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妄图掩盖其侵略行径。这种形势下,日军便不好直接冲进故宫,大肆掠夺一番,而是希望扶植一个亲日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私下操作,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祝书元留影 但是,即便由日伪扶植上任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祝书元,仍倾向于维护故宫文物的安全,尽量保持着故宫博物院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的留守人员一直在努力清点造册,使文物有详细编目、登记在册,大大增大了日军将故宫文物顺手牵羊的难度。仅1942年到1943年,故宫博物院便清点造册文物20余万件。对散失的文物,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也向日军再三追讨。 非不为也,是不敢也。守着巨大的文物宝库却迟迟不能下手,日军也是心里痒痒、有苦难言。当时,国际国内的目光都聚焦于故宫,故宫文物一旦流散,将牵一发而动全身,给日军平添政治麻烦、外交麻烦,把日方推到风口浪尖上。对于那些看似文物价值不大,却对侵华战争有直接用处的铜缸、铜灯亭,日军便不再顾及伪善的面具,直接掠夺。 选自《故宫陷留南京文物损失之研究》(孟国祥,《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年第4期) 故宫因为名声在外,影响甚大,日军占领期间,文物相对保存好一些,可故宫之外的文物就没这么幸运了。抗战结束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于1946年编写了一份《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该调查采取了非常严苛的统计标准,比如要有文物照片等,可即便如此,包括古籍、字画、标本、器具、地图、杂件等在内的散失文物,已达到了360多万件,不在册的散失文物数目更是难以估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壹点号 人文齐鲁)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