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保留地址
灿烂涅槃
作者: 郝舫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柯特·科本的一生
出版年: 2006-7
页数: 352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2028534
豆瓣评分
8.5
3959人评价
5星
46.6%
4星
37.0%
3星
14.4%
2星
1.5%
1星
0.5%
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
柯特·科本从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他反感的并不是自孩提时代便只身承受的痛苦,他畏惧的是此一痛苦的毫无意义甚至毫无出路,一直到他找到吉他、找到音乐、找到摇滚。他从此跻身在命运与恶行、病痛与名利的夹缝之间,寻找那可以寻找的、挽救那可以挽救的、期盼那可以期盼的。
柯特·科本是另类英雄。在已经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他举起了朋克摇滚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装着不知道,这已是一个用现金换算一切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乃至已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的存在。至少,我们的面目都已以谋生的媚笑出现,即使是曾经最为不羁的艺术家,也不再敢把挑战的手套扔到生计的严峻面孔面前。
在满目的唯唯诺诺之中,终于有像柯特·科本这样一种非主流和反主流的孤独的反抗之声响起,它映现出的是一个最痛苦之人的影像。他也背负内疚的隐疾,可他毕竟重现了从现代主义到朋克摇滚的颠覆性微笑和救赎性灵光。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
作者简介 · · · · · · 郝舫,著名作家、乐评人,著有《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灿烂涅磐——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等影响巨大的摇滚和文化著作,译有《上车走人——与黑旗摇滚在路上》、《请宰了我——纽约叛逆文化圈口述实录》等。他是十数种国内重要报刊专栏作家 ,被视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杂志主编、网站总监,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他说:"我厌倦了人们相互评头论足,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期待去生活.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我是个双鱼座,双鱼座的本性就是同人们闹翻,期待按某种特定的方式存在,但他们却不如此存在,所以你就没完没了地冲他们发火." (查看原文 ) ॐ 缝人 2赞 2013-01-19 11:21:34
—— 引自第119页
他的哟哭不是因为理想未果,而是因为理想一旦实现,其滋味并不像想象中丰美,但一个理想主义者便是一名赌徒,他永远不会轻言服输;他也会怨天尤人,但他更多地会自我责备;他会低迷颓唐,更会放大希望,他知道前路更加艰难,但身后则更是一片黑暗,仅仅是为了逃脱那片黑暗,他也必须前行,因为前方最多依然还是一片黑暗。 (查看原文 )
给五星是因为Kurt,这本书里那些该死的中翻的歌名乐队名简直让我抓狂
1 [url=]有用[/url] dØ9CØ3 2006-09-05抽汁水!再启动!
0 [url=]有用[/url] Mona Lishark 2007-12-28...
1 [url=]有用[/url] 撕撕撕 2012-04-11没在萝莉时期科本脑残粉时期读到这本书是幸运的,郝舫的笔法又红又专啊,这种歌功颂德的架势写起来好像娱乐版新出CD的推荐语。当然我依旧格调底没长进,读到kurt生命的最后,郝舫这种主旋律笔调再讨厌也被忽略了,“chris心里知道,他再也见不到活着的kurt了”,哎,我就是容易被这种狗血的剧情打动,读格瓦拉的传记也是,读到死的那会儿在自习室就哭成傻缺,永远没出息。
18 [url=]有用[/url] MajorZiggy 2014-12-13讲真,你们打的都是情怀分吗ˊ_>ˋ矫情成这样也是服了,如果说科本本人很惨烈的话,这书就是把惨烈打扮漂亮了让她站街啊,这搔首弄姿的。不过好多科本粉好像都喜欢这样,大概这就是我不太喜欢涅槃的原因
我要写书评 灿烂涅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url=]热门[/url] / [url=]最新[/url] / [url=]好友[/url]
披头盖脸士 2009-02-28 22:35:17 所谓摇滚青年 所谓摇滚青年....
张口涅槃闭口曼森问不问都只听比约克的,回家猫被窝里基本狂听F4、SHE、潘玮柏.
头发必须过肩、鼻子必须有环、胳膊必须有刺青,穿一格瓦拉头像的体恤衫,高呼我们要革命,我们要自由。然后真诚的告诉你猫王是摇滚乐史上最重要的女歌手。
小A刚打开门,正要出去,父亲抬起头打量下问了句:“穿的跟捡破烂似的,干嘛去?”
“乐队演出,我们要去排练,正经的摇滚乐”
“摇什么滚,摇滚男的还抹眼影?一会领你去买鞋,别走了”
.....................
“那要乔一”
“行”
“要复刻的”
“行行行,快进屋收拾收拾”
看着父亲有些不耐烦的脸,小A回了屋,对着镜子擦擦抹的煞白的脸,又揉了揉染的猩红的头发,恨恨的想:“哼,不让我摇滚!........中国摇滚大概是要完了”
“如果说猫王解放了你的身体,那么Dylan就解放了我们的思想”,而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了...”看着对面眼睛里逐渐放出光的小靓妹,B君满意的想“恩,差不多了,用佛洛依德过渡一下,可以换场子了” “你知道么,著名的法国乡村摇滚歌手品客.佛洛依德说过......
