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提到这个词,大家脑海里会是什么画面?
粗糙的双手?精确的墨斗?还是冷冰冰的量尺?
在蛋蛋姐原本的想象里,木工可能只是一项能够让人谋生的活计,鲁班那样的传奇巧匠,可能只能闪耀在大家口口相传的故事里。
直到一个“小破盒”告诉了蛋蛋姐,看似寻常的木工,也可以很惊艳和温馨。
从外形上来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木盒。
轻轻打开它的盖子发现,咦?这满大街都能见到的小破盒,还特地锁起来,莫不是在虚张声势。
再仔细瞅瞅?不对劲啊,盒子上连个锁眼都没有,想要开盖,根本无从下手。
其实,在这看似普通的木盒内部,隐藏了120多个木制小部件。
这些显得有些呆板的木制部件,通过榫卯之间的环环相扣,以及杠杆原理的加持,在没有任何金属、齿轮等配件的辅助下,却变化成一个个灵巧的机关要件。
木盒表面的那10个类似钢琴键的按键,其实代表了10个数字,只有按对了3位数的密码,盒子才能打开。
这个精巧的机关盒,是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里的一个小片段。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郑安全的兼职木匠。
除了上面的机关盒,本职是水环境治理的郑安全还经常做一些家用小玩意。
比如,为了让妻子更好的固定和拿取螃蟹,郑安全特地做了一个木制的螃蟹架。
又或者是,为了方便上了年纪的人能够随时歇息,郑安全设计出了一个能秒变小板凳的拐杖。
他的一切作品,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更或者是,他把对妻子和女儿的爱,融进了每一件作品中。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的郑安全,作为知青下了乡。
出于自身的兴趣,郑安全学习了木工这项技艺傍身,随着手艺的愈发精湛,他清闲时也逐渐能接到做家具的活计。
也就是这份木工手艺,给郑安全带来了和妻子金元晓的缘分。
图:年轻时的金元晓和郑安全
当时他正在为金元晓家里做家具,17岁的少年和16岁的姑娘,就在这一件件家具成型的日子里,渐生好感。
“我就是喜欢看他专注做东西的样子,很喜欢这样一种做事的态度”
可是当时的郑安全,只是一个下乡知青,很可能一直扎根在农村,他拿什么给自己喜爱的姑娘以依靠。
当时的金元晓,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里怎么可能舍得她嫁给一个在农村的穷小子。
幸好幸好,郑安全的性格和他喜爱的木头一样——有点轴。
他拎着一个火腿、几条香烟,就连平时买不到的茅台酒也凑了两瓶,上门拜见岳父岳母。
又是打木头柜子,又是挑水做家事,金元晓的父亲是愈发的喜欢这个看起来木木讷讷却又踏实肯干的小伙子。
郑安全也终于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娶得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图:年轻时的金元晓和郑安全
可是这来之不易的婚礼,也是耗费了郑安全和金元晓巨大的勇气。
结婚时,郑安全和金元晓一个在塘栖、一个在杭州,就算是坐船,见一面也需要2个小时。
郑安全每天只得通过写信,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这几百封信,金元晓都一一收好藏在柜子里,就像她悄悄把对郑安全的爱,藏进了自己的心里。
图:一部分信件
当时木料紧张,为了给妻子送上一份体面的新婚礼物,郑安全到处搜罗一些边角料,经过他的一番设计,这些碎木头魔术一般“变”成了家具六件套。
图:郑安全、金元晓和刚出生的女儿
金元晓的体质不好,年轻时一直靠学习舞剑来健身。郑安全知道以后,悄咪咪的给金元晓做了一把木剑。
可是郑安全当时哪里知道真正的宝剑是什么样子,单凭着自己的想象,给金元晓做了一把又笨重、又不是很称手的木剑。
可是金元晓一直将这把木剑,悉心保存了30多年。
现在,退休后的金元晓又想去抚剑,郑安全也是一声不吭的,默默为金元晓量身定制了一把新木剑——
