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562|回复: 1
收起左侧

[跟作家学写作]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这四...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4 名

发帖:NO. 82 名

在线:NO. 42 名

敢想敢做敢拼 发表于 2020-5-23 12: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这四点很重要原创 苏米的猜想 2020-01-20 13:55:02
文|苏米



2019年十月我开始写作,为了更好地上手,我开始大量看书,从写书评开始。可是写着写着发现问题来了,有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个字,可是文章却经不起认真推敲,内在逻辑及思想深度都不尽如人意。
我想着去按照一些所谓的模板去写,可是没有“内核”的文章,即使语言华丽,结构完整,其实做的也都是“假把式”。
后来看到劳伦斯的一句话,他说写作是没有公式的,别人的写作方式不一定适合你。
也就是说,对于新手写作者而言,想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式,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核,不是复制大师的写作方式和习惯,而是要从拆解大师的作品开始,去学习这些成功作品中的写作亮点和技巧。
用“作家视角”去阅读,久而久之,就能把名篇中的干货为己所用了。
于是,我决定从汪曾祺的文章开始拆解。
为什么选择汪曾祺?或许是因了这句话:“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作为超一流的“文章圣手”,给整个文坛带来了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他更是以通俗而又优雅的笔调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
并且汪曾祺不仅只是带给人们心灵的安慰,他的文章其实已臻化境,语言炉火纯青,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温润而有韵味,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当时,于现在,尚无出其右者”。
汪曾祺的散文内容包含深广,大至国家、社会、人生、小至花鸟、鱼虫、琐事、絮语,细微之处皆见诸笔端。
最近重读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被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匠心独运却又毫无斧凿痕迹,文章浑然天成,天然隽永,自在风流。
林语堂说过一句话:“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汪曾祺的文便是如此。
然而我们在习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写人记事,交代介绍走过场;写景状物,浮光掠影粗线条”,这都我们写文时的通病,可是如何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文章呢?
那么,就让我们从深度拆解汪曾祺的这篇《翠湖心影》来学习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拆解,分别是立意、构思、语言及思想内核。



一、千古文章,立意为上,于细微处见真知
立意的高远、深邃和智慧,是好文章的前提和保证。
而要使立意足够深刻,就需要写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能够做到深入思考,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炼出具有本质性,启发性的思想。
契诃夫说:“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了习惯。”
汪曾祺正是对生活中的观察精细到如明察秋毫之末,所以在写作中能够将事物描写得非常细腻。
朱自清曾说过:“作家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
汪曾祺不但能写出来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地方,而且每次写到一个事物,就仿佛拿着显微镜,将事物拆开来看,拆穿来看,直到诠释出其中奥秘。
《翠湖心影》中说到:“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他不是如常人一般把翠湖上的人笼统地去写,而是把人分成两个群体,分别是行人和游人。行人的模样,想必是匆匆忙忙的样子,或许面无表情,或许眉头紧锁,总感到一种奔波的苍凉感。
而提到游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便会浮上心头,此时翠湖上“行人”与“游人”仿佛很远,但又似乎有所重叠。而正是翠湖的存在,让行人卸下来心中的枷锁,成为了“游人”。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匆匆忙忙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放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行人”和“游人”,构成了整个翠湖上的人物群像,这也让翠湖更有“存在感”。
文中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因为翠湖的存在,让终日忙碌的人群仿佛也参透这世间浮华,越过繁琐,走进了这心灵深处宁静的殿堂。
从而让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又有一种生活中不曾留意的美感。他仿佛为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门内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久违的鸟语、花香、虫鸣,让这片翠湖成为每一个人内心的心影。
可见,汪曾祺能够于细微之处见真知,立意深远,观察细腻可见一斑。
可如何立意好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苏东坡有言:“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意思就是说,寻求客观事物的奥妙底蕴和生动意象,如系风捕影一般困难;能深刻认识、理解事物的人,少之又少。既能深刻认识、理解事物,又能生动形象地将之表达出来,就叫做辞达。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那文章自然就有文采了。
很多人在没想明白要写什么就动笔了,结果导致文章就像一盘散沙,这其实是我们在刚开始练习写文章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的立意?
罗丹有一句话,他说“所谓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身上能够发现美来。“
所以,要想写好的文章,深远的立意是基石,就如前文所说,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并且学会跳出个人生活的圈子,去关注广阔的社会,体察纷纭的外部世界。
比如汪曾祺的文中看似写的花草虫鱼、粗茶淡饭,但是其实是对生活最诚挚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最敏锐的洞察。
汪曾祺有一句话令我很是感动。
他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能使人感情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这便是我从《翠湖心影》中拆解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写作的基石,立意为上,于细微处见真知。



