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李商隐《锦瑟》诗,蓝田日暖玉生烟,说的是什么意思?
前言李商隐的诗向来以晦涩难懂闻名,惹得元好问专门写诗揶揄到: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望帝春心托"这两句说的就是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这首诗取前两字为题,其实和其他的无题诗差不多,搞得大家云里雾里,众说纷纭。
有“自伤生平”之说,如清朝的汪师韩、薛雪、宋翔凤等人;也有“悼亡”之说,如清朝的朱鹤龄、朱彝尊等人;也有”政治寄托”之说,如清朝杜诏、近代张采田;也有“诗序”之说,如清朝何焯、王应奎、钱钟书等人;还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爱国之篇.....
到底是哪一种呢?其实搞懂了”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句,就豁然开朗了。
一、 蓝田日暖玉生烟我们先看看整首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据说这首诗是李商隐的卷首之作,因此大家认为此诗有深深的寓意。有一部分人这首诗的目的是用来描述或者形容自己这本文集中的作品 ,如同蓝田的玉石那样美丽而珍贵。
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意是蓝田这个地方出产玉石,天气好的时候,阳光照射下来,仿佛玉石会升腾烟气。此处应该是借此其诗作的文采如同良玉生烟。
蓝田是指陕西古长安的蓝田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
"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
关于唐人采玉的记录,在李贺《老夫采玉歌》 和韦应物在《采玉行》中都有描述。
至于“玉生烟”的比喻,早在西晋陆机《文赋》中就可以见到:“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很明显,这里是用来比喻文人的辞章华美。
二、戴叔伦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见把玉发出光辉比作文采,至少在陆机那里就可以见到了。而直接把“玉生烟”比喻诗人之辞,也并不是李商隐的发明。《苕溪渔隐丛话_卷三十八 》记录了司空图回忆戴叔伦的一段话:
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辞,,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戴叔伦是贞元十六年进士: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师事萧颖士为门生。赋性温雅,善举止,能清谈,无贤不肖,相接尽心。工诗。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唐才子传》
唐诗人权德舆为戴叔伦写过《墓志铭》,说其死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前后,大约活了58岁。由此推算其约出生于731年左右,比李商隐早生了大约80年。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中解释道:
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司空图字表圣 ,他的成就主要在诗论,其《二十四诗品》是唐朝诗歌理论的不朽之作。王士禛号阮亭,即清朝大名鼎鼎的渔洋山人,论诗崇尚神韵说。
三、李商隐另一首诗把诗人比作蓝山之玉李商隐有一首长诗《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中有几句很值得注意:
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轩 。
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
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蓝山,即产玉的蓝田山,李商隐说您的宝肆里尽是蓝山之宝玉,我如同一块青石头,岂敢混迹其中呢。武威将军您性格豪爽、侠肝义胆,年少的时候就高中进士(射箭穿杨比喻)。您的战功赫赫,有善于鉴别诗文,感谢您对我的赏识....
这里用蓝山之玉比作府中的人才,其实是自夸我李商隐也是其中一员。把玉比做有文采之人,那么良玉生烟也很容易联想到诗人作品之文采。
四、钱钟书 以“形象”体示”抽象 “对于锦瑟一诗,钱先生专门有过论述:
窃采其旨而疏通之。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同编集之自序。拈锦瑟发兴,犹杜甫《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 ,新诗近玉琴 ”,锦瑟玉琴,殊堪连类。
钱钟书先生认为,锦瑟放在李商隐诗集卷首,其实相当于一篇自序。李商隐用”锦瑟“来“发兴”就像杜甫《西阁》”新诗近玉琴 ”的的用法。
钱先生认为《锦瑟》其实诗李商隐评价自己的“诗”,他的锦瑟和杜甫的玉琴,都是用来代指“诗作”,所以放在了《义山集》卷首。
关于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钱先生在《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中解释到:
此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如司空图所形容之《诗品》。....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
盖喻己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凋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若后世所谓“昆体” ,非不珠光玉色,而泪枯烟灭矣!珠泪玉烟亦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
钱钟书说,这是李商隐自夸其实虽然精雕细刻,但是有真情流落 、生气蓬勃 。用珠有泪和玉生烟这两个生动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诗品。
结束语从戴叔伦、王士祯、钱钟书的论述来看,老街也认为这首诗是形容诗境之妙,与悼亡思念、忠君报国等等没有什么关系。
用”形象 “的意象来代替”抽象“的论述, 是诗人的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