“我地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不管他有事没事,那也得喝2两”
B君心里一紧:“完了,昨晚铃声忘改了,怎么办”。一着急,汗都出来了
“这个手机昨天借给...”B君刚要解释。
“哇,你也喜欢这歌啊,这歌我们全家超爱的,我的铃声也是这歌哎”
“是么? 这歌我唱的老地道了,一会去KTV啊”
“好啊,那现在就走啊”
看着小靓妹兴高采烈的样子,B君暗自松了口气,擦了擦汗,随后又不禁幽幽的想:“这小娘皮,太低俗了...中国摇滚,一定是要完了”
朋克青年C:这个政府太操蛋了
朋克青年D:这个政府太伪善了
朋克青年C:居然给我们喝有毒的奶粉
朋克青年D:居然不给我们说话的自由
朋克青年C:武藤兰怎么隐退了
朋克青年D:松岛枫居然也隐退了……
披头散发E君:哥们儿,瞧你这样是搞摇滚的吧?
鼻青脸肿G君:是啊,哥们儿,你好像也是吧。启蒙乐队是哪个啊?
披头散发G君:一外国的乐队,叫皇后,你们呢?
鼻青脸肿H君:我们的也是一外国的,叫Queen。对了,你那乐队什么风格?
披头散发G君:不知道啊。还没开始听呢,不过据说挺生猛的......
有用 167 没用 38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167 [/url] [url=] 38 [/url] 92回应 [url=]收起[/url]
夜奔 2006-11-16 23:57:12 好吧…这是一个孩子二年前的矫情
永远年轻,永远不死
I was dreaming of the past
and my heart was beating fast
I began to lose control
I began to lose control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I'm sorry that i made you cry
oh no, I didn't want to hurt you
转瞬间,十年已逝.十年前,KKURT步履蹒跚地逃回家中,他最后一首歌会是<YOU KNOW YOU ARE RIGHT>吧,这次不再有刺眼的灯光,不再有喧嚷的歌迷.月光中,发丝遮眼,指动弦响,那歌声如哭诉一般.
四月五日,KURT COBAIIN于家中枪击自杀身亡.
KURT,他们在你的葬礼上会为你念起兰波的《四季》吧.兰波早已离去,灵魂翱翔在那片他魂牵梦绕的非洲.可你会喜欢《童年》吧。我会在四月五日,你离开的日子,中国的清明节,在溢着菊花与百合花香的街道上,走在我的双黄线上,为你一遍遍地念起的。
四月八日,警察发现KURT的尸体
四月八日夜,数百名歌迷肃立于喷泉之中,静静地手拿蜡烛,唱着〈SMEE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啜泣之声不止,目光绝望而无助,歌声仅在那喷泉边环绕,远处,数十名警察守在KURT家四周。
少年KURT,独自坐在威斯康河的桥下,抱着吉他,孤独地望着那漆黑的桥洞。
大桥底下,雨衣在漏水
我捉的小动物,都成为我的朋友
我靠吃草生活,还有桥洞漏下的雨水
但我也可以吃鱼,因为鱼儿不懂得什么是痛苦
那日在外教课上,与外教偶然谈起KURT,此时,后面的肥胖中年男人说:“Crazy,this man is so stupid,drugs kill him"我不屑地冷笑,正是这样的一群中年人促成了我们的愤怒,在这个由老年人把持的国家中,“大人”们将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等一切闻起来如此神圣,操起来不过如此的虚伪的垃圾强加于我们身上。对于这一切,我愿意脱下裤子,用屁股对着它/他们
,以报复这群人对我的精神的轮奸。
也正是这帮虚伪的卫道士,在不屑地怒斥摇滚乐,颓废文学,另类诗歌以及一切另他们恐惧不安的直触人内心的东西时,却又指使着自己的公司毫无节制地从这里榨取金钱。
于是,终于有一天,NIRVANA们出名了,他们发现台下竟站着那么多人(请原谅我不将他们称为歌迷,因为不少人根本不配),可这些人却对他们一无所知,也有许多人是被KURT所厌恶的。他们无法与乐队一同疯狂,一同呐喊,或是安静地互相抚慰。而这一切,只是一个眼神便已足够。他们所做的只是在乐队一曲完了之时发出媚俗的欢呼声。所以KURT在唱完〈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时,面对一如既往的欢呼,只是冷冷地说了声:THANK YOU。
KURT曾去观看SOUNDGARDEN在一家酒吧的演出,他步入酒吧,人们认出了他,但只是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或许,这种感觉才是KURT要的。
正如KURT在其遗书中所说:“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与其枯萎凋零,不如从容燃烧)当生存已无快乐之时,选择死亡已是必然。
我愿将KURT视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痛苦地跳教着人类他们永远不会了解的舞蹈,当无人伴舞,无人相歌,KURT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在歌声中怒吼,与奎斯将手中的贝斯与吉他砸个粉碎。
怒火成为焰火,挣扎变为舞蹈。KURT只好用远离换取宁静。可是即使KURT离去,NIRVANA不再,GRUNGE大旗微垂。人们还是无休止地愚妄地谈论着KURT的死因。以及伴作专家模样,对其音乐进行所谓解剖。这样的鞭尸或许不会停止。或许如今的我们只有尸布才能让我们觉醒。
JIM MORRISON不再,HENDRIX已故,SID也随NANCY同去,IAN孤独地悬在绞绳上。而KURT也随之而去,留下的只是传奇。或许,他只想安静地睡去,不再有威斯康河下的痛苦与孤独,不再有舞台上的愤怒与无奈,吻别了儿子,静静地睡去。用疏远换得快乐。
Dearest,I hope my dream will never hurt you
2004年四月五日,我会在那个不知会是什么天气的日子里,将我的CD机调成公放,背在包里,让四处充斥KURT愤怒却无助的声音,让YOU KNOW YOU ARE RIGHT的吼声再次震撼我。
