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巳浮江宴序》
(王勃 公元670年)
吾之生也有极,时之过也多绪。
若夫遭主后之圣明,
属天地之贞观,
得畎亩之相保,以农桑为业,
而托形宇宙者,幸矣!
况乃偃泊山水,遨游风月。
樽酒于其外,文墨于其间,
则造化之于我得矣,
太平之纵我多矣。
兹以上巳芳节,云开胜地,
大江浩旷,群山纷纠。
出重城而振策,下长浦而方舟。
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于时序缠青律,运启朱明。
轻荑秀而郊戍青,
落花尽而亭皋晚。
丹莺紫蝶,候芳晷而腾姿;
早燕归鸿,俟迅风而弄影。

岩暄蕙密,野淑兰滋,
弱荷抽紫,疏泛绿。
于是俨松于石屿,
停桂楫于璇 潭,
指林岸而长怀,
出河州而极睇。
妍妆服,香惊北渚之风;
翠玄帷,彩缀南津之雾。
若乃寻曲渚,历回溪,
榜讴齐引,渔歌互起,
飞沙溅石,湍流百势。
翠丹崖,冈峦万色。
亦有银钩犯浪挂翼于文竿;
琼舸乘波,耀锦鳞于画网。
钟期在听,玄云白雪之吟;
阮籍同归,紫桂苍梧之酎。
既而游盘兴远,景促时淹,
野日照晴,山烟送晚。

方披襟朗咏,
饯斜光于碧岫之前;
散发高吟,
对明月于青溪之下。
客怀既畅,游思遄征。
视泉石而如归,伫云霞而有自。
昔周川故事,初传曲路之悲;
江甸名流,始命山阴之笔。
盍遵清辙?共抒幽襟。
俾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一言均赋,六韵齐疏。
谁知后来者难?辄以先成为次。

白话文:
人们的生命呀短促有限,
时间的流过呀纷繁多样。
至于恰逢主祭后人的神圣明智,
眼见天地大道的中正可观,
田间垄面和沟畎之能相保,
天下农耕和桑蚕之能为业,
而形体寄托于宇宙多么幸运啊。
何况遁匿隐居于山水,
散漫游历于诗文,
樽酒于尘世俗务之外,
文墨于山水风月之内,
则天地造化的恩赐我得到了,
太平盛世的纵容我多得了。
现以三月上巳阳春之节,
关隘险要名胜之地,
涪江空阔浩荡,
群山簇拥纷纠。
出繁华城市而扬鞭走马,
下蜿蜒长河而双舟并行。

山林涧谷清爽于耳目,
春风闲云回荡在怀抱。
当此时序节候迹至春时,
运行启通历次夏季。
小草茂盛而郊外城堡青青,
残花落尽而水岸天色昏昏。
红色的小鸟紫色的蝴蝶,
等候日晷的时刻而腾飞身姿;
清晨的雀儿傍晚的大雁,
待到迅疾的风起而舞弄身影。
峰岩温暖香草繁密,
郊野清湛兰草茂盛。
小荷尖尖萌紫色,
浮萍疏疏泛绿影。
于是整理松木的小船于石岛之间,
停留桂木的浆楫于池塘之上;
望岸边的林木而遐思幽想,
出河中的洲渚而极目远望。

妍丽的妆容富丽的衣着,
香艳惊动北边水渚的春风;
翠绿的窗幕赤黑的仓帷,
彩色点缀南面水涯的雾霭。
至于寻行曲折的洲渚,
游历蜿蜒的溪流,
划桨的讴谣齐唱,打渔的歌声互起。
腾飞的河沙溅起的碎石,
湍急的流水气势百般,
翠绿的险峰紫色的悬崖,
起伏的山峦色态万种。
又有银制的鱼钩触犯波浪,
将红色的鱼翅悬挂在纹饰的鱼竿;
玉饰的小船驾乘波涛,
将锦绣的鱼鳞映燿在如画的渔网。
子期砍樵奉母琴声入耳,
仙歌妙曲阳春白雪之音;
阮籍醉乡避世殊途同归,
仙林紫桂苍梧清酿之酒。
既而游逸盘桓兴致旷远,
日影短促时间已久。

郊外原野太阳晴朗,
山中炊烟传送日晚。
这才敞开衣襟朗声咏唱,
送黄昏的斜晖于绿岩之前;
散开头发高调吟诵,
对初升的月影于清溪之下。
客居他乡的情怀既已舒畅,
羁游异地的思绪急于归程。
看视乎山林泉石而如归宿,
停留于烟波云霞而有缘由。
过去周公洛川泛舟,
最早传下曲水流觞的酒杯;
江南高士名流,
开始挥动书法诗文的巨笔。
何不以清字为韵辙,
共同抒发内心的情感。
使后来的人看今天,
也像今天的人看过去。
一字为韵而赋,六联为诗而书。
谁知迟到者谨慎恭敬,
于是赋诗先成者次之。

《上巳浮江宴序》作者介绍
《仲氏宅宴序》作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王勃。
王勃约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约公元650年),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高宗皇帝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岁。他用一首诗和一篇文,让一座楼和一座城,还有一顿饭和几个人,从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据说唐高宗看见此文后,曾“一惊三叹”: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宗便给出五星好评:“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见序文后,尚有《滕王阁诗》一首,皇帝老儿大为称奇:“这娃,文思泉涌,势如雪崩,根本停不下来啊!”
一篇读罢,高宗回味良久,突然问左右:“王勃现在哪?朕当初不该赶走他啊。”
侍臣却回答:“启奏陛下,王勃离开洪州后,前往交趾探亲,返程时,在南海溺水,受惊吓而死,年方二十六岁。”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杰”中,其他三人,结局也都较为悲惨:杨炯四十余岁,便卒于盈川;卢照邻因文入狱,后又患病致残,自投颍水而死;骆宾王参与扬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杰”共同的特点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这就是”天妒英才“吧!

《上巳浮江宴序》作品介绍
纵观王勃一生,南下交趾断不至有此兴致,文中“大江浩旷”、“飞沙溅石,湍流百势,翠崄丹崖,冈峦万色”又不至于京城,则只能为游蜀期间;游蜀期间有公元670年和公元671年两个上巳日,王勃至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并在梓州和玄武县(今四川中江县)盘桓的时间是公元670年,盘桓之后未再到梓州,故必为公元670年,地点是梓州,梓州,涪江经过。
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阯字》、《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诗,均四韵八句,故与本文无关。
上巳:古代节日,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上巳浮江宴序》是三月上巳日王勃在水滨游宴时所作。
序文描写了春天明丽的风景,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感慨。全文感情充沛,抒情浓烈,笔调流畅,写景优美,是王勃序文中的佳作。
作者心中的欢畅、愉悦、逍遥,在一系列动作、景物描写中表现出来,酣畅淋 漓,清晰可感。作者在山水中放松身心,饱含热情,激情满怀,因而笔下的文辞读来也自然流畅,一泻千里。
文中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境界。这里紫蝶腾姿,归鸿弄影,弱荷抽紫,疏泛绿……春天把生机与活力赐予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而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春天里尽展丰姿,一切都充满色彩、情思,充满诱人的魅力。
作者浓蘸感情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全身心都沉浸于山水之中,在山水中放松自我的诗人形象。只见他出重城,下长浦,长怀林岸,极睇河洲,披襟朗咏,散发 高吟,情志高雅,超尘脱俗,在山川林野中尽享春光。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于春光无限珍惜、对于生命热烈向往的美好情思。
《上巳浮江宴序》全文写景明丽,抒情浓烈;通篇激情洋溢,情思无限;文辞优美流畅,一气呵成,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