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文绉绉的粤语口语源自古汉语古诗词
粤语有着千几年深厚历史文化基础,传承着中华古代文明,粤话源于古代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广东话的口语在日常生活中,“俗中带雅”,是源自古汉语,古诗词。 由于日常口语中保留了古代文人墨客曾用过的词汇,听起来似乎还有点“文绉绉”的感觉。
广东话日常中的文言用法,还是从古代沿用至今。如:
食饭(吃饭)源于: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 ·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食指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普通话不是用“食”,是用“吃”。
饮水(喝水)源于: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粤语的饮字,基本可通喝字。所以粤词里基本没有“喝”字的出现,如:饮酒、饮茶,饮水(喝水)等。
肥仔(胖子)源于:
”应是绿肥红瘦。”宋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 张志和《渔歌子》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宋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普通话不是用“肥”,是用“胖”。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 肥仔、肥佬、肥腾腾。
旧时(从前”、“以前”),源于:
刘禹锡诗《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木兰诗》有“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广东话将过去相对较久远的年代或日子称为“旧时”,大概相当于“从前”、“以前”。
酒樽(瓶子)源于:
李白:“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买一樽豉油返屋企、饮番樽啤酒先、呢个玻璃樽入面系乜野来咖?
普通话不是用“樽”,是用“瓶”,一瓶、瓶子。
“隔篱”(隔壁)源自:
杜甫诗《客至》中有“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又如苏东坡《浣溪纱》词:“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隔篱”指邻居。此诗中的“隔篱”就是广东话日常说的“隔篱邻舍”中的“隔篱”,也有“旁边”的意思。“隔离”是动词。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篱"、"隔篱邻舍"、"搬过隔篱屋"。
几多(多少)源于
唐 李商隐 《代赠》诗之二:“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多在粤语当中表示数量词,基本意思是几许,多少,何等。这是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
日常例子如:"几多钱?几多个?"普通话是不用"几多",而是用"多少"。”
着衫(穿衣):
”恂常私着胡服”。——《资治通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穿着。着装。粤语的着衫,着裤,着鞋,着袜,也是古汉语。
抵食(值得吃)源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抵的意思是:平价合理,符合原则,吃得开心。值得吃。即既便宜又美味。“好抵”意为:很实惠,物廉价美。粤语有"抵谂"一词,抵,指性价比合理;谂,指想法;是值相当的意思。
望见(看见)源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粤语的望是释作远视,看远处之意。常用词,"望见,""望吾到边"。"眼望望"。"望下先"。
买肴(买肉)源于:
”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唐 · 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肴 [yáo]粤语读:ngaau4本义,做熟的鱼肉和猪牛羊肉。《广韵》凡非谷而食曰肴。肴,肉也。
佳肴,精美的饭菜和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
冻冰冰(冷嗖嗖)源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唐 · 杜甫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苦寒吟》唐 · 孟郊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七律·冬云》
冻是指寒冷,受冷或感到冷。普通话不是用“冻”,是用“冷”。粤语是讲冻如:
”今早好冻哦,要着多件衫。”(今天早上好冷,要多穿件衣服)
又如:
”点解你只手冻冰冰呀?”
(为什么你的手冷冰冰的?)
”饭冻咗啦,整返热再食啦”。(这些饭凉了,返热了再吃吧。)
”橙汁冻咗就唔好饮啦,饮咗好容易咳架。”(这些橙汁凉了就不要喝了,喝了很容易咳的。)
而一般形容食物、饮料温度低,较少用冷字。(聂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