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桶》拍得这么烂,完全对不住苹果和贾樟柯 原创 有点出品 2019-01-25 19:20:31
作为苹果的精神股东,笔者在《一个桶》的宣传刚刚开始时,就写了一篇文章为其人文关怀歌功颂德。去年的陈可辛用《三分钟》力透纸背,今年的贾樟柯让人无比期待。
贾樟柯是笔者最喜欢的华语导演之一,更是斩获了无数国际电影大奖的中国电影第六代代表人物,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比陈可辛只高不低。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部《一个桶》让我看到了科长的「惰性」或苹果的「迁就」,片子拍得这么烂,不是苹果的错,就是贾樟柯的懒。总之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在笔者遣词造句,奋键盘疾喷的同时,贾樟柯正在铁路的另一端为媒体和果粉们讲他的创作,讲 iPhone 摄影,讲人文关怀和现实美学。这多么反讽啊!不如我们就反讽到底:贾导既然吹得尽兴,那笔者就在这一端把这部片子拆开来给诸位看看,这部《一个桶》,到底有多烂,烂在哪里。 -《一个烂穿底的桶》- 我们不妨直接开门见山,这部片子共有三大烂:其一,是台词烂。这里说的是演员台词功底,而不是台词文本烂。贾樟柯爱用非职业演员,他的电影中充斥着因不成熟的表演而带来的真实感和疏离感,白纸属性的演员能加强电影的作者性,这是贾樟柯之所以为贾樟柯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因为演员缺乏调教,而使角色脱口而出的台词频频使人出戏的原因,例如开头这场男主和母亲对话的戏份:
配音感和朗诵感特别强烈,而且可能是对演员表演信心不足,男主说话时并没有给到面部镜头,更加剧了这种疏离感。因此当我看完这一场的时候还特意暂停了一下:咦,怎么还没开始我就出戏了呢?贾樟柯的所有电影都采用了山西方言,甚至已经成为他个人风格的电影符号。电影中的方言同样既能带来生疏感也能加强真实感,是有意义的。但现在我有理由认为,贾导之所以从不拍普通话,是因为他根本不懂怎么调教演员的普通话台词,否则怎么会烂成这个样子?当然,《一个桶》为了烘托气氛(也可能是为了回避演员过差的台词功底),只有寥寥几句台词用以点缀,偶尔出戏一次可以原谅,我们继续来看:
片子在男主返城的旅途中穿插了大量的空镜头,这些镜头确实很好看,能让我体会到「原来 iPhone 也可以拍出这么好看的景色」,但是这些大量穿插的空镜头打乱的叙事的节奏。影片中旅途的三个场景:坐船遇到女孩儿,坐大巴车差点把桶遗落,以及最后桶把断裂——是一个让男主逐步把桶当成累赘的过程。问题是穿插的空镜头打乱了这种叙事的连贯性,失去了能让观众保持热情的信息密度。节奏乱了,表达叙事的效果也就弱化了,造成的效果是:第一次看,觉得片子太长;第二次看,又觉得片子太短。当然并不是所有空镜头都是无效的,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的空镜就被内化成了叙事的一部分。
最后一烂是人物的烂。在这个片子里,所有人物都立不住——我看不出这些人物的过去和未来,看不出他们的情绪和思想。人物是观众进入电影的通道,失去了人物就意味着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所有的情绪表达只能靠音乐来烘,电影中的声音叙事本来是一种手法,伍迪·艾伦、阿方索·卡隆都是这方面的大师。但靠音乐强行煽情和声音叙事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手段,前者是为了掩盖影像叙事能力的不足,而后者则是为电影建立更多可能。
人物立不住,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剧本不行。不是说短片就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物,最典型的就是去年的《三分钟》,够短吧,但是通过人物的职业身份,通过她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通过为人物构建的动机和悬疑感的剧本,通过人物的自白,比如:
这个面部特写和接下来的敲窗户的动作:
接着,她又开始履行自己的列车员本职工作,疏通乘客上下车:
这一组镜头就把人物的复杂性给体现出来了:一方面她是列车员,另一方面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于是矛盾性和复杂性得以建立。当然,列车员本身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角色,这更有助于建立人物。而在《一个桶》中,贾樟柯并没有交代这些人物的前因后果,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我们不光难以联想到这些人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同时,就算有一些对人物的表达:
比如在船上看见女孩儿的这组镜头,也因为演员过低的表演水平,使其难以表达清楚镜头的功能。以上三烂可以总结为:剧本烂,表演烂和叙事烂。事实上这三个东西恰恰是构成一部电影的三大核心。所以,很抱歉,这片子可以说是烂得彻底了。 - 谁之过?- 如果说贾樟柯的水平本该如此我是不信的,我不相信一个能拍出《小武》,拍出《站台》,拍出《三峡好人》,拍出《天注定》的导演的水平就这个熊样。反过来说,这样一个享誉国际的艺术片导演,一个中国第六代的代表人物,我们理应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至少不能比《三分钟》差了太多吧?
