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水煮鱼

Maxx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查看: 524|回复: 0
收起左侧

[旧机漫谈] 深入探讨索尼笔记本电脑经典续作X505的优劣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7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19-8-8 07: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深入探讨索尼笔记本电脑经典续作X505的优劣

http://www.sina.com.cn 2003/11/17 09:21 太平洋电脑网
硬件频道产品评测市场行情使用技巧选购指南硬件论坛
  文/8080虾虾
  Sony再度创造了辉煌和奇迹,机身最薄9.7毫米,重量最轻785克(PCG-X505/SP)按照这样的标准在业界横向比较一下,Sony在笔记本设计上的功力的确毋庸置疑,正当大家在为未来笔记本设计方向争论不已的时候,Sony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概念。昨天我们在报道了X505发布消息后,很多消费者都对于Sony这款全新设计的笔记本电脑产品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有关日本媒体对于这款笔记本产品的相关报道内容作出了一篇X505的详细介绍文章,希望能够让大家对于这款笔记本新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代的505即使是放到今天来看还是相当轻薄
  X505这里X的含义应该是eXtreme,很明显,在X505这款产品的设计上我们依稀能够看到97年11月第一代505产品的影子,实际上新一代的X505产品和最早一代的505产品在幅面标准上是完全相同的,Sony是故意这样设计的。
  轻薄的高性能体验
  从设计的标准上来看X505的确和第一代的505产品非常相似,1Spindle的设计风格,10.4寸液晶屏幕,领导业界的轻薄新概念都是这两代产品的特色所在,第一代505产品厚度为23.9毫米,重量为1.35公斤,无论是厚度标准还是重量标准在当今业界看来依然算是轻薄概念,更何况这是6年前的产品,而6年后的X505则更是将笔记本带入了新的移动概念上,整体性能的提升并没有为Sony在精简笔记本厚度重量上带来阻挠,虽然说随着频率的提升,晶体管数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热量问题是目前笔记本厂商研发上的重点问题,但是Sony却没有退避,可以说,X505在整体设计上超越了目前业界同类笔记本产品。
  在推出第一代505产品之后,Sony面对了设计思路上的分歧:高性能还是移动性?Sony在99年发布的N505和Z505产品就明显说明了当时Sony的思路所在,保持双线发展方向,N505继续采用轻薄设计,选择了10.4寸液晶屏幕,而Z505则有所提升,选择了12.1寸液晶屏幕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N505演变成SR/SRX系列,到了今天变成了TR系列,而Z505则发展成R505系列和今天的V505系列产品。很明显TR系列和V505系列的设计理念和市场定位有明显的不同,那么是否可以在这两个看似无法统一的路线中选择出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路线呢,Sony早先发布的VX系列就很有平衡的味道,但是却没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经过挫折之后,Sony拿出了X505,看似完美的平衡产物,轻薄的高性能体验。
  笔记本厚度重新定义



X505的整体厚度设计创造了目前笔记本架构设计的全新概念
  X505的整体厚度设计创造了目前笔记本架构设计的全新概念,不足1厘米的厚度设计在现有的笔记本架构设计上几乎是无法实现的,这也就意味着Sony突破了现有的笔记本设计架构理念,创造了新的架构设计标准,X505机身最厚位置是在电池仓位位置上,连同电池的厚度大约为21毫米左右,整机机身平均厚度为15.5毫米。

X505的电源开关按键设计在笔记本的主轴上
  由于在架构上必须有所不同才能创造出新的厚度概念,所以说Sony在X505的架构设计上放弃了现有所有的笔记本架构设计理念,包括主板尺寸、元器件采用、硬盘内存布局、键盘位置都必须重新设计,B5的尺寸,如此的厚度,是否采用叠加设计,如何叠加,位置如何排列,很明显Sony在这款笔记本电脑架构上的设计花费的精力超过了现有Sony笔记本产品线的所有产品。

