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最美酒 2018-10-15 10:03:43 
本期的《李不强说》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易中天先生谈论酒与中国文化,风趣幽默地解读“酒”字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希望大家在阅读中能认真地去审视自己与酒的关系,去重新扭转白酒的糟糕形象,去找回对中国酒文化的信心。

中国很早就有酒。 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酒”字,有文字学家说它是这个样子的: 
这其实不是酒,是酉。酉是盛酒的器具,因此也可以用来指代酒。 
而且,跟酒有关系的字,也都以“酉”为部首,比如:酿酒的酿、醉酒的醉、酌酒的酌和酗酒的酗: 
此外还有酝酿、酩酊、酬酢。酬酢就是酒宴上相互敬酒,主人敬客人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还有配,是用不同的酒调出的颜色,以后才引申为配偶、配合、匹配、分配、调配。 
当然,酉为部首的字也不都是酒。比如醍醐灌顶的醍醐,就是从酥酪中提取的奶油。酥和酪都是奶制品。 醋也不是,但与酒有关。实际上,醋的第一种意思是酢,也就是客人回敬主人。第二种意思才是调味品,也叫酸。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因为醋起源于酒糟,也有人说酒酿不好就会变成醋。古时的作坊,往往酿酒也酿醋。宋代,酒和醋都实行专卖制度,由国家垄断资源。民营企业要酿酒酿醋、卖酒卖醋,得向官方申请特许经营,还必须购买使用国企生产的酒曲,政府趁机大发横财。 
国营酒厂直属和使用官曲酿酒的酒店,在宋代就叫正店。正店的酒成本高,价钱也高,必须促销。手段则有两个,一是在门口挂出“正店”的招牌,表示本店安全可靠,不卖假酒和劣质酒;二是在招牌旁边悬挂红栀子花灯,表示有陪酒女郎甚至色情服务。元代甚至在官酿新酒上市时组织歌女游行,类似于今天的车模。 在《清明上河图》中,挂红栀子花灯的正店是这个样子的: 
不过,正店的利润还是很高,因为与官方关系密切。难怪宋代民谚云: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行在,就是皇帝所在地。所谓天子脚下好卖酒,这个你懂的。事实上,从商代起,用酒量最大的就是王室。所以,商代不但有酉,也有酒,而且字形就是这样: 
对此,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酒与人性有什么关系?不妨来听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睿智的人,叫淳于髡。有一次,齐威王请他喝酒。 
他表达的意思是:酒量与心情和场合有关。因此,我们应该能看出别的意义来——关系。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要处理三种关系: 
第一种关系,酒无能为力,起作用在后面两种。一般地说,西方人喝酒,偏重于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国人喝酒,偏重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自斟自饮,那是好(hào)酒。即便如此,也会想象有人同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会做人,就很难立足于华人社会。如果不会喝酒,也很难在官场、商界和江湖上混。 

其实一旦进入社交领域,喝酒就不是小事了。它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教养和气质。 虽然我不喜欢太平天国,却不妨给大家讲一个翼王石达开的故事。传说他军进西南地区时,当地少数民族曾请他喝酒。这种酒用五谷杂粮酿成,装在坛子里,喝的时候用手抱住吸管吸。 于是,石达开当场赋诗一首: 
这真是王者风范。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