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秀波人设崩塌,影视业要反思的是演员德艺这个“道”的问题,反思演员的修养和一个行业的风气,而不是只当成“术”的问题,急于通过物理手术让这个人从影视作品消失。一刀切的舆论切割术,以切割遮羞,仿佛屏幕上看不见这个人问题就不存在了,反而暴露出这个行业在“道”上的犬儒式回避。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种种迹象表明,人设崩塌的吴秀波大叔已被影视圈全面封杀,曾经的“偶像大叔”“师奶杀手”,娱乐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如今人人避之惟恐不及。如同躲瘟神,生怕被网友发现与其有什么关联,纷纷弃吴。先是原定于正月初一上映的爱情片《情圣2》宣布撤档,同时,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原定的发布会临时取消;网传北京卫视春晚正紧急商讨应对方案,雪豹重播时吴秀波名字也被技术性“消失”。
这种封杀,应该不是源于某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而是一种舆论自我审查。舆论批判之下,市场迅速形成了一种自我审查,担心自己被吴秀波形象连累。娱乐文化工业本就一个需要偶像支撑的行业,造梦工厂需要偶像光环,偶像人设一旦坍塌,文化工业的支柱就会轰然倒塌。影视圈封杀吴秀波,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行业生产自救行为,及时切割,及时止损,争取把损害降到最低。从演职人员中屏蔽一个名字,很容易做到,但从一台录制好的晚会中把主持人的影像和台词抹掉,将是一件多么巨大的技术考验。如果有一家顶着,别人还敢观望一下,一家封杀了,另一家就不敢冒险了,恐慌蔓延下,大家都怕受牵连,结果就是层层加码的全面封杀,甚至是自杀式封杀。
名人有难,八方点赞,网上对封杀吴秀波一片叫好,很少有人同情。这是活该,明星不就是这样,你以为拍一部片子收入千万是好拿的,你以为成名后上亿的代言拿得很容易,高收入高风险从来都是对称的,一旦出事,那种追捧的力量会立刻逆转成狠踩的力量,人设越完美,崩塌时舆论踩得越狠。我倒不是同情吴秀波,这人不值得同情,只是觉得,影视圈这样恐慌切割式的封杀,是一件挺蠢的事。以问题曝出为界,今后不再找这样的人拍电影,我能理解,但过去已经拍了的、演了的、播了的,溯及既往地赶尽杀绝,又是何必呢?
其一,这种封杀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甚至是违反法律的。演员有著作署名权,凭什么就把名字屏蔽了?上节目是签了合同的,凭什么就封杀了。并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问题明星不能出现在影视剧中,虽然有关部门要求,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有“四个绝对不用”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但这个标准指的显然是,影视剧明知一个演员有绯闻、有道德问题,仍然坚持用他,那是不行的。但拍的时候,这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绯闻和道德问题,形象和声誉很好,拍完之后才曝出问题,显然不属于封杀之内。法不溯及既往,影视剧对一个人的“封杀”,也应该不殃及“问题曝出”前所拍的片子。
不能让一个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这是基本的法治精神,同样,也不能让一个人为别人的错误埋单。吴秀波做了错事,他应该付出代价,可之前因为他完美人设而找他拍电视做主持的,犯了什么错呢,凭什么要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呢?让一部电影为每个演员的私生活负责,让一个电视节目为演员片子拍完后被曝出的绯闻负责,这种道德连坐,是很荒诞的,将使影视娱乐行业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影视剧导演也许能小心谨慎地挑一个没有绯闻、没有道德污点的好演员,但无法对这个演员进行道德审查,无法保证他以后不被扒出什么问题。
其二,影视圈以这样的方式封杀吴秀波,等于接受了一种“溉及既往”的道德审查要求。这不是“自认倒霉”的问题,而涉及契约和法律,这种封杀,侵犯的不仅是别人的法律权利,也让投资人陷入巨大的风险中,找演员成为一件碰运气的事,出轨和吸毒又特么没写在脸上,运气好,德艺双馨,运气不好,德艺双腥,上亿元都砸了。
其三,这种“铲字式封杀”其实没什么教育意义,就像贪官落马后急于铲字一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把不道德的吴秀波的形象剪掉,就能凸显一个节目的道德形象了?都能看得出来,这种封杀,只是一种舆情切割术,而不是能产生道德教化意义的正当惩罚。影视业急于通过与吴秀波形象切割进行自保自救,惩罚的不是吴秀波,而是影视剧本身,那些为一部影视剧付出巨大心血和投资的人。
已经拍了的,录了的,演了的,放出来又如何呢?这种人心惶惶、自认倒霉、遮遮掩掩、溯及既往的自杀式封杀,将使影视业在投资风险外形成一种巨大的道德风险:拍电影缺乏一个稳定的预期,逼着导演不相信演员,逼着片方与演员成为对立双方,一方觉得对方给自己惹了大麻烦,一方觉得对方不近人情不讲义气。
吴秀波人设崩塌,影视业要反思的是演员德艺这个“道”的问题,反思演员的修养和一个行业的风气,而不是只当成“术”的问题,急于通过物理手术让这个人从影视作品消失。一刀切的舆论切割术,以切割遮羞,以自杀避险,仿佛屏幕上看不见这个人问题就不存在了,反而暴露出这个行业在“道”上的犬儒式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