但我只能用:“I HAVE NEVER REALLY LIVE,REALLY DIED”来唾弃自己,来让自己游走于痛苦之中,然后不倦地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纪念,悼念着一尊尊偶像,纪念着自己苟活于世XX年。I HATE MYSELF, I WANT TO KILL MYSELF。
我愿意背着我的吉他,摇摇晃晃地在墙上走着。我不能掉下去,因为掉下去就失去了自由,就会变成我在墙上所看到的墙下的人那样。面目狰狞,如此的疯狂,却总是对我指指戳戳。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墙里墙外,只有墙上与墙下。我要就这样一直在墙上走下去,带着我那空空的午餐盒,赶在世界末日前去野餐。赶在世界末日前为我的心爱的人弹上一曲〈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赶在太阳被我用来自杀的手枪中的子弹射穿之前……
在KURT已逝十年之时,我们所能做的,便只是以活着作为对自己的惩戒。在街道中央大声喊着〈SMELL LIKE TEEN SPIRIT〉的歌词,在上课时随着旋律疯狂地甩头,用哀伤至极的声音与KURT共歌,或许我们与KURT所需要的都只是理解与爱。
我也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三个少年一般,在属于我的麦田中不停地听着那另我宛如随之共舞的歌曲,也曾在那片麦田中如哭泣般地呐喊。在那一个个夜晚,将我的音箱架至窗外,痛苦地呐喊,怒吼着:“YOU KNOW YOU ARE RIGHT”对着一个个目光木讷,面目狰狞的校狗,默默地说着:“RAPE,RAPE ME,MY FRIEND。HATE ME,HATE ME MY FRIEND”只是我心中的麦田已无绿色,也未成熟,她在燃烧,而我只想坐在那片燃烧的麦田中,期待着生命的涅槃 ,无尽的轮回。
COBAIN你是注定会进入天堂的,如果有天堂的话。COBAIN只是一个孩子,玩着自己的玩具,但当他认识到这个玩具不过是商业流水线的产品后,他又陷入了绝望。他选择了死,他说:“这里没有干净的地方了,我弃权了。”COBAIN的狂暴音乐,偶像气质与商业操作使他成为了自己不愿看到的人。他觉得自己陷入了污浊的圈套,当他举起枪的时候,母亲会对他说:来把孩子,你就要解脱了,家就在前方。
KURT愿你在天堂能获得宁静,威斯康桥下的孤寂不再,不再有录音棚中那绝望的嘶喊,世人诋毁的言语不会再缠绕身畔。人们都成为你的朋友,静静地坐在你的身畔,与你弹起吉他,望着天空一同唱起:“My girl, my girl, don't lie to me
Tell me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In the pines, in the pines
Where the sun don't ever shine
I would shiver the whole night through
My girl, my girl, where will you go
I'm going where the cold wind blows
Her husband, was a hard working man
Just about a mile from here
His head was found in a driving wheel
But his body never was found 。”
我们驾着亡者的歌声,与他们的灵魂同行,像战士一样生存,寻找着我们的路。
我们在路上,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朋友,我们去哪
我不知道,朋友。我只知道在那到来之前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我们永远年轻,永远不死。
十年已逝,唯逝者永生。愿我们都不会再痛苦地说出:“I HATE MYSELF,I WANT TO KILL MYSELF。”
KURT,清明节这里会有很多风筝的,你会喜欢的。我想飞,I WANNA FLY,FLY AWAY,那风筝就挂在天边,悠悠地飘翔。
为了虚荣心,我抛弃了自由,去换取沉甸甸的金钱。
我挣扎在这个商品社会,物欲社会中
现在该是时候离开了
纪念是永远不够的,我们要一起上路了,朋友。
来吧,朋友,抛下你的一切,背上行囊,带上吉他,我们坐着陌生人的车,我们不停地唱,不停地跳,一直行至那里……
Remember,Love will find you a way
(2年前的矫情文章…)
有用 49 没用 8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49 [/url] [url=] 8 [/url] 33回应 [url=]收起[/url]
歌尔德蒙 2009-10-18 21:24:13 不如从容燃烧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柯特•科本在遗书里如是说。对于事业正如日中天的科本忽然自杀,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各种猜测都有,有归之于家族遗传的,也有归之与职业惯性的,还有人甚至认为是红颜祸水。加谬说,人生唯一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因此,把这样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归之于那些表面原因,都过于简单肤浅。
首先是身体问题,多年来胃痛一直是困扰科本的一个顽疾。胃病发作时,他疼得在床上地板上打滚,不停呕吐,那种疼痛我无法想象。但却不由想起傅红雪,一个古龙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人物,他是天下第一刀手,但却天生患有癫痫症,当他过于悲伤或者激动的时候就会发作,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像条死狗一样倒在臭水沟旁。但幸运的是,傅红雪的病并没有影响他的刀,而科本则不然。在最后一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他居然罕有地失声了。医生告诉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唱歌了,要规规矩矩地唱才行。