剑更加轻便,也更加符合金元晓的身材,因为金元晓的属相是狗,郑安全还特地在剑柄处,刻上了一只可爱的木雕小狗。
金元晓带着新木剑去公园时,大家觉得剑很精巧,纷纷向打听是从哪买的,金元晓总是能骄傲地说:
“这是我爱人给我做的。”
“谢谢你呀。”
除了木剑,家里有什么东西需要修修补补,郑安全也都全部揽下。
金元晓也总是会肯定的说:
“他(郑安全)修不好的东西,那就是没救了。
锅铲的塑料手柄坏了,郑安全立马就给金元晓做了一个升级版木制手柄,更结实了不说,金元晓炒菜时还能更加省力。
做饭时,金元晓总是把握不好米的份量,郑安全就用捡来的毛竹罐,做了一个刚好够两人份的量米杯。
明明是和朋友参加一次做筷子的体验活动,郑安全悄悄用做筷子的材料,给妻子做了一对如意形状的发簪。
他一直记得,那一天,是妻子的生日。
当郑安全在饭桌上将木簪送给金元晓时,周围的年轻人们都羡慕万分。
金元晓万分珍惜,平时出门根本舍不得戴,生怕弄丢,郑安全也无奈:
“弄丢了我会再给你做的,你着什么急。”
后来参加节目时,需要展示这对发簪,金元晓也一直将它们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七夕情人节,郑安全还浪漫地为妻子准备了一个别具心裁的木制情人结。
郑安全精心挑选了6根小木条,逐一雕刻成波浪的形状。
6根打磨好的小木条交错穿于一体,榫卯相配合,结合后便不会分散。
最后再穿上珠线,亲自为妻子戴上。
雕刻之前,它们只是无趣的木头,雕刻之后,它们是郑安全为妻子写下的情诗。
女儿郑若行出生之后,郑安全又解锁了一个新角色——从“宠妻狂魔”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女儿奴”。
郑若行很小的时候,郑安全就会带着女儿鼓捣各种新奇玩意。
那时候,家里的牙膏管和画画的颜料管还都是锡材料,郑安全就会带着女儿把这些锡管融掉,再用石膏模具,做成一件件小玩意儿。
郑若行爱画画,家里的墙壁就算被画的一团糟,郑安全也不会责怪女儿,甚至还时不时表扬自己这个“小情人”几句。
图:郑若行7岁时给郑安全画的画
郑安全还会陪着女儿尝试炸柚子皮吃,在停电的暴风雨夜里,用蜡烛给她做小动物。
甚至还会和女儿一起讨论“外星人有没有来过地球?”、“声音到底有没有重量”、“四维动物到底存不存”这些“傻”问题。
他们还一起养过一个特殊的宠物——螃蟹。
“我们从螃蟹小米粒那么大就开始养,后来养到了那么大(大约一元硬币大小),螃蟹死掉了,爸爸就陪着我去楼下花坛把它埋葬了,我们还给螃蟹立了一个木头碑。”
当女儿十几岁时,郑安全还为自己的“小情人”做了一个木制梳妆盒,框架的搭建、小抽屉的打磨、铜环的装饰,都由郑安全一手操办。
这个梳妆盒,郑若行也一直保存着,除了首饰,里面还收着妈妈金元晓写的便条。
“宝贝,酸奶在冰箱,妈妈买了刀切馒头和葱油花卷,也在冰箱,你可以蒸着吃。”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郑若行要上大学了,不过,地点是在离家1000多公里的香港。
虽然郑若行总说:
“爸爸妈妈两个人就可以玩的很开心,不需要我。”
但是每每提到女儿离家的日子,郑安全的眼眶总是红了又红,话也不愿多说。
八年后,游子归家。
郑安全去上海看望女儿时,发现客厅有个小空间刚好可以利用,就随手拿起刚刚拆开的冰箱纸盒,给女儿搭了一个简易的小柜子,别看是硬纸板做的,承重根本不成问题。
郑若行一开始只是随手把郑安全和他的手工柜放上了微博,可是大家的反应,却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学习过编导的郑若行,之前一直在寻找拍摄的灵感,可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寻觅的对象,其实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爸爸的木匠小屋》这部纪录片,主角是爸爸郑安全,妈妈金元晓是制片人,导演是女儿郑若行,背景是木工,主题是爱。
拍摄第一集时,谁都没有经验,尤其是作为主角的郑安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到底要上哪找东西去做啊。
后来也是在女儿的提示下,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最后才做出了这么一个可拆卸的小鸟窝。
