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古大神开天辟地的故事,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那么,“盘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只是一个无意义的人名吗?其实不然,盘古,即“盘瓠”,“盘”就是开端,“瓠”就是葫芦,所以“盘古”的意思就是一切生命的开端,万事万物都兴荣繁盛。儿时的动画片《葫芦娃》,就是从这里截取的寓意。
2.提起女娲,很多人会想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中的女娲娘娘是上古三皇之一,是人类的始祖。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有造人之功的女娲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最早的媒神,媒人之神。所以,各位单身贵族们,还不祈祷女娲娘娘给自己捏一个对象吗?
3.上古传说中提到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人医疗和农耕,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神农大帝”等等。然而,神农氏的功绩里有一样,却常被人所忽视,那就是他发明了陶器。从现代史学上讲,陶器的发明显然更为重要。有别于西方文明常被公认为是从青铜时代开启的,东亚文明则被认为是由陶器时代开启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发明了陶器的神农无疑才是华夏文明的开启者。
4.说起“禅让制”,近年来可谓是被众人诟病不已了。尤其是《竹书纪年》的发现,更是戳破了儒家辛苦千年编造而出的乌托邦美梦。不过这并非说明“禅让制”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实际上这是一种在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制度。有别于大家所认为的“禅让制”都是传贤不传子,一开始“禅让制”就是两种传位方式共存,即“内禅”和“外禅”。顾名思义,“内禅”就是传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外禅”就是传位给异性贤能。所以,大禹传位给儿子启,其实并不能算作是家天下的开端。
5.逐鹿之战是上古时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黄帝与炎帝两族联合,击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部族,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过,如此严肃的战争真的有一个极其不严肃的过程。相比较蚩尤率领的规规矩矩的72氏族联军,黄帝一方派出的是虎、豹、熊、罴,据说连国宝大熊猫都被动员加入了黄帝联军。场面一度极为尴尬,犹如马戏团表演。
6.韩国人这几年经常到处认祖宗,可谓是闹出了很多笑话。其中一个,就是韩国人认为蚩尤是自己的祖宗,并在伪历史书《桓檀古记》里煞有介事的记录了下来。为什么韩国人会得出这种结论呢?这来自于商周时代的“华夷五方”的格局,认为蚩尤是东夷的的始祖,蚩尤在逐鹿之战失败后,他的后裔就有一部分逃到了后来的扶余和高句丽地区,并繁衍生存至今。众所周知的是,韩国人一直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王朝的后裔,所以自然也就是蚩尤的后裔。唔,这么说的话,韩国是不是也算是自古以来呢?
365个历史冷知识,历史老师都不一定说得清(2) 月殇酌华 2019-03-16 23:55:16
7.仓颉是中国神话里的一个知名人物,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文字,所以也被称之为“制字先圣”或“仓颉圣人”。不过说起来,仓颉身上还有一点也是与众不同,那就是他目生重瞳。按照古人的说法,大人物出世必然伴有异象,那么仓颉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像仓颉一样目生双瞳的人,历史记载还有四人,分别是虞舜、项羽、顾炎武和李煜,这四人无疑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了。所以,难道天生异象者真的命运非凡吗?
8.提起大禹,很容易就能想到大禹治水这件事了。毫无疑问的是,在大禹的一生里,治水这件事可谓是他最大的功绩了。然而事实上,一开始舜安排大禹治水时,大禹是拒绝的,直言自己不能胜任,并向舜举荐了稷、契和皋陶。为什么大禹要拒绝呢?这是因为大禹的爸爸当年就是因为治水没有成功,所以舜提议让尧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掉来震慑东夷。大禹可谓是和舜有杀父之仇,又怎么可能会想要再帮助舜做事呢?并且大禹也很是担忧,万一自己再治理不了大水,难道自己家就要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吗?
9.夏朝的建立在我们所学的历史课本里其实只是被一句话带过的,不过若要考察它建立的原因,则真的是一件偶然中孕育的必然事件。现代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22世纪与公元前21世纪时,北半球的其后从寒冷干燥转变为温暖湿润,这促使游牧文明逐渐向农耕文明转变,定居下来的人群开始修建聚落和城邦,这为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而公元前2050年左右,黄河曾有过一次大变道,这场黄水影响了黄河中下游的诸多原本互不相关的部落,这使得一个联合多部落共同听命的治水联合组织得以诞生,而这个几乎集中了各部落全部人力物力的组织也就为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创造了基础。现在,王朝建立所需的领土和权利都已存在,只缺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而大禹,正是这个被推举而出的治水领导人。在治水成功后,大禹没有放弃权利,顺势就于涂山于诸侯会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0.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说是童年经典了。不过若要考察这一故事的原型,则实在是毁童年。这故事里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后羿,嫦娥,和逢蒙。这三个人的历史原型分别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后羿的妻子玄妻,和后羿的宠臣寒浞。后羿流放了自己的君主相,然后整日沉迷于奢靡享受,他的儿子伯封因为违逆了他的意愿而被下令杀害。儿子的死亡刺激到了后羿的妻子玄妻,玄妻于是与后羿的宠臣寒浞私通,并阴谋杀死了后羿。寒浞杀死后羿后,又把后羿做成肉羹让后羿的儿子们吃,后羿的儿子不愿意,于是就都被寒浞下令处死了。然后寒浞就与后羿的妻子玄妻结婚了,后羿一家因此绝后,后来也并没有发生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子复仇记戏码。
