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春燕,今年46岁,在我8岁那年,参加了我们县里的女子篮球队,当年,县里的篮球队很专业,而且,我经历了5年的专业女子篮球训练,不仅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小城女篮队友和故事。在我的相册里,现在一直珍藏着几张老照片。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看到那张黑白的集体照,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自己无比热爱的篮球场上......
左图留短发的是我,右图穿蓝色衣服的是我现在的样子。
打从记事起,自己就住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老体育场里。记忆中的老体育场,青草蔓延,地势低洼,从大门口进来,有一段长长的斜坡。南面简易的篮球场,那时是往泥巴里掺上盐粒铺成,直到1978年的6月,为迎接宿县地区小学生篮球比赛在固镇举行,投资3000元,固镇才有了一个简易的,带有观众看台的水泥灯光篮球场。
现在的固镇体育场大门
几年以后,随着全县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资24万元,在二路征地60亩,建成了一个拥有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标准的足球场和带有看台的2个水泥灯光篮球场的新体育场,并于1984年6月正式搬迁,固镇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综合性体育健身场所。
现在的固镇体育场,还保留以前的样子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在老体育场里玩,常常能看到陈佩佩老师教女生们打篮球,矫健的身姿让自己无比羡慕。特别是到了夏天的傍晚,体育场里特别热闹,小篮球队和小武术队的队员们在这里一起训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
不久,陈佩佩老师就离开了体委,她的队员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队伍也随之解散。1979年6月,我的篮球主教练惠萍老师到体委工作,开展固镇业余体校小学生女子篮球队的选拔、训练和比赛工作,我和我的队友们共同携手走过了五年的时光。
那个年代,照相馆里的拍摄道具
惠萍老师1973年开始自己的篮球生涯,1979年10月正式接手县女子小篮球队,从1980年起在县区内广泛选拔业余体校的新一批女篮队员,组队训练并多次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右面,短发女孩就是我,那个时候80年代的中学女生
姐姐那时参加的是小武术队,看着那些哥哥、姐姐们早晚在体育场里打拳、翻空翻、舞剑、练棍,小小年纪的我也爱上了体育,记得81年的某天,我跟姐姐说:你练武术,我打篮球去。没想到那时的一句话,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篮球生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使我和我的队友们在解散了31年后的2016年9月,又再次回到了曾经洒满汗水、充满欢笑的篮球场上。
我们女篮成立初期的合影,在县城是专业队
惠萍教练1980年开始在县区内的学校里选拔第一批业余体校的队员,董梅、张洁、张红梅、徐从华、顾香同时入选。选拔的过程很严格,不仅看身高,还要测速度、灵敏度和耐力。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更多的娱乐,体育场成了人们最多的去处。能够入选业余体校,穿上县队的队服代表固镇县参加市级比赛,成了每一位队员的自豪和骄傲。
业余体校首先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早上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才在体育场里集合进行针对性训练。
81年刚接触篮球时,比自己早入队的队友已经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技能。那时有一个很大的铁质篮球筐,里面堆满了篮球,训练时每人一个。
1983年8月27日,参加蚌埠市比赛获得季军
教练的要求很严格,训练是阶梯式递进。首先是体能,新入队的队员必须先从长跑拉练开始,先是绕着球场跑,逐渐增大运动量,等体能达到一定程度后,惠老师要求我们早上5点在体育场集合进行环城长跑。
我和队友们从老体育场出发,经过现在的黄元路和二路,再返回集合地。冬天的早晨特别寒冷,记得有一次,跑到一半的路程就不想再坚持,旁边的队友一直鼓励着。冬天的早晨寂静无声,昏暗的灯光下,唯有身后长长的队伍,耳边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努力跟上全队节奏,极限的体能下,拼尽全力到达终点。在那后来很多年的光阴里,每当自己身处逆境,总是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绝不认输。那份坚毅,我想一定来自于自己的篮球生涯。
