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696|回复: 1
收起左侧

[课堂 教案 课评] 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 ——曹勇军《老王》课例评析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9-4-18 14: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 ——曹勇军《老王》课例评析  语文报社 2019-04-16 16:20:15
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
——曹勇军《老王》课例评析
倪文尖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241)

本文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9年第4期

摘 要:针对曹勇军执教的《老王》课例,从“常态与创格”“互文与互动”“例子与引子”三个方面展开,援引实例,指出课堂教学既要追求创新,也不能忘记常态,关键看是否适切;互文阅读有其优势,但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由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引申出“引子说”,重点剖析了怎样引进文本,引入思考,引导生成,用真正的课堂互动体现互文阅读优势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思考语文课堂的宽度和厚度的辩证关系以及其中的活跃因素,从而走进课堂教学的深处、高处和别处。
关键词:常态与创格 互文与互动 例子与引子 宽度与厚度




本文作者:倪文尖

杨绛先生创作于1984年的散文《老王》,和铁凝的《哦,香雪》、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汪曾祺的诸篇作品一起,入选语文教科书后进入经典化的快车道,成了语文新名篇。这些作品受关注、受欢迎的程度,甚至已然超越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经典课文,表现之一就是,优秀中学教师的精彩课例层出不穷,时有才人出。这大约也是曹勇军老师执教《老王》公开课时所意识到的吧!因此,我眼前这份《老王》的课堂实录整理,就显然地力避人之长而扬自己所长,尤其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落俗套,别开生面。我简短的评议也由此开始。
一、常态与创格
文学贵在独创,语文课是不是贵在独创呢?在这个创新口号满天飞的时代,答案似乎应该也是肯定的。但在我看来,这个事不可一概而论。简要地说,一堂语文课上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有没有独创性,而是看独创何处、合适与否,乃至有个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非创新不可?也不妨把我的意见表达得更透彻些:对于某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其实有规律可循,或许还可能是有具普遍性的优选方案的;教得对、教得有效、学生真的很有获得感,无疑比教得漂亮、花哨、有创意来得基本而且重要得多。因而在赞扬曹老师的创新之前,很有必要高度肯定“常态”教学的合理和必要。换句话说,作为《老王》教学“创格”的曹老师的课例之所以值得褒奖,不是简单地因为贵在独创,而是贵在创新的背后有道理:譬如学情,这节课是给一班语文水平较高的高中生上的,而他们,已经在初中语文课上学过《老王》;又譬如执教者是曹勇军,长期一贯地倡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发过“大树下读书”等系列校本课程,而且课堂驾驭能力强,“身上有光环、学生特配合”。所以,如果你没有金刚钻,又没下过学情方面的功夫,还是不要轻易地揽瓷器活儿,更不能简单地搬用这一课例。当然,除非你真搞清楚了这“创格”的深刻学理。

二、互文与互动
曹老师课例最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在于,在《老王》这个主文本之外引入了副文本:同一作者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此战略层面的教学设计是美妙的。其一,学生重读、自学《老王》有了新鲜感,学生也能通过学习副文本更多感受“文革”语境;而“了解了那个时代”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合适时机提问:“丙午丁未年,老王在干什么?”或在必要时提醒:“你为什么不联系‘丙午丁未年’的时代环境,以及人们的普遍的表现,由此去体会老王那种品质的无价和高贵?”这样,在“老王善良,老王淳朴”这些已有知识之上,新的解读、新的知识顺理而成章:“老王最可贵的东西是在那样一个疯狂的、荒谬的年代,坚持做人的本色。”以此为基础,对比副文本里杨绛说“问心无愧”,主文本里杨绛为什么愧怍?她为什么要写《老王》这篇文章?这些原本难度很高的问题,随着互文性阅读的有效展开,似乎也变得迎刃而解:“作者觉得自己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对方。可是对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举一动,自己甚至都做不到。她反思,她自责,她觉得愧怍……她想通过书写来倾诉,来救赎。作者要捍卫自己的记忆,呼唤善良的品质,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篇动人的《老王》。”其二,在更高层次上读懂了《老王》,也加深了对《老王》写作特点的认识之后,副文本又正好拿来检验学习成果,可以在其中“找一个片段,加以赏析”。这样既加大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面,又迁移了刚刚学习收获的知识和能力,还能通过文本间的互文与比较使学生体悟到《老王》“像一幅山水小品”,《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就像《清明上河图》,是一个长卷”,从而对杨绛散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叙述简洁从容,语言朴素无华,很多议论能不发则不发,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神态,让人物自己来说话,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然,从课堂效果来看,设计之初衷有的实现得很完满,也有的则完成度不够高。而既然课例评议不是为了开表彰会,我倒更愿意指出不足,以使曹老师的课连带我的评议多一点启发性。譬如,曹老师以为“读完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我们(这话是对着学生说的)多少了解了点那个时代”,但是,竟然接连有两名学生回答错了“那时老王在干什么”,这大概应该不是偶然。这说明,要让现在的年轻人搞明白“文革”那个时代,没那么容易,多读几篇杨绛的散文固然有益,却还是不解决问题。那么,《老王》教学的立足点是否应该以学生对文本内历史背景的把握为基础?如果是,怎么才能做到?如果不是,那可以换成什么?又譬如,曹老师将“老王的美德中什么才是最核心的?”作为教学重点,并以之一再追问学生,但学生们却似乎一直难以击中教师预设的靶心;而当曹老师带着强烈的情感说出个人见解,并以此为这一教学环节作结之后,我怀疑学生们仍然多半是:要不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答案其实相差不远,要不觉得老师并没有很让自己心服口服。但我还是要强调,曹老师这一课例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既是难得的真实,也是非常的精彩。我特别喜欢曹老师与学生交流时的平等姿态,尤其是他发自内心地表扬学生也批评学生,曾几何时,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你好他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得不仅没有是非,而且连高下也没有了!同时,我也不会质疑曹老师预设是不是多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是不是少了。因为,在创设了这样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互动情境和热烈氛围后,你来我往,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奔着问题呢,谁还会注意或计较哪些是预设、哪些是生成呢?更何况,结论是从教师还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真有那么重要吗?

