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628|回复: 3
收起左侧

[记叙文阅读] 两篇指导性文章,解决记叙文阅读题的“拦路虎”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5 名

发帖:NO. 14 名

在线:NO. 4 名

陆小凤 发表于 2019-6-17 2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两篇指导性文章,解决记叙文阅读题的“拦路虎”  语文梦工场 2019-06-14 05:55:26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与散文的阅读,其设题的角度基本从内容、结构、手法、标题、语言、主旨等方面入手。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八大高频题型:
第一种:标题作用题
此类题在散文与小说阅读中都常出现,其经典问法是“联系全文,分析标题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好处)”。或“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为什么?”如: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鞋》)
?答案?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鞋就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乎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答题时要善于转化,诸如“标题好在哪里”“标题能否更换”“作者为什么要以某某为标题”,其实都是分析该标题的作用。分析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标题本身的角度:点明写作对象。多表现为以人或物为标题的小说。如果标题用了修辞手法,则要从修辞角度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如穆时英的小说 《莲花落》,“莲花落”本是小说主人公乞讨时所唱的歌,同时也有很强的画面感。分析为:“莲花落”本为歌曲名,但意象优美,具有美感与文学气息。
2.情节结构的角度: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以主谓或动宾短语的标题为主,如《林黛玉进贾府》。作为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本的若干故事情节,或见证 (记录)了事件的发展变化。起线索作用的标题,往往在文中总是反复出现。
3.内容主旨的角度:借标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棋王》,一个“王”字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标题也可能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如梁晓声的《丢失的香柚》,香柚象征着“文革”中一个帮助“我”的素不相识的大姐的美好心灵。标题指明了某种有比喻特征 (或象征意味)的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以突出主旨,升华主题。
4.人物塑造的角度:标题为某物时,往往用物的特点突出 (或烘托)人物的品质。如梁晓声的小说 《孩儿面》(注:“孩儿面”是一方古砚的名称),作者用“孩儿面”的古朴特点突出归还古砚的青年也具有古朴淡泊的美好品德。
5.表达效果的角度: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此类标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看上去似乎有点“怪”(费解),或者标题本身看似自相矛盾,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渲染(营造)某种氛围。
第二种:句子理解赏析题
此类题在散文与小说阅读中都常出现。对句意的理解,要结合所给出句子的前后文。重点语句的含义,往往在该句前后,用相关的句子或词语作了表述,常常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来表达而已。对句子的赏析,多选择有修辞特色的句子 (如描写句),有时也会选择意蕴丰富、画龙点睛的关键句。经典问法是“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如: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2015年山东卷 《四堡雕版》)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答案?(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了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此类题一般都有“赏析”“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指明答题方向的词语。赏析时首先要区别句子的类型,主要有描写句(分写人、写景、写物)、修辞句、含蓄句。
1.描写句。如果是写人,则从写人的手法进行分析;如果是写景(物),则从写景(物)的角度(调动不同感官、观察角度、动态与静态、对比、衬托等)进行分析。
2.修辞句。基本思路是先指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具体分析修辞的运用情况或作用 (如果句子里出现了体现情感倾向的词语,还要说明所表达的感情)。
3.含蓄句。这种句子一般未必使用某种典型的修辞手法;如果句子的形式特点鲜明,则要从句式(长句与短句)、语体风格(口语化或典雅化)角度,重点分析该句子的言外之意与表达的情感;如果句子的形式特点不鲜明,则要从选材、用词、艺术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等)角度指出句子的基本内容及其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三种:段落作用分析题
小说阅读常从此角度设题,其经典问法是“某段作者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如:
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答案?回忆童年的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
分析时一般是从段落在内容、结构、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段落:
1.插叙段。如果插入的是一个史实段,一般回答:由眼前的某人(或物,或事)引发对历史的联想或反思,说明某个道理 (或指出某种现象)。具有例证的作用,说明某一观点;或起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的作用。如果大量引用文言或诗词名句,则增加文章的典雅之美。如果插入的是一个神话传说,则多为增添神秘色彩,引发读者联想。
如果插叙段讲述了某一事件,则可作如下分析:内容上,说明的是什么(概括该段的段意即可);或表现了人物形象某方面怎样的特点。结构上,对主要情节是否有补充作用,利于表现怎样的主题。从主旨方面看,表达怎样的情感。手法上,与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或衬托某一对象。
2.引用段。主要表现为大量引用诗文或格言,其作用:内容上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形式上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文采。
3.描写段。如果是景物描写段,应重点分析:内容上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结构上交代了怎样的背景,或衬托了什么样的形象,或是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或暗示了某种情节的发生,或象征着某种精神。如果是人物描写段,重点关注:交代了人物怎样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第四种:环境物象作用题
主要为环境描写作用题、物象作用题、次要人物作用题三类。
(一)环境描写作用题
此类题小说阅读中常见,其经典问法是“某处(段)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如:
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2013年山东卷《活着》)
?答案?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答题首先要明确环境描写大致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具体包括: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某种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或暗示)作品的主题。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作综合分析。