持续几个月的篮球体能训练结束后,我们开始正式接触篮球。下午放学集合完毕,先是绕着球场跑上几圈,做做准备活动,再从大铁筐子里每人拿出一个球来,从运球开始练习,熟悉球感,增加全身的协调性。运球时大家排成一队,前后保持一定距离,先是弯腰屈膝右手低运球,几圈后换成左手。一段时间下来,惠教练又让我们左右手交替练习。掌握好了基本功,我们又对着墙壁砸球,在来回的跑动中迅速判断球的返回位置。
1985年7月20日,老师给我们讲解篮球技巧。
每天的训练是单调、枯燥的,大家不免在一起窃窃私语:什么时候才能打比赛啊?1985年7月22号,当我们历史性地冲进了决赛,在家门口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时,才明白了教练的良苦用心。
由于业余体校每年都要在各个学校招生,队员们基础不同,教练会划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同入队的宋玲、王红梅、郭华、王玉洁、黄玉艳、张媛媛,我们分成一组,练习转身运球,带球过人,两人一组在跑动中进行空中传球,接球。终于,教练正式教大家三步篮了,引得稚气未脱的我们阵阵欢呼。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教练任命宋玲为队长。队长技术全面,每次的训练都极其认真、刻苦,每个动作反复练习。大家课间休息时,宋玲还在远近距离不断地变换角度投篮,场下常常指导我们。时间久了,我和队长成了好友,一起玩,一起去照相馆合影留念。多年以后,我们历经岁月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1986年,在蚌埠市小学生篮球赛中,获得第二名。
业余体校的生活虽然单调,却也充满着欢乐。记得有一次训练结束,我和队长玩起了蹲马步比赛,看谁蹲的时间长。水泥灯光看台球场里,队友们围住我们不停地加油,当时自己腿都麻了,宋玲却稳如泰山。这时候王玉洁悄悄走到我身边,低声说:“把劲放在右腿上,让左腿休息,过一会再换过来,坚持的时间会长。”最终还是队长赢了。三十年后的重逢,队长跟我提起那次比赛,我们相视一笑。
队长和郭华技术突出,深得教练喜爱,成了全队的核心主力。郭华有一股子闯劲,年龄也偏小,常常在比赛中打出了气势。
队友们朝夕相处,早已亲如姐妹。每当篮球场里有大型的篮球赛事,我们更是倾巢而出,结伴前往现场观战、学习。
80年7月31日,固镇迎来了第一次的省级比赛——省业余体校“四化杯”篮球赛。同年10月20日,安徽省女篮在教练周邦英的带领下,来到固镇赛区指导了一场表演赛。史上最盛大的一场赛事——1981年4月12日,全国九省青年篮球邀请赛在老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河北、陕西、安徽等省的男、女青年代表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友谊赛。
倾城而出,万人空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球员风采。阵阵的喝彩声里,观众沸腾了,爆满的体育场沸腾了,整个县城沸腾了,以至于我走向工作岗位,仍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跟我聊起当年的那场赛事,聊着流走的光阴里再也不复的辉煌。
随着全县各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更加深入人心,1983年5月20日至23日,我和队友们亲历了由北京体院、公安部、上海、天津、河北、安徽、辽宁、陕西、黑龙江组成,在固镇举办的全国青年篮球联赛。教练率领我们集体观战,仔细讲解场上的战略战术。
经过几年的准备,我们女子篮球队终于代表固镇县第一次出征,参加市级比赛。宋玲、郭华、张文莉、王玉洁球技出色,和上届的董梅、张洁、张红梅、顾香、徐从华等共同参战,于1983年8月首次夺得蚌埠市小学生“萌芽杯”篮球赛的第三名,载誉回来。
没能入选参赛名单,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自己训练更加地刻苦了。大家也是齐心努力,期待着下次比赛取得更好成绩。
从我们练球的水泥球场西面穿过去,就是当时体委的办公室。到了夏天,教练时常会给我们准备好西瓜,休息时边吃西瓜边听教练的战术讲解。
那时和我们一起训练的,还有小学生男子篮球队,他们在1982、1983和1984年的全省小学生“萌芽杯”篮球赛中连续三次夺冠。
经过漫长的等待,1984年7月的全市比赛,我终于可以随队出征了,宋玲、王红梅、张艳华、顾香、张洁、董梅、黄玉艳、王玉洁、张媛媛等,和教练一起入住蚌埠饭店,比赛的场地是蚌埠体育场。
比赛打的难解难分,比分交替攀升,坐在场下一直给队友加油鼓劲的自己,忽然听见教练喊了一声:8号上!激动地立刻换人上下,我终于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并肩战斗了!