二、巧妙构思,创设意境,情与景的交融
当我们认真观察,确定好选题和立意,搜集了很多素材的时候,接下来如何把素材有效的组合起来,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呢?
一是要注重顺序的编排及素材之间的交相呼应。
二是要把这些素材和自身经历或者真情实感联系在一起。
01.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翠湖心影》这篇文章中写景的顺序是很有讲究的。汪曾祺是怎么安排景物的出场顺序的呢?
前面写了翠湖上的行人,那么随着行人的脚步,沿着他们行走的过程,由远及近,分别写了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以及红鱼,这么来写这几种景物最为顺当,和前文的关联也建立起来了,让人感到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而这种前后段落的关联,正是我们需要花心思的地方,也正是汪曾祺匠心独运的地方。
除此之外,汪曾祺更是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完美的结合起来,起初写的湖水是极清的,水不深的,柳树是绿的好像要滴下来的,在色彩中,绿色经常和宁静联系在一起,而湖水的清,粉紫色的浮莲也都是作者用来写“清”与“静”的。
但是后面写到红鱼的时候,刚开始写的是“整天只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可是忽然笔锋一转,他写下“到了夜晚,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就像是一个安静的长镜头,在收尾的时候忽然给人“呼啦”一声动作,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这种动静结合,将翠湖的闲静写到了极致。甚至让人有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韵致。
02 .一切景语皆情语
汪曾祺在写湖水、柳树、浮莲、红鱼这四种景色的时候,除了写了这几种景物的样子、特点外,还写到他们一年四季的变化。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来到昆明,到1946年才离开,所以说汪曾祺在这呆了七年之久。可想而知,汪曾祺对于翠湖一年四季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
因此,汪曾祺在写景的时候也加入了很多自身的经历。
比如,在写到湖水的时候,引发了他的回忆,"夏天的夜晚,我们在湖中漫步或在堤边漫步或在堤边浅草中坐卧,好像都没有被蚊子咬过。”
写到翠湖的水不深的时候,汪曾祺联想到之前的一位同学,因为失恋想要投湖自杀却最终投河无果的事情。
写浮莲,则是加上自己对浮莲的认知,写红鱼的时候,更是把自己带入画面中,被晚上突然跳起来的红鱼吓一大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情感去看一切景物,那种滋味一定会让你忍不住落笔成文。景物引起了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这样的文字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汪曾祺在写风景的时候,不是单纯地把景物展现在眼前,而是会处处留有人的痕迹。有一种烟火气,也有一种有节制的美。烘托出一种烟火人间,温暖和谐的意境来。
这救是我从《翠湖心影》拆解的第二点,写作需巧妙构思,精细编排,做到情景交融。