11.武王伐纣之后虽然消灭了商朝,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是“不绝人之祀”,武王并没有对纣王的后代加以迫害,反而是分封纣王的儿子为诸侯,继续带领商的遗民。不过武王也不是缺心眼,于是就安排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武庚的封国周围建立了三个国家进行监视,防止武庚作乱造反,史称“三监”。然而武王不会想到,由于他建立周朝才两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因为年幼不能服众,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就进行了摄政。这使得三监极为不满,于是就联合同样不愿臣服的武庚造反。不过这几位很轻易的就被周公放倒了,周公也借此杀掉了武庚,彻底终结了商朝的王室嫡系传承。
12.平王东迁,是历史课本上提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周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那么,为什么只是迁移了一下国度,王朝就衰败了呢?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周平王那坑了儿子的爹,就是那个干出了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周幽王。周幽王干的这件类似于“狼来了”的事件,毫无疑问的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诸侯从此对周天子的号令不在那么认真对待,这使得后来犬戎入侵周王都镐京时,直至镐京城破,都没有诸侯率军前来勤王。王都镐京的陷落使得周王室的权威大大下滑,诸侯认识到了周王室已经不在具有了能够威压四方的力量,对周王室也就不那么恭敬了。与此同时,新立的周天子由于是申侯拥立的,而不是由顺位继承制确立的,这也使得周天子“天命所归”的形象被破坏,周天子不在具有神话的加持,变得世俗化起来,这也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失。如此种种,致使周天子的地位不断下降,最终形成了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365个历史冷知识,历史老师都不一定说得清(3) 月殇酌华 2019-03-20 18:26:03
13.历史的尴尬之处在于,不是每一个雄心勃勃、想要在文治武功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帝王都能成功,周昭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雄心勃勃的周昭王一生共领导了三次南征,前两次都遭遇了“不可抗力”而不能成功。可是周昭王不信邪,又强行组织了第三次南征。谁成想天意就是这么坚定,于是,周昭王乘坐的胶船就在水面之上解体了,连人带船都去见了龙王。一代天子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河水里没了,就算是亲眼目睹,一般人也不会相信这是意外的吧!为了掰扯清这件事,后来甚至引发了几次战争,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无头公案了。
14.周穆王,一个谜一样的天子,一个勇于给玉皇大帝带原谅色帽子的男子(如果玉帝和王母真的是夫妻的话)。《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穆王乘坐八匹骏马拉的马车向西巡游万里,和居住在昆仑之丘的西王母相会,王母在瑶池设宴款待穆王,在宴席上穆王和王母做歌相和,引为佳话。《列子》、《抱朴子》、《太平御览》、《春秋左传注》也都有记载这件事,虽然对于这件事,小编我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但是架不住那些过去看到这段历史的皇帝们信了,于是他们就突然悟了“偶,原来真的有长生不老的仙人啊……”
15.现代的垄断组织被认为是诞生于19就是60年代,然而垄断经营这种行为,则在很久以前就诞生了。具体诞生于什么时期无法确定,但是史载西周时期,贪财好色的周厉王就听从了手下奸臣荣夷公的建议,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国营垄断,称之为“专利”政策。不过这种垄断行为很明显不适合那个年代,不久之后周厉王就被暴动的国人驱逐了,史称“国人暴动”。然而这还不算完,经历了国人暴动的西周并没有重新回归到封建统治状态,反而是一脚就进入了类似近代议会共和制的“周召共和”时期。只能说,唔,我们的祖先真的很好很强大。
16.孔子曾用“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如果仔细去探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就会发现孔夫子说话算是客气的了。那么春秋的“礼崩乐坏”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杀兄弑父、盗嫂蒸母都已经是寻常事,人们已经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了!举个例子,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当他晚年病重不能掌权时,就再也没有人在意他了。所有人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连亲生儿子都不搭理他,不止不安排医生救治,连饭都不让人去送,重病之下的齐桓公,就这样活活饿死在床榻之上,死后六十多天,尸虫都从屋内爬到了屋外,也没有人前来收敛。想想都令人心寒啊!
17.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叫《烛之武退秦师》的课文,讲的就是烛之武用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说服秦国退兵的故事。然而课本上却没有讲,烛之武不止说退了秦军不来攻打自己的祖国郑国,秦穆公还反过来派人帮助郑国来对付曾经的友军晋军。晋国的国君晋文公见此,虽然嘴上说着不能恩将仇报、不能失去秦国这个盟友,并且随后就率军回国了。但是毫无疑问,此事之后,晋秦两国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友谊产生了裂痕,这也为后来的秦晋崤山之战埋下了伏笔。真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
18.春秋时期的晋国太史董狐,直书权臣“赵盾弑其君”,这一行为在当时得到了孔夫子的高度赞誉,认为董狐是“古之良史也”。然而这一记录却根本不是史实,反而是董狐心知肚明的颠倒黑白,歪曲史实。面对这种“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情况,赵盾当时就亲自责问董狐:“弑君的人是赵穿,而不是我,你为什么要写我弑君呢?”董狐的神回复是:“作为执政大臣,国君荒淫无道,你不能劝谏就是无能;君主迫害你,你还没逃出国境,君主就被人弑杀,而你归来后没有立刻讨伐弑君之人,那就是共犯,所以这口锅必须你来背!”——董狐的这种理论,小编真的是难以理解,合着这是怪赵盾跑的慢喽?他要是跑得麻溜点儿,在赵穿弑君前就跑出晋国,那就不是弑君凶手了?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