这对视音乐比生命还重要的他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贝多芬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丧失了听力。傅雷说,耳聋对一般人来说,是封闭了一部分世界,但对贝多芬来说,却是封闭了整个世界。但是,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贝多芬站起来了,用音乐重新创造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用痛苦生产出了快乐,以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们”。而科本虽然面临和贝多芬同样的遭遇,但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贝多芬心中自始至终都对音乐怀有将定的信仰,对于科本来说,他失去了激情。他作为非主流的代表却被人们当作主流来接受了,他发现自己日已经变成了以前强烈鄙视和反对的东西。人们开始把他当作年轻一代的代言人,主张打倒权威的人自己成了权威,这让他尴尬和沮丧。可能他最喜欢的还是未成名时的状态,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他歌唱,这是他的谦虚,但他也不在乎是否有人听他歌唱,这又是他的骄傲。
尼采说,浪漫主义最大的弊病就是激情和做戏。激情是科本表演时的最大特点,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他本人一直反对和抵制的东西,这让他的激情丧失开始减退。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不啻是演戏了。环境变了,如果再坚持这种态度无疑是虚假的。对科本来说,他既不愿意做圣徒,也更不愿意做演员。
儿须成名酒须醉。成名的风光无限,酒醉的纵酒狂歌,诚然不错,但又有几个人能想象成名后的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孤独及酒醉后的痛苦呢?成功是成功者的十字架,有时候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作为涅磐的领军人物,科本无疑承受了比别人更大的压力,因此而使得他本来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阴郁沉闷了。但他周围的人,包括朋友和爱人,却不了解他的内心感受,认为他所有的问题无非是由吸毒引起的,只要戒了毒就会一切都好起来了。因此,他们都致力于如何帮他戒毒。卡夫卡说,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它罪恶皆由此来,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周围的人对他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让科本感到失望,他希望他们能够了解他,但最后他终于绝望了。
生而无欢,死而何憾。活着如此痛苦,最爱的人和事都都离他越来越远,生命对于他再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苟延残喘对他来说简直难以忍受,于是他终于走出了最后的一步,从容燃烧,灿烂涅磐。
有用 37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37 [/url] [url=] [/url] 13回应 [url=]收起[/url]
樱桃斑先生 2009-02-25 16:52:07 “主观主义”姿态的写作永远散发着一股迷人的味道 先前很早的时候知道《伤花怒放》这本书,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规模的书店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就这样奇怪地一直拖着不买,直到大一的一天晚上,冷漠的书店阿姨告诉我:卖完了,昨天有一个小伙子刚把最后一本拿走,我当时脑子就有点懵,在想那个男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是不是一个愤怒的校园朋克,穿着一身黑色风衣,刚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然后就跑进了书店,恶狠狠地交给阿姨钱,说:樱桃斑男孩,你也甭想得到这本书,哼!(哈哈,你瞧我多会联想啊~)……就在我还在惋惜的时候,冷漠阿姨用手指了指书架:拿着本呗,这本也挺好的。我看着那本书的封面,但是封面上的那个男子却没看着我,他用自己的左手半捂着自己的脸,神情略显疲惫与痛苦……丝毫没有一般摇滚巨星的狂野与不恭,我下意识的对这个人开始好奇,然后就是下意识的掏出了钱,然后就带着没得到《伤花怒放》的哀怨之气,把这本书带回我的宿舍。
接下来阅读的日子,那简直就是对我整个人思想、精神构造翻天覆地地冲撞、洗礼、刺激……我当时不是在对这个人的行为与生活感到惊异不解,而是感到惊喜激动。他几乎做了我在梦中所想要做的一切事情,我原本以为我所想的那些事情,我脑子里所闪过的一些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一场虚无的梦而已,没想到,这地球上,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的美国,已经将一切开始身体力行了,虽然结果是极端和惨烈的个案,但是对于我个人内心的冲击力是不可否置的。
那段日子里,我偷偷的把这本书放在我的柜子里,我不想让只读魔幻言情的老七知道我其实在读和他不一样的书,我不想在宿舍哥们儿之间产生一“文化上的疏离感”,尽管我只一切像是表演,对于我来说是浪费,但是我还是在每天晚上的卧谈会上,跟他们一起谈论那些所谓的“男生之间的话题”,要不就是吹吹牛之类的,但是我只是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正在逐渐的分裂,他们眼中是一个那样的“我”,而我自己的内心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我都这样了,整天还活得跟什么事儿都没有似的,我觉得自己也挺绝的了!
