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专题】小心!别踩疼了作文——聊聊习作批改 洪梅的碎碎念 2019-04-13 19:44:19
孩子的心灵
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
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
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
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朱成玉《别踩疼了雪》
面对作文批改,是很多老师都很头疼的问题,费时费力,是一本本数着批的,我最崩溃的时候,是定好闹钟批的,一本计时7分钟,铃声响必须切换到下一本,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那就要近6个小时。耗费这么多精力做的事,意义又有多少?孩子翻开作文本看一眼也就合上了,在下一次习作中有改变吗?没有。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所以几天就和大家聊聊习作批改这件事。
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我认为作文的“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份内的工作,是天职,关乎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就应该这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批改的,于是痛下“杀手”——不明白的地方就“删”,不具体的地方就“添”,不妥当的地方就“改”,不正确的地方就“圈”……一篇篇充盈着稚嫩童心、童趣、童真的原生态“童话”被我改的“遍体鳞伤”“面目全非”。
有“得”吗?有。我的作文批改经常得到领导的赞扬,这是对我工作态度的认可。但更多的是“失”,我整天泡在学生的作文本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只看个分数或等级就算完事,什么改错、提示、批语等,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把本子塞进书包了,我看不到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劳动收效极其甚微,以致自己身心疲惫。
这不禁让我警醒:不要拿精批细改之锏向学生作文痛下杀手!更让我反思:作文批改有没有什么更高效的方法?本学期,我就尝试了详批、简批、互批、面批等方式,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别踩疼作文的根本
作文有根吗?有。它的根就是它的心,也就是作者的心。换句话说,作文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实实在在地从作者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少年心事大如天,歌哭无端字字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该蹙眉时别舒眉,该发怒时别作态……每次作文都用心,每次作文都有心。这样每一次作文都是人生的一次审视,每一篇作文都是人生的一次闪光。可以这样要求学生,更应该这样要求老师,学生要呵护作文的心,我们作为老师,更不能踩疼作文的心。
要想呵护这颗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纠正华丽的谎言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名为《这也是爱》的文章,他套用了一篇优秀作文,考试后妈妈痛打了他一顿,当他妈妈问他:我有这样对待过你吗?我什么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原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文章就等同于感动的故事,等同于华丽的谎言。如果一旦让这样的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心田,那么学生的心灵就不会说话了,真实的思想和心灵的感觉就这样被一些公共的言辞给占领了。所以,务必纠正学生看似美好的谎言。
2.营造习作的心情
因为爱所以满心喜欢,所以营造学生习作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今年,我迷上了连岳,关注他《人人都会写作》等与写作相关的文章,了解到了他的写作观:“所谓写作就是将你的语言变成文字罢了,人人都会。”写作是-件发自内心的事,你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所以你才会动手写作。我希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写作,喜欢用文字编织梦想,反映生活。
3.培养公民的意识
“当下文化环境中,试图将学生封闭在-个应试的环境中,将他们与真实的生活和生动的现实隔绝开来,事实上已不可能。教育不应该回避社会矛盾,回避阴暗,因为你在回避矛盾与阴暗的同时,将真实与真相也遮蔽了。”学生不是真空里的人,他们的心会和社会一起跳动,他们的眼会一并盯着他人,他们的耳会听到生活的声音。只要他们的心灵充沛了,丰盈了,脚踏在了人间,他们的文章就不会浮在半空。
二、别踩疼作文的枝叶
对于作文这棵大树,有了根,才能长出蓊郁的枝叶,而素材就成了作文的枝叶。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别弄疼了这些个枝枝叶叶。改过多年的作文,发现有些学生是套题高手,他一篇作文的素材可以身经百战,巧妙改头换面后,依然换得好分数,这让他们沾沾自喜,也让我们黯然神伤。让学生找找新素材,他们往往睁着茫然的双眼叹道:哪有时间?上课、作业、睡觉都还来不及呢!徒唤奈何。