2.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与背景,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等;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此外,还要看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出现的位置。在小说开头,一般是给全篇“定调”,营造某种意境、渲染某种气氛;在人物出场前或对人物描写中出现环境描写,则往往是烘托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心理;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则多为推动情节发展;在小说结尾,多有象征或暗示的作用。
(二)物象作用题
物象作用题在散文与小说阅读中都会出现,其经典问法是“文中多处出现某物,请问有什么作用(艺术效果)?”或“小说中多次写到某物,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如: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卷《战争》)
?答案?一个电话将两个人的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主人公的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文章中的某一物象有时可能不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但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布局谋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传情达意、艺术手法等方面。
1.结构上:成为全文线索,串起相关情节,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这类物象或呈现为标题(如《项链》),或者该物象在文中反复出现。引出物象或主要人物,为主要物象(或人、事)作铺垫。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采用“欲言甲物,先言乙物”和“由某物引出某事”构思手法的文章中,其中的“乙物”与“某物”的作用,或为引出后文的内容,或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标题。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中也包含有该物象。
2.内容上,用以交代环境,暗示某些内容。
3.人物塑造上,衬托人物形象,或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性格。
4.表情达意上,物象具有象征意义,成为某种情感(精神)的载体,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5.艺术手法上,物象可以与文中另一对象形成对比,以突出某种意义。
6.表达效果上,物象可以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物象的作用往往具有综合性,可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进行分析。
(三)次要人物作用题
主要在小说阅读中出现,其经典问法是“某某人(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如: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卷 《玻璃》)
?答案?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小说虽然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为主,但次要人物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揭示主旨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情节结构上:是中心情节的见证者、经历者,串起故事情节或人物关系,起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如果没有次要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就显得不合常理。
2.人物塑造上:或先写次要人物以引出主要人物出场;或以次要人物侧面烘托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或与主要人物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的某个特点。
3.主旨表达上:或通过次要人物的视角,引发读者思考;或借次要人物的思考,揭示主旨;或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暗示社会环境;或次要人物与其他次要人物形成对比,以突出主旨。
4.表达效果上:次要人物 (往往是群体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第五种:内容分析题
此类题多出现在散文阅读中,其经典问法是“作者为什么说…… (省略号的内容往往是文中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或带有评价性意味的句子)”,或直接就文本内容设问,如: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
?答案?(1)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2)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3)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4)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答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只要按“问什么答什么”的基本原则答题即可;应注意答案要有来自文章的依据,但对原文语句要进行适当的概括与重组,一般不能完全照抄文章中的原句。
第六种:人物形象分析题
此类题小说阅读中更多见,但散文阅读中也时有出现。常见的问法是“作者在塑造某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或“文中某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人)?请简要分析”。如: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卷 《战争》)
?答案?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如果只要求“概括”,则可直接用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形容词短语 (如“善良真诚”)、动词短语(如“有责任感”“热爱生活”)及主谓短语,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概括。可结合赋分值的多少确定要点的数量。如果题干还有“分析”的要求,在概括之后,还应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例子来作印证,每点按“性格特点+例子+分析”的形式作答。还需要注意,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那么除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还要考虑概括出与人物地位身份、状态特征等相关的要点。
第七种:艺术手法分析题
主要分为分析表达技巧、谋篇布局、叙述手法等三类题型,其中考查表达技巧多与句子赏析结合,这里主要讲涉及谋篇布局与叙述手法的两类题目。
(一)谋篇布局类题
此类题主要涉及铺垫、伏笔、悬念、巧合、抑扬、误会、突转、明暗线等构思手法。请看下面两例:
1.“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2014年浙江卷《走眼》)
?答案?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
?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谋篇布局类题所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作品整体的构思特点,另一个是某一具体段落 (以开头与结尾段为多)的写法特点与艺术效果。
先看散文的谋篇布局特点。一般而言,散文的行文方式有以下几种:以时间的贯串来组织材料;从空间(场面)位置推移来组织材料;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由实到虚,由浅入深来组织材料。组织材料的方式可以与行文线索综合考虑,并呈现为一定的表现手法 (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其次来看小说及一些叙事散文的情节特点。有的作品的情节是“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的关系看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就结尾来说,可分为“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戛然而止式”。
