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
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意象名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城、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
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动词 3、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纷纷”两字写出了蜂忙蝶乱的情状,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4、活用的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中的“暗”,王维“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副词
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艺术效果。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闺中少妇”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想起了丈夫,突然伤感起来,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6、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漂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7、叠词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8、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的落叶声唱和着“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9、表颜色的词
变颜色的词一般起到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的作用。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①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②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③抓住表现单一色彩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