三、锤炼语言风格,平淡而有韵味
散文的语言表达着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尤其能真切地表现出作者“眼中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
所以,学会品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对于我们写作大有益处。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品味,比如说从用词、修辞、表达方式、句式、标点符号、语言特色.......今天我们主要从句式、用词和语言特色来简要分析。
汪曾祺的散文素来以“短句”出名,句子的长短其实也带动了整个文章的节奏感,长句显得气势磅礴,短句则灵动轻快。
短句更能衬托出翠湖明爽的基调,而汪曾祺写翠湖的背后其实写的是自己对翠湖几十年的感情,正是那些挥之不去,忘却不了的人与事。然而,他却将如此充沛的感情冲淡开来,具有独特的魅力。
沙叶新对汪曾祺的评价是:“他重视文字,精于遣词造句,但写出来又是大白话,毫无斧凿痕,亲切地使你想拥抱它。”
汪曾祺在《翠湖心影》中,对人物的描写亦是颇占笔墨。他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比如,汪曾祺在文中写到的图书管理员。记得在第一次读完本文时,我就对这个图书管理员的印象尤为深刻,以至于多年后我都能清晰的记得。
汪曾祺是这么写的。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的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过两三个小时,他又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
图书管理员的上下班方式有点古怪,又有点滑稽,让人从他“喀啦啦”拨挂钟的动作中,似乎看到了图书管理员”任性从容“的样子,也让人对前文所提到的“图书管理员是个妙人”更加的感兴趣。
这个图书管理员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呢?文中是这么形容他的----“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
陈老莲是谁?他是明代书名书画家,尤工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尤为突出。
汪曾祺用陈老莲画中的人物来类比,此时,一个性格怪异,遗世而独立的图书管理员的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此外,作者还写了“空荡荡”的“轩”中的卖“糠虾”的老婆婆;记账方式的特别的茶馆,还有不那么斤斤计较的“堂倌”以及做恶作剧扔碟子的同学......对他们的描写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而不寡,蕴含着作者丰厚的情感在里面。
汪曾祺说,他的生活本来就是淡的,所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
这种淡,就是真,这种淡,也是浓。汪曾祺一直认为“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这篇《翠湖心影》语言上的节制,就透漏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平淡而非深刻。而平淡对于汪曾祺来说,不只是一种文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汪曾祺对于自己的语言也是不断地去锤炼。
汪曾祺曾经提到:“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转弄,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写小说,要把全篇大体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想好。在写每一段之间,我是想得几乎能背下来,才写的。写出后,如果不满意,我就把原稿扔在一边,重新写过。我不习惯在原稿上涂改,我觉得很别扭,思路纷杂,文气不贯……。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语言,终究来说,就是表情达意。让读者能从语言中领悟到我们的写作意图与人生态度,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正是我们需要不断锤炼的地方。
这是我从《翠湖心影》中拆解的第三点,写作要学会不断地锤炼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寻根、求真,拥有滋润生命的温暖
列夫托尔斯泰说:“任何艺术作品中,最重要、最珍贵,并且对读者最有说服力的东西,便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个人的态度,以及根据这种态度所写到作品中的一切。”
散文不仅要写出真情实感,而且要借助这些“人、事、景”来展示真实的自我。即林语堂所说:“个人之性灵之表现。”
《翠湖心影》中大段篇幅都在讲回忆。说到回忆,就不得不提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上学的那段时光。
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大学。西南联大“民主、自由、开放”的校风和治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宝贵的精神传统。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这里作为汪曾祺文学的起点,对于汪曾祺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汪曾祺亦在回忆散文《西南联大中文系》中曾言:“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西南联大对于汪曾祺来说,就是他的根。
在《翠湖心影》中,汪曾祺就记录了与大学同学在图书馆看书、茶馆喝茶以及翠湖“穷溜”的趣事。
在写到与同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对于图书馆管理员这么滑稽的上下班方式,他们竟然完全没有意见。
可见,虽说此处写的是图书管理员,但其实折射的却是汪老自己,从他们在图书馆“没有目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便可以看出他们那种永远活在自己的时区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淡定和从容来。
他们在图书馆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那里去只是享受一点安静,可见在西南联大的这段时光,给了汪曾祺一种 “无用之用”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再比如汪曾祺在写与同学穷溜的时候,他说这“穷溜”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溜,一是无穷无尽地溜。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溜溜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乘着那月色,极具浪漫色彩。
西南联大自由的学术环境,让汪曾祺有了更多的自由倾听自己的声音,努力发声而不落窠臼,对于作者来说是极其宝贵。所以汪曾祺的文字里充满了自由的气息,汪曾祺崇雅尚异的名士气质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铸就而成的。
汪曾祺始终“保持着诗意的光辉,珍惜生命真实的乐趣......以诗心对抗环境。“并且汪曾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关照到不同类的人,同时抱着一种平等并且开放自然的态度与他们交往共处。
所以汪曾祺笔下的图书管理员,老婆婆,堂倌,大学同学。虽然他们的差异很大,但却在翠湖这个空间中共同生活着,共同构成一幅即具有层次性又和谐的画面。
常怀一种悲悯之心,洞察世间百态,却始终以”仁心“观之,汪曾祺在各种风格流派风起云涌的当代文学领域,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他的作品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立场,写着平平常常的人和事,从普通老百姓身上发现人性之美。
寻根、求真、拥有着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暖,这就是我从《翠湖心影》中拆解出的汪曾祺的思想内核,也是写文的“文心”,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根,才能让文章富有生命力。



结语
杨青曾评价汪曾祺说。
“这样一个集文、字、画、诗于一身的文人雅士,又通俗得那么优雅温暖,真是个异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代表着的中国大夫这个稀有品种也彻底绝种。汪曾祺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生命的温暖“,他一直在,而且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人。错过汪曾祺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汪曾祺的散文也好,小说也罢,耐嚼,有看头,经得住反复的推敲。
在我们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拆解名家名作中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心,找到自己的根。这才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寻的,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作者:苏米,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读书、写作、种出生命的小花来!

收藏
举报





89 条评论


评论





  • 小辜姑 2月前

    好文,标题与文章符合,分析很到位。有深度,有见解。不错

    回复 ⋅ 1条回复0


  • 静谧如海 2月前

    分析深刻,收藏学习了

    回复 ⋅ 1条回复1


  • 用户7668476474070 2月前

    为了我儿的作文能写好,从头到尾我研究了这篇文章谢谢赐教

    回复 ⋅ 1条回复0


  • 雪野冷杉2020 6天前

    汪曾祺是个多面手,文字功力深厚,曾执笔写作《芦荡火种》(《沙家浜》),一跃而起,达到一个写作的高峰。后来写过一些应景文章,但也有啥说啥,不偏执,跟其他人好像不太一样。后期散文写得特好,很有韵味,诗一样的散文。

    回复0


  • 王道语文 1月前

    苏东坡有言:“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拆解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0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4-12 12: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楼主的头像是本人吗?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沙发 2024-4-12 12:20:2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9 06:00 , Processed in 0.867869 second(s), 6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