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好的记叙文已经越来越少了。单就记叙文开头而论,不是套路太多,就是胡乱煽情,令人不忍卒读。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在备考2020时,我们如何优雅地切入主题,摆好记叙的姿态,用吸引人的开篇为高分打下基础呢?
叙述切入的错误姿态
记叙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事物的形状或变化写出来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了文章,犹如亲身经历一样。“作者用不着表达意见,只需站在旁观的地位,把事物的形状或变化的所有情形报告说明白就好了”(《国文百八课》)。
从这个角度理解记叙文开篇,写作时就要注意:第一,你不要急于告诉别人你要写什么主旨;第二,用不同人称写出具体情形;第三,读者根据你描述的情形能够自己感受到其中的真善美。
错例1是夜,微凉!
名师分析按照“错例 1”的姿态切入,一般来说,我们很可能会写成抒情散文。“是夜,微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一天晚上,有点冷!”我们将翻译前后对比一下,会发现,前者是一种情景相生,后者是一种直白叙述。如果一开始以“是夜,微凉!”切入,那么后面在叙述时,情感可能会变得“腻味”,不利于读者在记叙文的文字缝隙间代入自己的情感。
错例2滋味,是甜的,酸的,苦的……还有一些滋味,是心灵的鸡汤,也掺杂着五味,但有一种滋味却是独特的——爱母亲的滋味。
名师分析这个开头先是戴了个帽子,为读者判定了方向,导致的结果是后文的主旨表达变得单一,即使全文未必只有一种“爱母亲的滋味”,但是这样切入无疑将自己的叙述空间变得很窄。这也是在小初高记叙文教学中常容易犯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害怕在考场作文中不能点明主旨,所以开头点、中间点、结尾点,以显豁、直接的方式戴帽子。
错例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生短暂却也有一番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是一名厨师,在不同的阶段撒下不同的调料,最终形成一桌菜品,味道如何只有自己知晓。而我现在为止一直在小火炖的一道菜便是与父母的相处,这是一道家常菜,却也是最要用心的菜品之一。
名师分析这个开头用了比兴的手法,让名厨做菜和如何与父母相处形成联系。考生提取了自己的生活体悟,交代了接下来要写的主体内容:和父母相处。这样的切入,主要问题是以议论文的方式开头,让读者的情感无法代入。一个好的记叙文开头,在切入时还是要引发读者的思绪,就像师傅在铺木地板一样,要留有一些缝隙,让地板在春夏秋冬“呼吸”,记叙文也是如此。
铺设开篇,展开记叙文架势
01 时空的幽深
诗词创作中常用时空结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也是宋词中运用时空序列式结构高度概括人生的名篇之一。
记叙文绕不开对时空的描述,因为人物的性格养成、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里,所以在文章的开头便可以对时空进行交代,在第一时间,以时空的幽深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习作示范
夏日的夜似乎特别短暂,才早上四点,天已微亮,透过老旧的蓝色玻璃向外望,天空呈现出诡异而神秘的绛紫色。
名师分析
这个开头通过“夏日的夜”“向外望”,将时间和空间点出来,在这个具体的时空中,接着写“我”透过“蓝色玻璃”看向屋外,“诡异”与“神秘”为接下来的叙事做好了情绪的准备,这种具体化的时空与情绪的准备就是叙述姿态。
名家示范
路遥《平凡的世界》开篇
1975 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名师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的世界》在一开头就切入了具体的时空。“1975 年二、三月间”“惊蛰”“黄土高原”,接下来出现的就是孙少平在县立高中大院坝里吃午饭的情形。大的自然时空再到小的县立高中,类似于电影拍摄,先用长镜头交代环境,再聚焦到具体的人和事。在这个时候,具体的“某月某日某地”将读者的记忆代入,让人产生“时空幽深”的感觉,读者在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叙事流中找寻到意义的载体。
02 联想的丰盈
联想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展开故事、抒发情感。我们现在有一些学生写记叙文存在内容上单薄欠厚重的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联想的缺失。没有了联想,记叙文的思路必然受到限制。反过来,如果充分地运用联想,我们就会有开阔的写作视野,思路就会得到延伸和拓展,生活就会真正成为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库。
习作示范
我们总是这样,我在门内,他在门外;抑或他成为不速之客,我端着杯子走出。是的,我不喜欢他。有谁会真的喜欢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的父女情?
名师分析
这篇文章写的是“父女情”。我们且不管后面的故事如何展开,单就开篇的节奏来看,这位同学一开头没有切入时空,没有渲染环境,而是描述日常生活场景,将女儿对父亲的情绪呈现出来——“我不喜欢他”,并且反对“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常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这对父女是怎么回事呢?似乎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设置悬念吗?”的确,那么在开头设置悬念的作用是什么呢?从读者的角度这是形成阅读期待,但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是叙事展开的方式——联想。
名家示范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开篇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 1975 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名师分析
这段文字除却时空要素之外,作者选择的叙事节奏是怎样的呢? 26 年的时间,为什么“始终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这样的展开都要依靠“联想的丰盈”。一般来说写作者在“回忆”“倒叙”“设置悬念”之后,开始联想与想象。几件事,几个人,这些丰盈的叙事材料,都要依靠联想串联起来,形成文本的厚度。那么,重要的是能从一开始就切入联想,确定联想的起点,使得写作者能够在特定时空中闪转腾挪且不游离中心。
本课小结
“叙述文所讲到的是事物的变迁,或者说经过情形。事物的变迁和经过情形也许近在当时,也许远在古代,也许是作者所身历,也许从传闻得来……这变迁既已发生了,作者就要把它告诉别人,这才提起笔来。”(《国文百八课》)。记叙文的样子、风格、气度,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受到讲述者所处的时空、对过往生活的联想,以及当时的言说情绪的影响。正如福柯所说:“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不同的讲述话语的时代,决定着讲述者以何种姿态去讲述。作为高中生,在“时空的幽深”中形成情感载体,在“联想的丰盈”中丰富叙述主题,这应是记叙文叙述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