1.出人意料式:结构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这样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2.悲剧式: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令人感动,引人回味,发人思考。
3.喜剧式:表达效果上,小说的喜剧结局会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在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能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在主题上,一般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式:留下“空白”,给读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间,余味无穷。
(二)叙述手法类题
此类题多见于小说阅读中。其常见问法是“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小说是怎样叙述某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古渡头》)
?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答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叙述手法与叙述人称的作用,则易于找到相对固定的答题思路。
1.叙述手法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小说开头交代,然后从头按事件原先发展的顺序来作叙述。作用是设置悬念,引发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接续叙述原先的主要事件。插叙的内容虽不属于主干情节,但能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补叙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文章的关键之处。缺少补叙,故事情节可能出现漏洞。补叙的作用,是对前文某处的内容加以补充解释,使情节更加合理。
(5)并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通常采用明暗线索进行叙述。明清章回体小说常采用这种手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用“我”“我们”为叙述视角,其作用是增加叙述的真实性,读者常会认为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作者亲历的。“我”在文中,既可以是主人公,也可以是见证人,还可以是参与者。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为叙述视角,其作用是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用“他”或以某人的名字为叙述视角,其作用是叙述比较客观公正,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4)人称的综合使用:一般是在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为主要叙述角度的作品中,某个部分转换使用第二人称,目的是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抒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也有在一篇作品中进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转换的,目的是使叙述更灵活、角度更多。
第八种:探究分析题
探究分析题大致可分为感悟启示探究题、结合文本探究题和观点论证探究题。感悟启示探究题的本质是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结合文本探究题的本质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里重点讲观点论证探究题,因为此类题型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前两种探究题。其常见问法为:“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请结合文本,联系……谈谈你的见解”“有人认为……,你同意吗?谈谈具体理由”。如: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2016年全国卷《玻璃》)
?答案?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王有福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的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 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观点论证类题的题干往往有“赞成哪种看法”“你是否同意”“说明你的理由”之类的语句,答题时要求考生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探究可从“内容结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具体可用“观点+文本分析”或“观点+事例”的形式。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从文本中寻找),分析、表述合理得体。
一: 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常见问题】
本文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
文章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
【解题思路】
标题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题目字面上的意思,从题目字面上往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对象;
“深层含义”一般与中心有联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
两层含义是递进关系,答题的时候缺一不可。
【例一】有一篇文章题为《拾穗的脚步》,讲述了在清贫的乡村生活中,母亲经常带“我”一起去拾麦穗的经历。
问题: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4分)
答案:
1.表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点明文章内容,总领全文;
2.深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
【例二】有一篇文章题为《最沉重的土豆丝》,讲述了“我”在日记中写自己想吃土豆丝,母亲偷看后给“我”做了土豆丝,而“我”却因为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而从此拒绝与父母交流,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问题: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最沉重的土豆丝”的理解。(6分)
答案:
“最沉重的土豆丝”有三层含义:
1.母亲看了我的日记给我做的土豆丝,引起了我严重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
2.父母因为这盒土豆丝,背负了极大的痛苦;
3.多年后,我理解了父母,感到深深的歉疚。(每点2分)
题型二: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常见问题】
作者给文章起这个题目,用意何在?
本文的题目对整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替换?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
【解题思路】
作用类题目要从多角度考虑。
主要有结构上的作用(线索、照应等)
内容上的作用(交代写作主体)
阅读效果上的作用(引起悬念、激发兴趣等)
主题思想上的作用(揭示主旨)
有些有特殊含义的题目,也要解释一下含义。
【例一】有一篇散文,文中的主人公“我”与好朋友方小舒都渴望成为水手,这篇散文写了“我们”想象中的大海、想象中的航海生活,表达了“我们”对自由追逐梦想的渴望。
问题:
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3分)
答案:
1.妙在揭示主旨,暗示了“我”对方小舒坚持梦想、自由成长经历的向往;
2.妙在一语双关,既是实指现实生活中“海洋”,又暗指“我们”对自由梦想的追求;
3.妙在贯穿全文,与文中多次出现“蓝色的海”相呼应,起到线索作用;
4.妙在新颖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并为全文营造出自由美好的氛围。