采用平铺式架构设计
  按照通常笔记本架构的设计,都必须要采用叠加式架构设计理念,但是由于X505厚度上的要求,很难做到叠加设计,因此就必须采用平铺式架构设计,但是这又必须受到B5尺寸的限制,而且不能减少机身上的扩展接口,所以Sony重新设计了自己的PCB板,将电源模块设计在液晶屏幕转轴位置上(这点设计在Sony早些时候推出的Z1产品上就已经采用了)选择了1.8寸硬盘,将所有的组件都平铺融合在键盘和液晶屏幕跨度之间的一个看似空旷的长条形面积之内,按照Sony的资料显示,整块主板芯片组和处理器模块的尺寸竟然精简到和一张MD盘大小,这简直难以现象,但是Sony还是做到了,在这张“MD盘”左右两侧,分别是硬盘和PCMCIA卡插槽。
  X505中Sony专门设计的PCB板式经过特殊工艺设计的10层PCB板,而且整块主板上的元器件选择和安装方式都转向为更为紧密化的设计,按照Sony的资料显示在一般的笔记本电脑上只需要采用40-70%左右的如此紧密的设计,而在X505上则有90%以上的设计是采用紧密设计的。
  785克PC体重的最新记录
  用1Spindle设计的X505产品分为两个版本,其中标准版的X505/P重量约为825克,而采用碳素合成材料外壳设计的X505/SP重量更是创下了业界的新纪录:785克,这不仅是笔记本业界的新纪录也是整个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PC架构产品的重量新纪录。
  目前业界同类产品即使是采用10.4寸液晶屏幕设计,在重量上也要相对X505高出200克左右,能够突破1公斤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么Sony是如何做到更加轻巧的呢?

Sony能够在X505之上轻松击破业界重量纪录关键原因就在于外壳和架构材料的选择
  Sony能够在X505之上轻松击破业界重量纪录关键原因就在于外壳和架构材料的选择,标准版的X505选择了镁合金架构设计,但是在外壳设计上采用了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高韧度碳纤维材料(经过Iba表面改性处理可以有效加强碳纤维的韧度和强度,目前在赛车外壳和战斗机外壳上经常出现这种材质的设计)X505的外壳是由6张0.1毫米厚的高韧度碳纤维薄板粘合而成的,这样饱含粘合剂计算X505的外壳大约在0.7-0.8毫米左右。虽然很薄,但是在强度上这种特殊的碳纤维材料却非常出色,相当于镁合金2-3倍的强度标准让我们吃惊不已,但是在重量上只有镁合金的17%左右,这就是X505之所以能够创造重量奇迹的主要原因所在。
  X505在键盘设计上也相对从前的VAIO笔记本产品有了明显的区别,放弃了触摸板而转向选择指点杆设计,X505选择了6行87键位的设计风格,键帽长宽约为17毫米,打字状态垂直落差大约在1.5毫米左右,一般的笔记本键盘打字状态垂直落差在2-3毫米左右,因此X505在控制击打噪音上表现的相当不错。
  超低电压版处理器设计和散热问题
  迅驰架构的出现对于笔记本业界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X505选择了最新的超低电压版本Pentium-M 1GHz处理器产品设计,7瓦的能耗和相对较低的发热量在Sony早先发售的TR系列产品上已经表现得相当不错,因此Sony在X505上选择这款处理器产品也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厚度和重量的限制,散热结构的尺寸设计也相当重要。


X505整个机身一共分为10个散热单元
  X505放弃了传统的风扇散热结构设计,而是采用了全机身扩散式散热方式设计,X505整个机身一共分为10个散热单元,通过这10个部分均匀的将处理器、芯片组、硬盘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我们也专门针对这10个散热点专门测量了使用状态下的区域温度。

  从测试结果来看X505通过整体散热结构设计还是可以达到比较不错的散热效果的,温度最高的是在处理器和北桥芯片组位置,而以往键盘位置温度过高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克服,这样的测试结果也必须归功于超低电压版本处理器的低能耗和低热量散发上。
整体配置情况

  Sony X505 Windows硬件设备一览
  X505选择了和第一代505产品一样的10.4寸液晶屏幕设计,从过去SR/SRX系列产品的口碑来看,在超轻薄笔记本产品上采用10.4寸屏幕设计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由于空间的要求,Sony没有选择扩展图形单元设计,直接采用了88GM芯片组设计,取内建图形单元使用,X505的内存虽然无法扩展,但是512MB标配在这样超轻薄产品中已经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使用了,毕竟这种笔记本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一般不会要求更高的内存容量的,在硬盘方面Sony选择了1.8寸硬盘设计,X505所使用的1.8寸硬盘为东芝MK2004GAL系列20GB产品,转速4200转标准,在这点设计上X505似乎有些不足,理论而言这样的厚度标准应该是可以考虑选择性能更强的2.5寸硬盘产品的。
  Sony笔记本配备的液晶屏幕质量一向是相当不错的,我们专门测试了一下X505液晶屏幕的亮度标准,按照Sony为X505制定的9档亮度标准分别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X505液晶屏幕的最高亮度标准为180流明左右,符合目前市场同类产品标准。
  接口方面的设计
  虽然X505的厚度最薄处仅为9.7毫米,但是在配备必要的接口单元的时候Sony并没有节省什么,标准的PCMCIA卡插槽没有少、耳机接口没有少、两个USB2.0接口没有少、1394接口(4针标准)也没有少、电源接口自然更不会少。

