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说,岳飞是个刚正不阿、性格刚直、忠心报国、杀身成仁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冤杀,是因为岳飞太过刚直、愚忠,以至于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这大概就是我们现代人对岳飞最大的误解吧,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岳飞,我们现在很多人从骨子都很敬仰一个卫国英雄,尤其是在他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最终成为一个悲剧英雄时,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凭着自己的想象给他打上“脾气太直”、“不懂变通”的标签,不然他怎么就被害死了呢?
图文共赏
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肯翻一翻史料,真的愿意把目光从岳飞、于谦等焦点人物身上移开,去认真了解一下其他同时代的名将和大臣们的生平经历的话,你就会很容易发现岳飞的情商和政治水平在当时的大臣中是最高的,而且他也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其包容性远比今天凭传统印象所能想象的到,与同僚的关系也是所有大臣中口碑最好的。
换句话说,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著,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绝不是“不容小人”,更不是狂傲不羁,他的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还高于常人,政治嗅觉也极为灵敏,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独立领军后更是温和、恭谨而且谦逊、低调到了几乎有些自我压抑的程度,所谓的“循循如书生”、“时人至今号为贤将”,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对岳飞的评价,也是迄今为止主流对于岳飞为人的正面评价,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本来是主流的观点却变成是非主流了。
说到岳飞的情商,最主要的是看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历史上的岳飞,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毛病。
先来看看他和武将的关系。
岳飞和方面军大帅如吴玠、韩世忠的关系都非常好,即便是和二线将领,如刘光世手下的悍将郦琼关系也非常好,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和郦琼是同乡,同时岳飞本人又有勇名,郦琼作为武人更容易对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被朝廷诏令配合岳飞作战的,但刘光世直到诏书已经下了一个多月后,岳飞早已收复了襄阳六郡,这才派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岳飞没有不计较这些,而在上书朝廷时反而请朝廷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就觉得很有面子,郦琼也从此对岳飞是心服口服。
吴玠,他和岳飞一样都算是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加上他本人所处的川陕战区远离南宋中枢,另外他的城府极深,同时脾气也不小,所以和同时期的名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交往,但唯独对岳飞另眼相看,吴阶曾派下属回访岳飞时,听到派去的属官回来报告说岳飞军中没有歌女侍妾、宴席冷落而难以忍受的话,吴玠便立马给岳飞送来身价创下南宋人口买卖最高纪录的士家美女外配丰厚的随身物品,吴阶对岳飞如此,并不是因为岳飞战功卓著,战功卓著只会招来嫉妒,而不会招来友好。
还有就是和韩世忠的关系,韩世忠开始对岳飞三十二岁就达到了自己四十岁的成就(也就是获封节度使的荣衔)一度很不爽,岳飞每次给他写信问候他都统统不回,直到岳飞平杨幺后主动送了他一艘车船才缓和了与他的关系,韩世忠也不是一个善于交往的人,他的朋友不多,岳飞算一个,即便是在送车船之前岳飞与他的关系,也已经算是老韩的人际交往圈中不错的了,相比他和刘光世差点因小一点事而火拼,后来还是劳驾皇帝和百官亲自出面劝架来看,岳飞和他的关系已算是最好的了。
也许有人会说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岳飞为什么就搞不定那?实话实说,张俊这个人岳飞确实没搞定,岳飞搞不定他,同时别人和他的关系也好不那去,张俊和韩世忠是双重儿女亲家,绍兴十一年,张俊秉承秦桧的意思诬陷韩世忠谋反、破坏楚州城防的时候,他是连眼都不眨一下,而出面搭救韩世忠的却是当时还在秦桧拉拢之列的岳飞,另外张俊和另一位中兴名将、同时也是赵构宠臣的刘錡关系也很差,绍兴十一年,两人同赴淮西作战时,张俊因为不爽刘錡,竟然派部下化装成土匪去劫掠刘錡的营寨,刘錡识破后当着张俊的面手刃了他的部下,两人公开撕破了脸,还有就是绍兴七年,被张俊提拔的另一名将王德,最后也和他反目成仇,独立领军后对张俊也是毫不客气,张俊想求他办点事门都没有,可见张俊人品极差,在朝中基本没有朋友。
再来看看岳飞和文臣的关系
在这里需要先说一下武将和文臣的关系,宋朝建立后就一直遵循赵匡胤定下的“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所以一般武将都要比文臣低很多,武将需要文臣罩着才能生存,所以当时的重要将领能活着领兵,大多都属于“我上面有人”的,比如赵构登基之初的重要将领辛道宗、辛永宗两兄弟,就是赵构早期的宰相范宗尹的人;三衙宿将解潜是高宗朝两度为相而且官声人缘都不错的名臣赵鼎的人;战功仅次于岳飞、雄镇上流的川陕战区主帅吴玠,同样是两度为相的重臣张浚的人,如果没有张浚及其心腹幕僚刘子羽的赏识和支持,吴玠大概早就被自己的顶头上司、吴玠之前的西军宿将曲端给玩死了。
而这些大臣之所能看重岳飞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才干出众,经常能给罩着他的文官挣脸(比如绍兴五年,张浚就带着岳飞平定了南宋朝廷多次围剿都未能搞定的杨幺起义),更重要的是岳飞是当时所有大将中最好的学生,不但所有的朝廷诏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执行,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从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地方官掐架,相反还相处的很友好,不虚报战功,不以权谋私,在率军征战时,对于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一旦军事行动结束就及时主动缴还,甚至给朝廷上报说我的属官名额太多了,能否考虑裁减一下,你说这样的好学生谁不喜欢?