一开始,郑安全还会吐槽一两句。
“如果你们(拍摄)没有这个要求,我肯定一样都不会做。”
但结果经过几集的“洗脑”,郑安全脑洞大开根本停不下来。有时想创意到忘我,连对妻子金元晓的话都爱答不理。
图:金元晓(左)形容郑安全(右)像Beakman
纪录片拍摄时,时不时还需要金元晓配合跑个龙套。摄影师需要“手有感情地抚摸”,这简直就愁坏了金元晓。
除了这些有爱的瞬间,《爸爸的木匠小屋》中关于木工作品的介绍,也着实让人惊喜了一把。
比如,纪录片里有一集说到,由于时间的侵蚀和住址的变迁,家里的老家具们一个个都经不住颠簸,已经陈旧到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为了留住这些陪伴多年的老家具,郑安全就用一些边角料木材,做了一套一模一样的微缩家具,摆在橱窗里收藏。
为了和这些迷你家具相对应,郑安全还做了一套微缩版木匠工具,模样虽然小巧,但用起来照样顺溜。
不过别看郑安全在纪录片里能气定神闲的刨着木条、画着图纸,其实他的压力可不小。
“起初我还以为就是拍拍我做桌椅板凳或者木制小玩意,没想到女儿的要求这么高,我只好回来重新思考、画图、创作。后来,创新出来的一些东西,倒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是被逼出来的。”
郑若行想要按照24个节气来编排纪录片,这就要求郑安全每两周就要做出一样新玩意儿。
又要有新意,又要赶时间,还要配合拍摄,这大概是郑安全最甜蜜的“负担”了吧。
图:郑若行(左)和郑安全(右)
除了拍摄纪录片,郑安全还总会给自己找一个小空间作为木工室,忙碌时,妻子金元晓时不时还会充当起他的木料采购员。
“我妈妈就是爸爸的‘小迷妹’。”
平日里,郑安全还总是闲不下自己这颗想要捣鼓一点东西的心,看见什么新奇事物,都要去尝试一下。
上个世纪90年代,郑安全就能用电脑画设计图了,不过借助的软件,是现在最普通的Excel。
一直到2000年左右,郑安全开始自学CAD(计算机辅助技术),以更加方便绘制木工图。
不过他有个小毛病,不爱看书,CAD的每个步骤,都是自己一步步琢磨出来的。
琢磨完CAD,郑安全又开始学习Maya(三维计算机图形软件),以用来立体建模。
学会了各种新技术的郑安全,又开始对木工进行新思考。
传统的家具,都会采用一种叫做“紧配”的连接方法,可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木头本身会发生热胀冷缩,又或者遇到收缩性不同的木料,多年后,这些家具还是逃不掉散架的命运。
“既然木头要松了,干脆一开始就做成松的。古时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传统的家具也是古人在革新中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可以有新的变化。”
也就是这种新想法,郑安全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创意的“松配”木作。
比如,通过一个小小的固定销,就能把7块松散的木板固定起来的纸巾盒。
还有,光靠着榫卯结构之间环环相扣的特性,就能够拼接牢固的灯罩。
现在,郑安全依然在为他的家庭、他的木工活忙碌着。
我觉得,能工巧匠有很多,郑安全不是最绝妙的那一个;爱情故事有无数,郑安全也不是最热烈的那一个。
郑安全是平凡普通的,可是他总能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找到一个平衡点,温柔地连接现实和自己的奇思妙想。
或许生活就像那个机关盒,郑安全的密码是用好奇的心鼓捣生活的每个瞬间。
盒子不会一下子就打开,不断试密码的过程,可能才是最美好的时光。
参考资料:
一条,《世上最深的爱情,只有平凡夫妻才懂》,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一条”,公众号ID“yitiaotv”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纪录片,《中国手作》湖南卫视,《儿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