网卡接口和VGA扩展接口外置了
  对于如此体积如此厚度的笔记本电脑而言,这些接口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不过Sony将网卡接口和VGA扩展接口外置了出来,设计了一个扩展装置,通过一个叫做KUTA的接口连接在笔记本机身之上,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普及,这点设计也是可以理解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X505内建了麦克风模块,所以没有提供麦克风接口。
  出于节约内部空间的考虑,Sony并没有按照规定将无线网络模块做在X505的内部,而是采用了PCMCIA卡插卡使用的方式设计,购买X505的用户都可以获赠一块Sony原装的802.11b/g PCMCIA无线网卡,这块网卡最突出的设计应该是其天线模块,没有采用常见的伸出式设计,而是采用了一种在外观上非常符合笔记本流线机身设计的设计风格。

在X505的套件产品中包括一个设计精美的Sony原装鼠标
  X505也没有和传统的VAIO笔记本产品一样内建MemoryStick插槽,这肯定也是追求厚度所导致的后果,不过在X505的套件产品中包括一个设计精美的Sony原装鼠标,在鼠标的后端设计有MemoryStick读卡器插槽,这点设计也是相当独特的。
性能表现相对一般

  我们通过一些软件大概测试了X505的性能表现,这款外观设计相当精美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在性能表现上却并非也是同样的出众,在厚度和体积的要求下Sony必须舍弃一部分产品的实际性能,但是考虑到这款笔记本的实际面对用户群体,这款笔记本电脑的实际性能表现也是可以接受的了。
  由于X505选用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2220毫安时,所以在实际电池使用时间上还是略为不足,虽然说采用了超低电压版本的Pentium-M 1GHz处理器和内建图形单元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测试中我们发现这款笔记本的实际使用时间相对于业界同类产品而言有明显的差距,全功耗测试巡航时间仅为105分钟(打开无线网卡)而关闭无线网卡后测试结果则为139分钟,两个小时最多的测试结果让我们不禁对这款产品有些失望,看来超轻薄产品在电池问题上依然还需要有所突破。
  Sony在家用电脑配套软件开发方面也是相当出色的,在这款全新的X505产品上我们也看到了几款全新的VAIO特色软件:
  VAIO电源管理软件,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对电脑的电源能耗进行一定的控制。
  类似于IBM的Access Connection网络应用状态切换软件,Sony也推出了自己的Smart Network网络控制软件。
  这是Sony专门针对自己的消费类家用电子产品设计的多用途同步软件,通过这个软件你可以在笔记本、数码相机、PDA等Sony消费类数码产品上实现同步数据传输。
  笔记本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笔记本发展无非三个方向:便携、平衡和性能,这三点很难做到完全平衡,而三个发展方向都会有自己的代表产品,客观的说X505应该只能算是便携的典范产品,而不能被看作是平衡,IBM推出的T40产品在目前看来应该算是平衡性较好的产品,而这三个方向依然决定着Spindle的发展路线,便携笔记本产品依然保持1Spindle的设计理念,平衡型产品主要偏重于2Spindle发展,而3Spindle产品则会慢慢退出,追求性能的笔记本电脑新品主要会在内部架构性能上有所增加,更大的液晶屏幕、更高频的处理器速度、更强大的图形单元都会是性能型笔记本产品的特色所在,而在目前笔记本技术的发展情况下,想要在便携、平衡或是性能之间找到完美的支点还是不可能实现的,X505在架构设计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它的实际性能表现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潮的味道

时尚的味道

另类的味道

高贵的味道
  新潮、时尚、另类、高贵,这是我们对X505的评价,对于这样的笔记本电脑而言性能并不是关键,消费者的第一眼感觉才是关键,这也许就是Sony的产品定位方针,VAIO系列的卖相绝对是笔记本电脑产品中的佼佼者,相比之下Thinkpad看似古旧的黑色经典设计则明显再走另一条发展路线。X505创造了笔记本业界新的纪录,也创造了目前超轻薄笔记本电脑产品的价格新高峰,折合人民币超过22000元的预售价格相对市场同类超轻薄笔记本产品而言高出了30%以上,在这样的价位上到底会有多少人能够接受,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现在看来,X505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它进一步改进了笔记本电脑的架构特点,告诉人们已经被修改了无数次的笔记本电脑架构还是有足够的修改空间的,有理由相信未来在便携笔记本甚至是平衡型笔记本电脑上都会出现非常类似的架构设计,轻薄概念得到突破是必然的了,X505是一个先锋,我们期待着它背后的队伍,或许其中会有一个是我们真正的选择。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2 05:11 , Processed in 0.335802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