(3分。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意对即可)
【例二】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作者自己目睹写父亲在岁月中渐渐老去,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会长大。
问题:
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4分)
答案:
1.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是文章线索。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3.暗示文章的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2分)
题型三:分析指定段落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常见问题】
中间段(划线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划线段为什么要出现在这个位置?
划线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某段能否与其他段落调换位置,为什么?
……
【解题思路】
中间段落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面或后面情节、为情节发展或人物转变埋下伏笔等作用。
思路:作用+具体内容分析
【例一】有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遇到一位独自返乡的老伯伯,在和老伯伯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老伯伯思念家乡,但子女不愿陪他一起回来,只能独自返乡。老伯伯使作者联想到自己思乡的父亲,他决定陪父亲回老家。文章的第五段中写道:“老伯伯的话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问题: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
2.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例二】有一篇散文,写自己早年对父亲的记忆,第一到第五段详细描写了父亲每天清晨都要扛着锄头到田里去劳作的情景,从第七段开始写父亲为了生计抛下出头外出打工。第六段中作者写道:“父亲说这把锄头就是他的命,如果要他扔下锄头,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可是有一天,他忽然‘不要命’了。”
问题:
第六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1分)
2.承接上文写父亲每天扛着锄头去劳动、认为锄头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的内容;(1分)引出下文父亲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背叛锄头,背井离乡外出城市谋生的内容。(1分)
题型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及其作用
【常见问题】
中间段(划线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中的段落为何要如此编排,能否调换?
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文采用了哪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什么?
……
【解题思路】
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有:
1.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4.令人深思,给人警醒;
5.留有思考余地,回味无穷。
【例一】有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居住的“三里河寓所”从都是当地居民自住的居民社区,到在旅游业大发展的环境中,这块地方要被征收用来开客栈。作者在第12段中写道;“曾经我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家,没想到,只过了短短几年,这里又不是我的家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问题:
根据你的理解,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答案:
1.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1分)
2.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1分)
【例二】有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写作者观赏了碧水天一色的美景后,从惊叹美景到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问题:
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1分)
2.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1分)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1分)(结构作用+感情作用,缺一不可!)
题型五:分析文章的结尾
【常见问题】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含义?
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结尾?好在哪里?
文章的结尾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思路】
结尾常有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升华主旨等特点。
【例一】有一篇小小说,写的是出身低微的父亲去看望暴富后的女儿,但双方并没有相认。父亲怕自己的形象影响女儿的地位,女儿怕自己因为父亲而遭人嘲笑。小说的结尾写道:“这对怯懦的父女最终还是没有相认。”
问题:
在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
答案: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分)
妙处:1.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分),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分)。
2.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本题最多得5分。
(P.S.分析文章内容+结构作用。很多同学不理解结尾的深化主题作用,总觉得自己看不出来,其实你想想,都到结尾了,这时候肯定是要深化主题的,要不然文章都写完了……)
【例二】有一篇小说题目叫《孤独者》,通篇写以主人公小吴为代表的一些游离于群体之外,遭到排挤的人。小说的结尾却描写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不甘于现状,积极争取融入群体的情景。
问题: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答案:
达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题型六:分析插叙作用
【常见问题】
划线处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作用是什么?
某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某段为什么要出现在这个位置,能否调整到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某处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来写
……
【解题思路】
插叙往往有以下作用:
1.内容上:插叙了xx内容,交代了某某原因;表现了人物xx特点,丰满人物形象;
2.结构上:照应前后文,避免平铺直叙等;
3.主题上,深化文章中心。
【例一】在《拾穗的脚步》一文中,作者写了自己最近一次跟母亲去拾稻穗的经历,但在第4-8段中插入“我”对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拾稻穗的回忆。
问题:
文章第-段写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案:
不能。(肯定不能)
插叙(回忆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体现了母亲拾穗的脚步一贯如此,为后文“我”随母亲拴稻穗后顿生感悟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例二】有一篇小说写了在荒野雪地里,一只老雪狼在暴风雪中救了猎人海子爷的故事。小说中有一段插叙,讲述了海子爷曾经放走老雪狼,从此老雪狼一直跟着海子爷的一段故事。
问题:
第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那些往事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
