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陆生作四点左右去早托班接儿子放学,走在回家路上看太阳偏西,光芒依然耀眼。儿子总是郑重其事地跟我讲:“爸爸,那里就是夕阳山外山,那里就是太阳的家。”
我回应他:“对,就是这样的。”
他会唱李叔同的《送别》,所以知道“夕阳山外山”。在他的理解中,夕阳落山跟妈妈下班、跟他放学一样,太阳是回家休息去了。
夕阳是金色的,那“山外山”上一定也金光灿灿吧。我就给他讲一些有意思的民间故事,比如《太阳山》。
有一座山叫太阳山,山上都是金子。金子是金色的,太阳是金色的,它们就这样联系在一起。太阳当中有只鸟,三足金乌,是黑色的。如果放一只鸽子在太阳里,就好像不太合适。因为太阳是热的,它会把东西烤焦,焦了就是黑的,三足金乌就是这样被烤焦的。这是一种想象,很有意思。
民间故事《太阳山》讲了两兄弟。
老大过得不错,生活富足。老二比较惨,开春了要种田,种子都没有。他问老大借谷种。老大使坏,将谷种拿出来,蒸熟了再借给老二。老二呢,高高兴兴拿了这些谷种。他是一个知道粒粒皆辛苦的人,临走时,在老大家地上捡了一粒谷子,就是老大蒸谷种时掉下的。
老二把种子撒田里去了。结果呢,发芽的就一颗,独苗,熟的种子怎么可能发芽呢?
老二就好好养这棵苗,好不容易结了稻穗,偏偏飞来一只大鸟,要把稻穗叼走。老二怎么舍得啊,虽然只有一个稻穗,但那也是心血啊。所以,他就跟大鸟抢稻穗。
大鸟就劝他:你就一个稻穗,还不够你烧一碗粥。你不如把它给我,我报答你,带你去一个满是金子的地方,随便你取。
老二信了,抓着大鸟的爪子,飞上了天。如果这只大鸟是三足金乌,会不会更合适些?
大鸟飞到了太阳山,真的遍地都是金子。
老二不贪心,捡了几块,就请大鸟将他送回了家,从此过上了吃饱穿暖住好房子的生活。
老大看着老二的好生活,眼红,嫉妒。当他得知老二的奇遇之后,也如法炮制。果然,那只大鸟也将老大带到了太阳山。但他太贪心,即使大鸟再三催促他快走,太阳来了就走不了了,可他眼里只有金子,要钱不要命,最终贪心将他烤焦在了太阳山上。
这样一个故事,当然有教化在里边。
从写作角度讲,它里边有两块“故事积木”:一块是把种子煮熟了借给老二,使计;一块是老大与老二的对比设置——同样一件事情,好人去做得好报,坏人去做有恶报。
把种子煮熟了给老二。这么恶毒的事,古书上也有记载。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载: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
东汉范晔《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载:
二年,越王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于吴,复还斗斛之数,亦使大夫种归之吴王。王得越粟长太息谓太宰嚭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于是吴种越粟,粟种杀而无生者,吴民大饥。
这段历史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不知其真假,但它确实为民间故事的讲述提供了绝好的故事种子,发了芽,开枝散叶。
在民间故事《蚕王》中,傻媳妇从来没养过蚕,就去问嫂子蚕种怎么孵。嫂子笑眯眯地说:“你拿开水把蚕种涮一涮。”傻媳妇还真这么干了,结果蚕种全烫死了。只有遗落的两粒蚕种孵出了两条蚕。
傻媳妇就养这两条蚕。
哪晓得,这两条蚕,一条是蚕王,一条是蚕后,长得特别大,比嫂子养得好多了!嫂子羡慕嫉妒恨,又起了歹心。夜里,她溜到傻媳妇的蚕房,拔下头上的簪子,把两条大蚕戳死了。
蚕王蚕后一死,嫂子家的蚕都过来吊孝了。结果,傻媳妇的蚕房里结满了蚕茧,嫂子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气得直跺脚!
这几个故事是一个套路的。
把种子煮熟了不会发芽,这是一个生活经验,但也可以变成一个人的坏心眼,甚至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谋略。
从写作角度来讲,都是源于生活的故事套路。故事就是现实,把现实生活写进故事,就会有神奇。
老大与老二的对比设置,推而广之,变成两个人的对比,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都有很多。
在法国《鹅妈妈的故事》中,有一篇《仙女》。
从前有一个寡妇,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脾气和面容都和她很像,见到她的大女儿就好像见到了这个寡妇一样。这对母女一点儿都不讨人喜欢,她俩都非常傲慢,没人愿意同她俩相处。那个小女儿则完全像她的父亲,她不但温柔随和、善良可人,还拥有世间少有的美丽容貌。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这个寡妇非常宠爱大女儿,而对小女儿则万分嫌弃。她把小女儿赶到厨房去吃饭,还使唤她不停地干活。
这小女儿简直就是灰姑娘啊。她去离家两公里的地方打水,回来路上遇到一位模样可怜的妇人向她讨水喝。
小女儿善良啊,让她喝个够。这可怜的妇人其实是仙女变的,她说:你真是又漂亮,又可爱,还如此善良,这让我忍不住想送你一份礼物。
然后,小女儿有了特异功能一般的礼物:“以后你每说一句话,嘴巴里就会掉出一朵鲜花或一颗宝石。”
这从天而降的好事,让母亲惊讶,她让大女儿也去打水。
大女儿确实也碰上了仙女,但此时的仙女已经化成了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从树林里走出来向大女儿讨水喝。
大女儿粗鲁又傲慢:“难道本姑娘上这儿来就是为了给你打水喝的吗?”
尽管她也给贵妇喝了水,但实在没礼貌。仙女说:“既然你那么不客气,我也得送你一件礼物,那就是以后你每说一句话,嘴里都会跑出一条蛇或一只癞蛤蟆。”
小女儿从仙女那里得到了祝福,大女儿却得到了诅咒。这在说什么呢?自作自受啊。
我国的民间故事《卖香屁》,也是这么一个套路。只是,这一回老大是好的,老二是坏的。这样的角色互换,对写作来讲都可。
大中午老大还在地里除草,锄禾日当午,心血在付出。老二呢,懒在家里。
老大锄到了一个硬东西,一颗豆子发着金光,像个小太阳。他把金豆子放进嘴巴里咬一咬,纯金是有点软的还有点甜味。只是意外发生了,他不小心把金豆子吞肚子里去了。吃了黄豆要放屁,这我们都知道。但故事中更大的意外来了,老大确实开始放屁,但他放出来的却是香屁。
于是,他有了一门生意,上街去卖屁,广告语都写好了——人活九十九,放屁是臭的。我专卖香屁,十两一闻包满意。
这价格不便宜,但确实是稀奇。他卖香屁,帮人家把柜子熏香,帮人把屋子熏香,赚了好多钱。
老二来取经,原来只是吃了一颗黄豆啊。这还不简单,回家之后,老婆就给他煮了一大锅黄豆,他吃了也上街去卖香屁,结果臭得要命,被人打到讨饶命。
这些故事套路都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也不难。一个是用计,使心眼。一个是对比设置,对比当中讲道理。
两个人物,或兄弟,或姐妹,或其他,同样一件事情,因初心不一样,收获的果子也不一样。有因有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我把这些故事列出来,是想说:当我们的阅读抵达这一层面的套路,就会发现东西方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就能够更彻底地理解“生活是写作源泉”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