然而这片子就是这么烂,那我就想要问一问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去年的《三分钟》在影像上可谓吝啬到家了,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镜头,即使有开场用来交代环境的宏观镜头,也是通过快速剪辑、遮挡转场等手法一笔带过,但在《一个桶》里,我们能看到大量的空镜头,大量无叙事意义的宏观镜头,甚至连画面色彩都偏向高饱和,人物皮肤也像是被美颜了一样显得又白又嫩:
我有理由相信,苹果似乎是对作品提出了比去年更高的营销诉求:他希望能让《一个桶》更着重体现 iPhone 的摄影能力。所以诸多讨好眼球的视觉风格一一呈现。甚至这青山绿水阳光明媚的调子让人觉得:我靠,这哪是冬天过年啊。
另一种可能就是贾樟柯对这样一部「广告片」根本没上心,草草交差了事。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还是两者都有,和去年的《三分钟》对比,这部片子就成为了一个可怜的悲剧。至少一年一度的「用 iPhone 拍摄的名导作品」不再让我兴奋,也难以让我感动。
- 结论 - 我们为什么喜欢《三分钟》?当然不仅仅因为它是「陈可辛」作品或者 iPhone 拍摄。而是作品本身的完成度,透露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叙事平民化的希望。而在《一个桶》里,这些东西统统消失不见了,反而最无关紧要的「iPhone 拍摄」和「贾樟柯作品」成了主菜。哦对了,贾导当然是主菜,此时此刻他正在北京和果粉与媒体们一诉衷肠,亲力亲为地传授 iPhone 拍摄秘诀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回顾了从《Lain》到各类艺术展和时尚展,再到迪拜的 Apple Store 艺术长廊,直至去年的《三分钟》,赞美了苹果在与艺术的合作中不断减少自己品牌出镜率的调性,我曾说:如果某一天外星人袭击地球,看到了《Lain》这样的作品时,它会对 Macintosh 产生敬意——抱歉,现在我要收回这句话——真相是,如果外星人降临地球,看到了《一个桶》这样的作品时,它可能会这样嘲笑人类: 去年拍了《三分钟》,今年就掏出这个?真是一帮没救了的傻波一。
收藏
举报
举报文章问题
取消 确认
115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 岁月静好24182476 2天前
小编这不是复制其他地方的吧? 如果不是写的真的很透彻 坐船的时候那个美女笑了一下 我以为跟后面的剧情有联系 没想到完全没有 失望[捂脸]
回复 ⋅ 3条回复 19
- en1982 2天前
几千个人关注的人,也出来写文章?
回复 ⋅ 15条回复 20
- DEMOLEL07 2天前
看完觉得很高人,别的不说 人家的广告片能拍成电影,我们呢[微笑]
回复 ⋅ 11条回复 26
- qu117597876 4小时前
我农村的,返程告别父母老家往城里带东西的次数不少,觉得这短片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想表达的东西,如果啥是佩琪90分,这片不及格,主题太不突出 觉得主要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和演员以及用什么拍摄无关,要么就是本人的鉴赏水平太次了
回复 4
- 五四青年哥 2天前
评价很好,小编很有胆识,但力度似乎还不够。那两部我分别看了两遍,以普通观众来评价陈可辛的让我付诸的眼泪更多!这是他好的原因。以分析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来评价贾樟柯不好的原因:1.短片突出主题的力度似乎不够,具体讲应该是头轻脚重,无缘无故!怎么讲?主题衬托家好,作品大概应该是想通过男主角坡上不屑的眼神和不走心的记性,和船上女生的嘲笑来反衬家好,可是光有反衬有什么用,就像是在告诉我们现代人如何如何反传统,愤青,如何如何不重视某些事情一样。这是主题吗?本片前期根本没有正面重点交代(或前期交代力度与后面反衬力度不想当!)出家哪里好,或者哪里心酸了!前因后果不相搭所谓无缘无故!以至主题混乱!虽然结尾有对家里的怀念,可当男主揭开盖子看到沙子时却一脸茫然表情秒带,又一脸茫然继续找鸡蛋!这可是你从你妈山里历经千辛万苦搬来的啊,片末了该有些共鸣吧!可是当男主拿起一个又一个鸡蛋时,却想象到的是母亲包装桶!exm?!这前后的照应似乎有点水!与陈可辛的相比就太水了,直接复制粘贴镜头?2.空镜头毫无作用,陈可辛的空镜头交代的社会环境:春运等候上车的众人。贾樟柯的就是用高逼格高海拔的航拍交代了多么美丽的山水,与男主此刻的表现结合就是,哇这么美丽的山水啊,嗯?我是谁我在哪在干什么?什么美?山水什么?我知道那样拍山水很带感很好看!可是短片时间本来就短,这样浪费秒数来拍带感but不能突出主题的镜头?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