2.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题型七:分析伏笔与照应
【常见题型】
文章在哪里为哪件事埋下了伏笔,从哪里可以看出?
文章中的某句话(伏笔与照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伏笔与照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解题思路】
伏笔在前,照应在后。
广告
查看详情
伏笔是指作者在没有交代具体事件之前,在文中用少量笔墨对事情所做的预示;照应是指作者用具体的事物来呼应、证实之前的预示。
伏笔与照应自成一对,使文章内容、结构完整;使文章一波三折,增加情感的变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一】有一篇小说,讲一个盲眼老师在儿子阿捷被判错后,把儿子养的鸟取名为“阿捷”,每天都带到儿子离开的地方去放,边放边喊鸟的名字。终于有一天,故地重游的儿子看到了鸟、听别人说起鸟的名字,前来认父。
问题:
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伏笔: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
照应:老邻居说明放鸟原因及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
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题型八:分析特定词语的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句中的加点词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句中的加点词语字能否换成别的词语,为什么?
加点词句体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
【解题思路】
解释指定词句的意义,分析词语或句子的语气、情感、写作手法,以及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人物、事物特点。
【例一】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粗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问题: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答案:
“一枕”扣住了“夜”“不眠”(2分)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2分)
【例二】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4分)
问题:
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答案:
“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
“驱驭”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与“壮汉”相对应。
【例三】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问题: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答案: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危险、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2分)
把浊流与清泉形成对比,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像清泉一样让人觉得甘甜,突出童真难能可贵。(2分)
【例四】以上面提到的那篇老雪狼救海子爷的小说为例
问题:
文章划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教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
这句话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雪狼拼尽在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1分),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1分)。
题型九:分析词句的含义
【常见问题】
谈谈你对划线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划线词语或句子想要表达什么?
划线词语或句子有哪些含义?
此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为什么要写这个句子?
……
【解题思路】
词语含义:表层含义(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在文中的隐喻、象征、反讽等特殊含义及情感色彩)
句子含义: 先解释重点词语的表面含义+深层含义,再把句中的重点词语换成含义解释,重新复述句子
【例一】谈谈你对句中“红光”一词的理解。(2分)
问题:
初冬,朝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喜和愉悦。
答案:
“ 红光”象征着热情与温暖(1分),因为感受到了热情与温暖,所以“我”感到了愉悦的心情(1分)。
【例二】: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原文:
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挣学费,以减轻父母负担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答案:
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2分),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1分),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1分)。
题型十:人物形象分析
【常见问题】
文中的XX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此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解题思路】
从文中找到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思考这些描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的形象由性格特点组合而成,几个性格特点可能是和谐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
【例】有一篇小说主要写了父亲靠砍柴、卖柴供孩子生活、学习,为了多挣点钱忍受买柴人的鄙夷,却不告诉孩子,而是经常鼓励孩子乐观生活、好好学习、尊重他人。
问题: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最后!来一次实战演习!
2018年全国I卷语文高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 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问题:
5.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剂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2-10-29 0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楼主病的不轻啊!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来自- 俄罗斯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 名

发帖:NO. 8 名

在线:NO. 71 名

狂人逸文 发表于 2023-3-5 05: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俄罗斯
来自- 俄罗斯
投楼主一票,不用谢哦!
来自- 俄罗斯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俄罗斯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俄罗斯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俄罗斯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1 名

发帖:NO. 21 名

在线:NO. 87 名

雨云儿 发表于 2024-6-20 23: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今天不想骂人!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0:31 , Processed in 0.378035 second(s), 6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