和队长一起打后卫。底线发球,宋玲迅速把球传给我,左路进攻,来回倒球,却始终没能找到突破口,果断从右路运球强行突破,直接带球上篮得分!我看到队长投来鼓励的目光,此后越战越勇,又一个三分球应声入网。那场比赛自己最终是拿到了8分,每当想起,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这么久的训练,能在比赛中得分,心里无比激动。
30多年后,大家还会相约在一起打打篮球。
张艳华后来跟我聊起:“春燕,你可记得了?那年我们一起住蚌埠饭店,我和队友在房间里抢枕头,你还拉我和你住一床,出去买栗子塞给我。”红梅也笑着说:“郭华最淘气了,被教练喊去住在一屋。”会心的一笑,时光也许早已带走曾经的纯真,却沉淀下来这份厚厚的友情,越来越浓。
女篮生涯的最后一次比赛如约而至,85年7月8日至22日,蚌埠市“萌芽杯”小学生篮球赛在固镇举办,主教练率十人队伍出战——宋玲、郭华、王红梅、张艳华、温淑玲、黄玉艳、张媛媛、常方侠、贺新霞和我,与来自全市的男、女代表队一同入住县委招待所。因为是在家门的比赛,每当我们比赛的场次,新体育场的灯光看台球场里会来很多的观众助威。
每一场比赛都严肃对待,惠教练在招待所住地进行认真的赛前动员,我们围住教练,看着她的手势,听着她针对不同的对手进行不同的战术布置,牢记在心。
一路过关斩将,首次闯进决赛!7月22号迎来最后一场决战。至今自己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决赛的晚上,全场观众爆满,三小的体育老师也来到现场,和我们坐在一起时刻盯住场上动态,暂停时间里和教练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男篮在教练李德成老师的带领下,也全体前来助阵。
张媛媛中锋,宋玲、郭华主力后卫,王红梅和张艳华打边锋,每进一球,场下的队员和观众都会热烈鼓掌。队长在决赛中打出了一粒最精彩的传球——带球起跳,空中却瞬间改变路线,把球传给篮下队友,直接投篮得分!李德成主教练当场就说:“就算是省比赛,这样的进球也是难得见到。”那场决赛,我们拼尽全力,还是没能赢得对手。打出了水平的我们没有丝毫的遗憾,我们无悔篮球,无悔时光中的努力,无悔这场最后的告别。
比赛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在照相馆里拍了张集体的合影照,30多年了,它一直珍藏在自己身边,始终不离不弃,那是岁月的见证,成长的故事。
队友朱雪莲在蚌埠市体育中心
朱雪莲入选省业余体校,后来在蚌埠市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终身从事她热爱的体育事业。我和队友们在那场决赛之后,升入中学,很少再有联系,各自成家后,再也没有了音讯。
30多年前,我和我的姐妹们,是这个小县城的女篮专业运动员。
惠萍教练送走了我们,也送走了固镇最后一批女篮。由于业余体校的取消,34年来,固镇再也没有出现过女子篮球队。
时间一晃而过,2016年的8月6日,固镇县篮球协会正式成立,我受邀加入篮协的宣传部。
现在的我,是县医院药房一名工作人员。
重新回到梦萦魂牵的球场,那久违的,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如潮水般涌来。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流淌的汗水,纯真的笑容,训练的艰辛,顽强的坚守,胜利的喜悦,一起涌上心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艰难的寻找之旅,想找回我的队友们一同归来。
时隔多年,再次重聚。
辗转了好几个人,才知道队长的下落。记得那天下午不上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她的单位,宋玲一声“春燕来了”,就拉着我坐在椅子上,我们聊了很久,说起从前,说起分别,说起曾经那么多的故事。当我表明来意,队长立刻答应重返球场!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的努力,9月18日,我和队友们重新归来,成立了固镇县女子篮球俱乐部,并吸收薛陈、陈梦瑶等年轻的球员。
重聚在一起,我们时不时还会一起打篮球。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们依旧初心不改,依旧情深似海,依旧相约在充满激情的篮球场上,用每一粒的进球诠释着心中的热爱,继续着昨天的故事,奔赴着美好的未来。
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你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