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东南了 2018-10-20 21:23:59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4004144892947451332b6)
1963年,建国不久,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同志去世,毛主席对罗荣桓的去世十分悲痛,写了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悼念老战友。在十大元帅中,有6位元帅在毛主席之前去世,毛主席亲自参加追悼会只有罗荣桓和陈毅两位。《七律·吊罗荣桓》严格意义上是毛主席惟一的一首的悼念战友的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写的很朴实,回忆了主席和元帅两人革命战争年代一起在森林草地中的战斗生活和情谊。关键在最后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意思是说,以前国家有难题,我可以经常去问你,现在你去逝世了,以后国家有困难问题,我可以问谁呢?这是高度肯定罗荣桓的作用和历史功绩。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把这首悼战友的诗写的活灵活现。
![](http://p9.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d5927169-cc86-4495-b048-98bf9e48a6a2) 明孝陵 康熙题词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的开山猛将常遇春在军中暴病而死,时年39岁。常遇春于1355年四月开始投奔朱元璋,遇河架桥、遇山开路,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得知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大明初建,常遇春来不及享受生活,就早早驾鹤西去,实属遗憾。大老粗出身的朱元璋,不能克制悲痛,拿起了笔,为常遇春赋诗一首以寄托哀思。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 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平心而论,这是一首好诗。开头说自己铁骨铮铮,连自己的儿女的去世都不会流泪;昨天,惊悉遇春兄弟去世,我的泪水洒满了乾坤,把一草一木都浇湿了。这首诗相当平实,真情实感,尤其是最后一句,既彰显了帝王的霸气,更表达了山河为之呜咽、草木为之含悲的哀伤。
这两首都是纪念战友的诗,但是各有风格,朱元璋是封建帝王,写的更为夸张、霸气。毛主席是人民领袖,写的更情真意切,把战友之间朴实的感情写出来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400416921269f00f20b0a)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