我总是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在宿舍里对这哥们儿几个come out了,他们看着老大,然后……(肯定先是无语了)
这本书肯定影响了我的诗歌,我开始陆续写了一些很极端,带有肆意的朋克感的诗歌,那时我在那个半死不活的诗社里根本找不到几个知音,大部分人都是写唐诗宋词的,我见到他们,就感觉像是那些被学习所累的“小老头”(尽管他们不是),也许确切地说他们是思想像,很死巴的那种,我在这个团里很不得志。有几个稍微谈得来的,我就把自己写的诗歌发短信给他们看,可是他们却回复我说“人,总不能活在极端的梦境当中,我们毕竟还要面对现实的人生”诸如此类的话,我看到这样的短信总是会在心里生出深深地失望:一来,我其实没疯,我只是要一个可以抱住自己精神内核的小舞台而已;二来,我发现在这个学校活着的人中,原来还没有一个可以不断刺激我,然后我们在相互刺激的朋友,让我在这个舞台上的时间长一点……现在想一想,我那时有点在潜意识里有点让自己受洛尔加人生的控制。
再后来,我稀里糊涂地“夺”了权,“夺”了那个诗歌社团的权,成了社长了。但是我早就料到了这一年,我埋下多少期待,多少期待就会是一片一片闪闪发亮的徒劳。站在和别人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认同下,你就等着活受罪吧……一个经济看似日益发展的二线城市,也是一个城市公民的思维意识日益保守、日益民粹的城市,而这座城市的大学只是折射这一状态的一角而已。
我曾经满怀期待地把这本书给我一特铁的哥们儿看,他那时候刚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人个儿高高的,会打篮球,但是话不多,爱看一些其实是出版社哄小孩子的(在我看来)“启迪智慧的”书籍。我刚上大学是就认识这个人了,也算是有缘份。他的出现,也打破了我在高中时对男生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我一直认为爱运动尤其是那些篮球男都不喜欢读书,还有运动直男说话都装的特爷们儿似的,他就不是这样的人。
结果,他把这本书不到两天就还给我了,我对这个时间周期特别的敏感,就较着劲儿地问他:是不是不喜欢看这本书啊?……最后,他终于说了:这书……有点玄。我问他:玄是什么意思?哪儿玄了?他说;比如,写他少年在那个什么什么桥下分餐露宿的那段,有点……(‘假’我听出来了,尽管他这个字的音说得很轻)他给我说完以后,把书递到我手上,就去打篮球去了。听他宿舍的一哥们儿说,那阵子他打篮球打得很频繁,我只是在想:丢了女朋友,然后在球场上空耗时间发泄,是不是就算重新混出来个人样了呢?哎!有时候,这些直男啊!
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其实困惑了好一阵子,要知道,要是以前的我,也是完全100%站在“主观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立场上的,这样类似的态度或言论会引起我彻头彻尾的反感。中国人自古以来在文章意趣上就背上了“发于情,至于理”的命题枷锁,凡事儿都爱讲个“客观”,如果谁在文章的情感上稍稍地放松了一把,激情了一点,浪漫了一回,幻想了一刻钟,就会招来众多人的不屑甚至是唾弃。这是个历史问题了,古代时人们批嵇康,现代人有人批判别人的“资产阶级”情调,但是这些批评别人的人,他们自己又在所谓捍卫“写实主义”的立场上树立了让众人折服的的踏实的丰碑了吗?突然想到一首老歌《南泥湾》,里面唱到“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陕北的好江南……”请问,在延安市的南泥湾被比作“好江南”,这到底玄不玄?况且还是在抗战时期呢。为什么人们没有这样比较过呢,这样反思过呢?是尴尬,是回避?我一直想问的是,这些盲目的批判者,他们背后的动机是不是也是盲目的?
总之,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轻松的国度,我只是在想,一些人不要把自己累着,真的。即使是在那些极端的“写实主义”者的眼里,这本书也实在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本书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严格的现实事件向外衍生的,再者,柯特.科本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倾向性很强的人,作者是在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在向读者展现柯特的内心世界,避世,不想搭理不愿搭理的人,但是又极其脆弱、敏感,想与他人交流——这就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柯特,写柯特的作家,谁有勇气抓住这一点,敢于去结构柯特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观意向与主观活动,也就算是抓住了描写这个人的一个命脉钥匙了。
现今的郝舫,也说自己当年写的这部书有些“太煽情、太夸张”,我宁愿将郝舫的这一感触看做是“岁月带给他的一个礼物”。我相信,真正喜欢柯特.科本的人,在他多年以后还是会翻开这本书来读一读的,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变了许多,但是,我坚信,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在精神层面上,还呵护着自己的终极内核……他们保持了一种由童年萌生的信仰,并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埋越深,不被世人察觉,但一旦发酵,会让周围的人为之一振。
还是那句话,许多人都过着世俗的生活,但是每个人的精神内核不一样,这些人或许用语言讲不出这东西是什么,但是他们会本能地去坚守,不到最后时刻,不亮出底牌。
这些人是自知的……(出于本能或后天思悟)
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去思考了这些问题,
那个哥们儿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女朋友)……
我说:宁缺毋滥。
这是一个聪明的答法,一个正确的答案,却不是一个真实的答案。
他后来开始学会抽烟了,找了另外一个女朋友,比前一个矮了许多。他把他女朋友在自习室里互传的纸条拿给我看,在纸条上:
他对她说:我要带你去我们那村里去看看,看看我们那的山。然后娶你当老婆。
她对他说: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很有钱,我们以后参加工作以后,一起赡养对方的老人。
他说:好。老婆,我永远爱你!