三、例子与引子
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有著名的“例子说”,多年前我曾经笑言可以追加两个“子”。把课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终身学习的“根子”,这个话题另找机会再说;这里我敢肯定,在课文也应该是“引子”的问题上,曹老师一定是知音。“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是语文界这两年非常热门的概念,而且越炒越热;甚至不免令人担心会带来负面效应了,如片面地追求文章整得多、书读得多,而不问目的,不问章法,更不学章法。事实上,曹勇军等名师早就带着学生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了,而且还由课外反哺到了课内。就拿《老王》课例来说,主、副文本有效得法的互文性阅读,正可以纠某些“群文阅读”贪多求全之偏,而有了课堂精读的基础之后,再向学生推荐《杨绛散文》,这一做法当也能给“整本书阅读”提供借鉴。
《老王》课例是把课文当作推广同一作者的“引子”了,其实,课文还可以成为诸如同一文类、同一题材、同一国别、同一时段等延伸阅读的许多“引子”,这些对曹老师而言想必都是小菜一碟。所以我更愿意就“例子说”在《老王》课例中的呈现多讲几句,因为我感觉,“引子”是属于曹老师自觉甚或自得的,而“例子”倒可能是他不那么自觉的。或者这么说吧,一方面,曹老师意识到的,有可能做得没有他以为的那样好,而曹老师没有意识到的,却很可能做得比他想的好;而另一方面,正如曹老师看重的“引子”难免有弱笔一样,曹老师不大看重的“例子”也有不少启示。
话很绕口,但一举例子,再作比较,事情就会比较清楚。在《老王》的课堂上,曹老师反复说到“细节”:“他既有概括,还提到文章里面一些具体的细节,佐证自己的概括”,“这里再补充一个文中细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格光芒的可贵细节有哪些”,“直到今天你还念念不忘的细节,有哪些”,“细节是有生命力的,每个人阅读后,都会对一些细节有自己的感悟”,“至今难以忘怀的一个细节,就是文章中的四个‘直’字”……直至“这里还有好几个细节,分析的时候,还应该抓住这几个细节”。在我看来,也许曹老师未必自觉甚或未必认可,但《老王》课例里教得最实、学生也最能迁移的一点,恰恰是抓住文中细节尤其是核心细节来品味文章,形成观点!易言之,曹老师的课例实际上是把《老王》作为“学习(核心)细节的发现与品味”的“例子”来教学了,而且通过互文与互动的方法做得很成功。
或许,这就是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或是曹老师课例给我们的很好启示?曹老师显然在课堂的宽度上下足了功夫,这方面的成效(也包括缺憾)有目共睹;而曹老师课堂的厚度(也包括欠缺)所在倒确乎是在不经意中形成,因而也并非一眼就能看穿。教学是艺术。宽度和厚度,有时能相辅相成,有时却也会顾此失彼,因此,教学永远面临艰难的抉择。大概,这就是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的原因之一吧,也当然是曹老师们永远热爱课堂的理由。
作者简介


倪文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以及文化研究领域青年骨干,开设有中国文学作品经典、文化研究导论、上海文学研究等课程。曾发表《论“海派”话语及其对于上海的理解》等多篇论文,著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等多部著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8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20-8-5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哥回复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来自- 中国北京
沙发 2020-8-5 15:16:26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23:00 , Processed in 0.227051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