那么,他们真没有素材了吗?这倒也不是。一些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了自己的真实世界:发一下补课劳累的所谓牢骚,讲一下价值世界中对金钱的渴望,抒一下对成人世界的叛逆……结果,好了。老师们如临大敌:怎么有这样的学生和作文?先打人冷宫再说。如此,一而再,用不着再而三,精明的学生们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他们努力修剪自己的作文枝叶,让它看起来饱满明亮,积极向上,就像那千篇一律的行道树,只有整齐划一,没了个性飞扬。这一切,又徒唤奈何!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做做以下工作:
1.欣赏个性的素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篇相同的作文,我们要欣赏学生别具特色的素材,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哪怕学生的素材有些另类,甚至有些反动,我们应以朋友、长者的身份去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会舍弃和筛选,并从心底接受我们良师益友般的劝诫。少年情怀总是诗,我们理应宽容和欣赏。圆叶子、尖叶子,厚叶子、薄叶子,红叶子、黄叶子……只有缤纷,才有满园春色。
2.修剪旁逸的枝叶
欣赏、宽容要有一定的度,因为文字也会因为书写的人展现美丑。如果学生的价值取向审丑重于审美,这就不仅仅是作文的事了,也是学生人品和生存的事。当-一个人阴冷晦暗消极厌世,面对这样展现出来的枝叶,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千预,必须对之进行修剪。修剪需要功夫和火候,这得一篇篇作文的磨砺。这种修剪的方法最好就是是面谈,针对性强,效果相对也好。
3.教给积累的经验
其一,有一颗善思的心。面对万物皆有自已独特的想法,“我思故我在”,这是很有道理的。虽说我们不是什么哲学大师,但是自己的想法总是有的,想法是不论优劣高低的,拥有就行,教给学生善思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其二,有一颗喜书的心。只有喜欢读书,我们的眼界才能开阔,见识才能深远,心灵才能润泽。“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没有朋友,读书吧;不够灵慧,读书吧;寂寞孤独吗,读书吧……书是解语花,书是忘忧草,书是永远的忠诚者。只有多读书的人,文章才有独特的韵味。
其三,有一颗乐写的心。有感触需及时记录,片言只语也可,长篇大论亦行;有话时多写,无话时少写;小说、散文、诗歌皆行,长的短的皆可。乐写的人形成的文字可以不需字字珠玑,但务必是字字真诚。
总之,说是“教”,其实是教不来的,只能让学生自已明白,总需自已做了才好,否则,这些都是空的,仅此而已。
三、别踩疼作文的花果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人用自己的文字,用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字就成了作文的花果。大家们的语言就是他们的身份证,让人一读就知道这是谁。鲁迅的犀利尖刻、深奥晦涩,周作人的平和淡雅,娓娓道来,刘绍棠的清新质朴,民风浓郁……那么我们学生呢?我们学生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有自己的标签吗?
尽管应试教育和学生个性表达有所出入,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守住底线,尊重学生的言语表述权,容忍他们可以开出淡黄的梨花,洁白的桃花,火红的腊梅,结出梨形的苹果,桃形的西瓜,那么作文才有可能会成为每个孩子梦想的天堂。
那作文要不要改呢?肯定是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提醒我们: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改”中学会修改,真正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小学生初习作文,语言经验贫乏,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对自己的文章做大刀阔斧的修改,需要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匡扶。就像学步一样,开始总是要借着成人的搀扶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而后逐步学会独立行走。
总之,“细改”是学生自己的事,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不要再掺和其中凑热闹,把自己从“细改”的炼狱中解放出来,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十年没有备过一节课,没改过一篇作文。挤出时间,“博览群书,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语)
最后,必须要深深感谢附小乐学开放的教育氛围,哪怕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师,也能有施展自己的舞台,也能有自己的创新特色,附小的一位老师就是一方风景,各具魅力,各有风情。
我不怕犯错,就怕不去尝试。
【原文来自:洪梅的微习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