她说:xx,我永远是你的。
……
那天,我亲眼看着他们的手握在一起,很紧。那天的阳光很刺眼,他身上穿的那件仿D&G的套头衫的“D&G”标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然有些褪色、脏旧。
这哥们儿曾今对我说过两句话,我现在能够记住的,已经很久很久的事儿:
“要是能像《在路上》里面的那些人那样,想去那流浪,就去哪,那TMD多爽!”
“……摇滚乐真酷!”
有用 26 没用 1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26 [/url] [url=] 1 [/url] 13回应 [url=]收起[/url]
美丽的南方 2006-08-10 22:25:48 终于再版了 等了好多年,我也从当年的朋克青年变成一个只听古典的老人了,不过看到再版的这本书,还是决定买下来。是为了一种纪念吧。
这本书不知现在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兴趣,反正当年是被我们视为一本“神圣的书”。当然,现在喜欢nirvana和科特·柯本的人应该也有,但肯定没有当年的我们那么狂热了。
不过,这本书是很值得一看的。资料十分翔实,从柯本的童年开始讲起,一直到他死后,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郝舫的文笔也不错。喜欢摇滚的人都该看看这本书。
有用 3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3 [/url] [url=] [/url] 5回应 [url=]收起[/url]
V什么v 2010-11-01 21:40:20 手中紧握的 这是一本好书。
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把关人。我们有幸得知涅槃并且被其音乐感动已经算是幸事,还有这样的一本好书能够帮助我们靠近传奇更是让人感慨。
郝舫的文字一直属于比较平和的类型,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也许正犹如脏摇滚的精神,正犹如朋克的内核。开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手中紧握着一种美,一种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丑的美~~
激进和涌动被这样寥寥几个字洋洋洒洒的体现的淋漓尽致。喜欢柯本的原因不是他的死,不是他邋遢,不是他砸琴,不是他疯狂,而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涅槃吧。
希望没一个朋友都能读读这本书,我们并不摇滚,可是我们也可以快乐。
有用 2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2 [/url] [url=] [/url] 2回应 [url=]收起[/url]
wlhui 2007-03-04 16:30:33 柯特•科本:挣扎的灵魂 柯特•科本,他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就孤独,后来在音乐里找到了灵魂的家,先是朋克,后是GRUNGE,只有在那里面,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觉得前所未有的快乐。回到生活里,他总是沉默无言,面无表情,人们都以为他不快乐。他的乐队伙伴说,他有时候也会被逗得大笑,可那个样子,别人都不知道。
柯妮也是带给他快乐的人,还有,最重要的,弗兰西斯,他们的女儿,因为她,他从此知道纯粹的快乐,却没来得及看她长大。因为,他已等不及。为什么?是因为多年的残酷的胃痛,还是对音乐的一再超越却迷失方向,是因为家族遗传,还是因为冥冥中“涅磐”两个字早就昭示了一切。一切不得而知。一切又仿佛必定发生。我们只知道,他留下了灿烂的人生传奇,灿烂的音乐,灿烂得如同这世界最本真的样子。那时候宇宙大爆炸,如凤凰涅磐,向生而死,又死而复生,炸出一个世界,炸开灵魂深处的火花。那一刻,他的枪声惊响,他却终于找到了宁静,光洒遍世界,祥和笼罩了他。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想得到救赎,想弄明白自己的灵魂为何惴惴不安。有些躁动的灵魂,渐渐归于尘世,在其中生老病死,奔波忙碌;另一些灵魂始终没有忘记拷问内心,物质世界于他们不过是一层薄雾,短暂的迷失之后,他们仍可以听从灵魂的召唤,在那一条充满曲折的迷思之路上不断探寻,他们是那些像孩子一样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不断问着为什么的人们,他们身上那种孩子的纯真与善良,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泯灭,他们保有了那种孩童身上的神性,最简单于是最深奥,最简单却是最直接,就是他们,让不断迷失在物质世界的人们,重新唤起了记忆。那些记忆美得就像天堂,丑陋的人性隐去,只有爱笼罩着世界。
科本就是那样一个召唤我们记忆的人。
他的痛苦的灵魂在尘世里挣扎。那痛苦的呻吟声经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依然清晰可辨。他天赋的才华让人惊讶,伙伴们说,他总是一语言中,直指要害,从来不说废话。他就那样沉默寡言,没完没了地思索。父母离异,生活动荡,在学校里被欺负,他躲进自己的世界,绘画,之后是音乐,在现实的不美满与脑中的丰盈之间,他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
胃痛,经常是痛得要死过去一样。为了这痛,他早就不想活了。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胃病与心情不无关系。心情恶劣,因而胃痛。他用两个药方来医——他钟爱的音乐,当他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时候,他忘了痛;还有就是吸毒。对后者,他明白那是毁灭。只是无力自拔。
他痛苦是因为他恨这个世界么?恰恰相反,他爱这个世界。他是个喜欢自责的人。他喜欢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推给这个世界。他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歧视女性,他对一切弱者充满同情,并且绝非居高临下,而是感同身受般的。因为,他就是来自一个以自杀出名的小镇阿拉丁,他看惯了不幸,他也曾是那里面的一个,住在大桥下,吃不上饭。突如其来的名利并没有让他忘了自己是个什么人。灵魂深处的痛苦,那种混合着强烈的爱与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责的痛楚、矛盾与挣扎,终于到不可承受。
他这样爱柯妮。柯妮敢做敢为,口无遮拦。他羡慕的要死。他在生活里一直是个过于文静的孩子,柯妮却“胡作非为”。他们都是真正的朋克。尽情释放自己,绝不伤害别人。柯妮众叛亲离,他捧她为至宝。因为他们的人生的确有某种奇异的和谐与互补。
