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一首诗都当作是诗人的孩子的话,那么《代悲白头翁》无疑是史上最悲剧的一首诗。它在后世成为千古名作,可它的父亲,亲手写出这首诗的唐代诗人刘希夷却惨遭奸人杀害。荒唐的是,这个奸人竟然是刘希夷的亲舅舅宋之问。更为荒唐的是,只是因为宋之问想要其中两句诗,刘希夷不肯,他就派家奴用土囊将刘希夷压死。
那两句诗便是我们很熟悉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怜当时的刘希夷还未满三十岁。《代悲白头翁》是刘希夷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青春年少到老翁的经历,来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全诗大量采用重叠语句,循环复沓,一唱三叹。虽然情调感伤,但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下面我们便来看看刘希夷的这首《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我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看。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为第一部分。刘希夷主要描写出了洛阳城东暮春时节的景色。即繁华的洛阳城东,已是落花季节,桃花李花随风飘转,不知飘向了谁家?这两句是此诗的起兴。下文中所表达的种种,包括对春光、青春的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等等,都是由这两句催生而来。
“洛阳女儿惜颜色”以下十句,为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洛阳女子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而生出的无限感慨。即年轻的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坐在院中看到了飘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今年在这里亲眼看到桃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桃李花开的时候又有谁能看到呢?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为柴薪,又听说了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的传说。
古人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今人却还对着它而伤怀。真是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的人却不相同。这里最有名的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它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表现出了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不仅富于诗的意境,还具有哲理性,所以历来这两句诗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则为第三部分,它主要概括描写了白头翁一生的经历。即白头老翁真可怜,想想他曾经还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经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也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像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但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便不复存在。这个部分主要通过对白头翁的怜悯、同情,进一步抒发人生和富贵美好的短暂。
最后四句“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为第四部分,意思是说,美人的青春娇颜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便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只有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还有黄昏的鸟雀在独自悲啼。依然是惋惜青春难驻,以及对世事如过眼云烟的慨叹。一个“悲”字则道出了此诗的情感基调。
综观刘希夷的这首诗,它的取胜之处在于汲取了乐府诗中叙事间发议论的抒情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而“年年岁岁”二句,则比喻精当,语言精粹,是发人深省的千古名句。可惜的是,因为这两句诗,刘希夷不幸身死,算得上是一首“杀人”诗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