当然岳飞拢住这些大人们的手段也不仅仅靠这些,比如当领导或者平级的同事表示岳飞啊我这有个人不错,想放你那儿锻炼锻炼,岳飞基本上都是毕恭毕敬地照单全收,收了以后发现有的人特别能干(比如后来长期负责岳家军钱粮转运的王良臣就是赵鼎的人)当然给予信任和重用,但如果发现这个人是人渣,他一般也不会明着来,而是会让自己认识的谏官出面把他弹劾下去(比如高宗朝宰相之一的朱胜非就曾大力推荐给岳飞的卢宗训就是这么被搞下去的),这样做也免得直接开罪人。
说完情商再来说说政治觉悟:岳飞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极为谨慎的,而且还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关于政治敏感,最经典的体现就是岳飞在对待“迎还二圣”的态度上,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午元子”(也就是钦宗之子)以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时,岳飞从此在公开场合和奏章中再不提“迎还二圣”之事,就连对钦宗的称呼也成了“天眷”,可见他对政治的敏感性、乃至对君主的心态认识有多深。
岳飞在政治上的谨慎、低调和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岳飞也绝非是刚正到不能容人的愣头青,更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鹰派”人物,恰恰相反,即便是针对具体意见和方略上的不同,他也从来不会影响和别人的私人关系,比如和岳飞私交最好的宰相赵鼎,在当时是主和派代表,这里顺便提一下,当时像赵鼎这样的人物才能算得上是主和派,秦桧根本算不上,他的正确标签应该是“带路党”,他也只是靠着亲戚关系(比如亲家郑亿年与金人、伪齐的密切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议和渠道)才能在南宋朝廷立身,否则以秦桧的资历和才干,他是不可能进入权力中枢的,更谈不上什么主和派的代表了,当岳飞得知赵鼎的意思后,马上就保持了沉默。
岳飞对朝廷的大政方针从来都是以尊重为主,这一点集中体现是在1138年,第一次绍兴议和上:当时岳飞确实当着赵构的面表达了不支持议和的立场,最后还上了一道决心北伐的奏折,并力辞和议后赵构给予大将们的封赏,就连赵构的亲信、向来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杨沂中都忍不住当面对秦桧表示反对和议的情况下,岳飞就只有一句措辞很温和的“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话,后来还有学者写论文论证岳飞的“忠”是愚忠时,还把岳飞在绍兴八年第一次议和时没怎么抗议而作为主要论点之一。
绍兴十一年,岳飞被罢兵权任枢密副使后,赵构还曾特地下诏令他朝见立班时站在当时的副宰相(参知政事)王次翁之前,“诏参知政事王次翁序位在岳飞之下,以飞阶官为少保故也”,但岳飞却主动上书“请班王次翁之下”。为什么?因为王次翁不光是副宰相,还有个身份就是秦桧的心腹党羽(此时的秦桧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可见岳飞当时谨小慎微到了何等地步,所以不必奇怪,在绍兴十一年,当秦桧开始秉承金人旨意着手摧毁南宋的国防力量时,他一开始找上的并不是金兀术指名道姓要清除的岳飞,而是韩世忠。人渣张俊把韩世忠、刘錡甚至后来的薛弼、王德都掐了一圈,唯独没找出岳飞什么岔子,只能在心里嫉妒恨,秦桧同样也找不到岳飞的什么把柄。
对于岳飞,秦桧当时最深的印象,也不是后世人眼里天经地义的“恨之入骨”,而更可能是“这小子居然在绍兴八年的时候没有跟风骂我”,是“兀术信里的条件还没说死,官家到底怎么想的也还没定,我先试试这个人能不能为我所用,然后再看看兀术和官家的态度再说”。所以当秦桧准备诬陷韩世忠谋反时,他在明知岳飞和韩世忠的关系很好、而张俊则一直嫉妒岳飞的情况下,仍然派了岳飞和张俊一起去巡视楚州,如果不是岳飞坚决不肯参与陷害韩世忠,也不肯和议;如果不是他的军事才华和年龄优势(岳飞是当时中兴诸将中最年轻的)已经严重威胁到金国的生存安全,以至于当时实际秉持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兀术点名要清除掉他;如果不是他的老板赵构是个古今中都少见的奇葩,放着大好局面不要而只要求偏安江南、还一定要得到金国的册封才觉得安心的话,那么岳飞这个历史人物的最终结局一定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岳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