我敢说柯本没有爱错人,是因为在12年后的今天看到当年他葬礼上柯妮的讲话。她没有宣读他遗言中的某些话,如“我有一个女神般的妻子”,还有,“我还有一个女儿,她让我回忆起我的很多过去,她对那些她遇到的人致以全部的爱和快乐的吻”,她一再大声地嚷嚷着的,不过是:蠢货,你是个蠢货。柯妮还鼓励其他的人也大声说——蠢货。这就是柯妮,她张开美丽的血盆大口,唾沫四溅,却不想流一滴泪。她骂他,因为他辜负了她的爱。她骂他因为他狠心留下了母女俩,不管他说得多好听,他再不能带给她们温暖。她骂他因为她是个真正的朋克,她敢作敢为,才不管别人怎么说她。这就是柯本爱她的理由。一个真正具有朋克精神的女神。
“我还有一个女儿,她让我回忆起我的很多过去,她对那些她遇到的人致以全部的爱和快乐的吻”。在提笔写遗书的时候,柯本想起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他害怕弗兰西斯会变成像他一样自我毁灭、走上绝望的摇滚乐手。来到这世界,想把美好带给人们,却只收获了绝望和满目疮痍,是社会的错吗?还是一直力图自省的柯本也无法回答的,某种宿命。27岁就定格的人生,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响。
有用 14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14 [/url] [url=] [/url] 5回应 [url=]收起[/url]
老伍 2007-01-29 21:40:46 老调重弹·朋克已死 居然看见这里还在讨论这本十年前的书。而这本书已经在书柜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这使我想起了十年前一支无名的四处流浪的乐队——液体。以及那些看了这本书,当年做出非凡举动,而今天却在上海的夜色里满足的品尝塞得满满的一冰柜马爹利的孩子。幸运的是,他们如今都过得很开心。
当科特·科本吞弹崩了自己的脑袋,如他的遗孀所言:朋克已死!
当花儿乐队宣扬自己就是Punk的时候,我们都看不出一点的痕迹。
当满大街的现在的孩子都是便宜的球鞋和吊裆的牛仔裤的时候,我们知道科本只会在天堂里微笑。
当简单的三五个和弦就弹成一首歌的方式风行于世的时候,他的那声“Do not lay to me”遂成绝响。
他是不可张扬的秘密,他是拒绝世间的沉迷。请别再糟蹋他的颓靡,就如这世间已经把切·格瓦拉标志在了模特的小裤衩上一样。请让需要安息的家伙永久的安息。
有用 6 没用 1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6 [/url] [url=] 1 [/url] 8回应 [url=]收起[/url]
五月微蓝 2009-04-08 00:54:1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版 Suicide Is Painless ——1994年4月8日 是让全世界震惊的一天 写下这些 只是作为纪念
Suicide Is Painless
这是我很喜欢的Lady&Bird的一首歌,突然觉得很适合Kurt Cobain。
他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不就是为了Painless吗?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的家人。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他;每当看着大家用各种方式纪念哥哥的时候,我怀念的却是他。
现在的孩子大概没多少人知道他,我也是在他离开很久以后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带着一支乐队震惊了世界。
我没有生在他的年代,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我还只是个懵懂的小孩,根本不知摇滚为何物,更不要说什么朋克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与众不同的存在,又毅然决然地离开。留给人们的是错愕、惊叹和惋惜。
在摇滚圈子里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多,很多的天才都过不了他们的27岁。而Kurt就是其中之一。
Kurt被誉为是反英雄的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个有话直说的年轻人而已。喜欢的,讨厌的,他都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屑于假惺惺的伪装与恭维。
他当然更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在音乐的世界里,他的灵气与才华无人能比。但与大部分的天才一样,他也极其的脆弱。所以他没能抵住“飞”的诱惑,所以他选择Suicide。
曾经我也坚持认为他是为艺术而死的,他生来就拥有着最纯粹敏感的灵魂,为摇滚而生,也因此而死,单纯而绝对。
但现在我更觉得是因为太耀眼的光环,因为那个英雄的称号,因为那些大大超出他预料的荣耀和光芒,他无从面对。
当他站在世界顶端的时候,他的孤独与无助也被放大了无数倍。那些名誉,那些追捧,那些诽谤,摧毁了他。
他只是喜欢唱歌,可是他再不能单纯地歌唱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不再是他的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东西。
所以,沉默和忧郁,再一次包围了他。就像他的无药可救的胃痛一样地袭击着他,让他无法抵抗也无力承受。
他用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解脱。他以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为名声所累。
但是他错了。他的离开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所以他甚至连死都没有得到安静。
我想,这一定不是他想要的。
从流浪街头的穷小子到风靡全球的超级巨星,Kurt用他短短的27年的生命,演绎了一个关于英雄的神话。
他瘦弱的身体里藏着巨大的能量,然而当这些激情耗尽之后,他的生命也随之结束了。他不能没有激情得活着。
但是,不管现实是如何残酷,这也许是他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他会在遗书里说:“柯妮,我会一直陪着你们的,你要继续前行。为了弗兰西斯,没有我,她会生活的更加快乐。”
他用了他全部的爱,来爱她们,这两个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科特和柯妮的相遇,完全是命中注定。这两个从小都没人爱的人,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缺失的另一半。
他们从小都缺少爱,所以当小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们都用尽所能去爱她,科特对她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
曾经,女儿是拯救他们的天使,因为女儿的出生,才是他们不再堕落;
现在,他用这样的方式称为她们的”守护天使“,保护着她们勇敢前行。
我一直很好奇,长大后的弗兰西斯是如何看待她这个伟大的父亲的,她的成长真的因为没有Kurt而更加快乐吗?
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就是那个嘟着小嘴骑在父亲肩上,脸蛋圆圆的小女孩。还有着和她父亲一样的金色头发。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合影中我最喜欢的这一张。后来见到长大后的弗兰西斯,长得真的是跟Kurt惊人的相似。
这个女儿,是Kurt最后的骄傲。他选择这样的极端的方式,只是为了保护她。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原文“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我喜欢这一句。觉得完全就是用来形容Kurt Cobain的。
PS:据说《灿烂涅槃》是70年代人的必读书。而作为80年代的我,这是第二遍看。只是买不到这个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寻到的版本了,有点遗憾。
有用 4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4 [/url] [url=] [/url] 9回应 [url=]收起[/url]
蛟龙如玉 2008-06-20 18:10:54 命运 每个人从出生起都注定把自己卖给一种“精神”,或者说一个群体,这是生的代价,也是和死亡的契约,你注定得从属什么东西,也就注定“成为”了什么人:雅皮、嘻皮,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低俗、高雅,传统、革命,朋克、金属、哥特,摇滚、后摇滚、非摇滚、反摇滚…… 你以此精神体会到了一个高等生物的骄傲吗?不,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都只不过是愚蠢而可怜的傻瓜,每个人,就像总能被这些代词概括一样。那些所谓坚守某一信念的理想主义的杰出战士,只是享受并忠诚于被一个群体操和操一个群体并代表这个群体试图操遍全世界的高级奴才们。你宣称自己容纳所有精神?那你还不如那些片面的一根筋走到死的傻子们,他们至少比你执著,他们比你有安全感,他们比你相信和自觉自愿。你以为自己是那个冷眼旁观洞若观火的人?恭喜你加入自以为冷眼旁观的群体。你想要挣脱一切精神的归纳,你宣告自己不属于任何精神,你不过是投靠了不属于任何精神的精神而已。
到头来,你连作为一个孤独者的权利也被剥夺。正是你的每一句言语和行为都背叛了你自己,你被生下来就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预备!开始被操的事实,没人能逃脱被戴上头套推进这个漩涡。祝你混得好,不如祝你享受这一切。你可以怪罪于谁呢?你自己?你爸妈?你的群体?社会?人类?你连恨的对象都找不到,你该恨差异性,更该恨同一性;你恨类同,也该恨不同。事实上没有那层皮,你什么也不是,这就是你我的命运。
有用 8 没用 0有关键情节透露
[url=] 8 [/url] [url=] [/url] 3回应 [url=]收起[/url]
读书笔记 · · · · · · (共35篇 ) 我来写笔记
展开
第十七章 长夜漫漫
即使在他似乎已经得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要求并不算高的顺心时日里,也总会出现令他心烦意乱的麻烦和痛苦,这是他未来人生的预兆,也许也是所有心中有所追求的人的写照。人生似乎总是如此,有的人不费吹飞之力便可野渡横舟、独钓寒江雪;有的人则竭尽全力,也只能枉叹月缺、看孤鸿明灭。 只是在一个冰冷之极的世界中,没有人能够真正成为另一个人生活和生命的支柱,哪怕是患难夫妻或难兄难弟。 这就是那种看不见的黑暗的可怕之处...2012-05-20 21:10 5人喜欢
展开
第119页
他说:"我厌倦了人们相互评头论足,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期待去生活.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我是个双鱼座,双鱼座的本性就是同人们闹翻,期待按某种特定的方式存在,但他们却不如此存在,所以你就没完没了地冲他们发火."2013-01-19 11:21 2人喜欢
展开
第65页 风华正茂
他知道前路更加艰难,但身后则更是一片黑暗,仅仅是为了逃脱那片黑暗,他也必须前行,因为前方最多依然还是一片黑暗。2013-12-10 23:38 1人喜欢
展开
第65页
他的哟哭不是因为理想未果,而是因为理想一旦实现,其滋味并不像想象中丰美,但一个理想主义者便是一名赌徒,他永远不会轻言服输;他也会怨天尤人,但他更多地会自我责备;他会低迷颓唐,更会放大希望,他知道前路更加艰难,但身后则更是一片黑暗,仅仅是为了逃脱那片黑暗,他也必须前行,因为前方最多依然还是一片黑暗。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 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 人回答
来自- 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