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同的书,会发现文学作品的语言可谓风格各异,丰富多彩。而且,篇幅越长,差异越明显。那么,哪种风格的文学作品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是很难有统一答案的。
一位文风古朴的作家让你感受到了庄严厚重的浓郁魅力,也并不妨碍另一位文风灵动的作家让你感受到活泼清浅的自如。好作品,无论风格如何,都经得起千万人目光和喜好的检视,可供广泛的读者在不同的场景和心境下选取阅读。
作为读者,有时候想读一些深奥之作,哪怕语言略显晦涩,却能让人感受到逐字逐句钻研的乐趣;有时候则只想读一些晓畅之作,跟随作者诱人的叙述,去享受酣畅淋漓的阅读节奏。总之,无论想要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各种目标选择里,都找得到上佳之作。
所以,各种风格孰优孰劣,很难用同一把量尺来衡量比较。
那么,对经常需要写短文章的人,尤其是学生来说,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作品风格可以百花齐放,为什么写作文或者写短文章,要求反而很苛刻呢?
比如,我们经常会被强调,尽量不要写繁复的长句之类的具体要求。写短句凭什么如此受重视,这不是和文学作品包罗万象的风格截然相反的要求吗?
2是的,有很多文风优雅、语言富丽的好作品,这点毋庸置疑,语言的魅力如同人的复杂,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绽放独特光彩的时刻。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风格所依托的整体语境。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这“悲凉”的阅读感受,不是《红楼梦》里的几个段落透出的,而是通过全篇的故事、人物和语言,通过所有的细节,点滴汇聚出的。并且,那些细节,也不全是悲凉的,也有许多欢声笑语。悲凉,是它们共同构成的整体语境。
所以,什么是风格,这个问题太大,不好回答。但是,若论风格如何实现,倒可以说,风格也是一种积累,是语言的不断酝酿,是一个句子接一个句子的编织。一个大部头的作品,可以靠许许多多的语言积累铸就风格,而不是仅靠个别句子和段落就能完成的。
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深奥而复杂的大部头著作,结构繁复,情节庞大。但是,如果仅截取开头部分,恐怕读者感受到的,会是絮絮叨叨。
同样,很多大部头的著作,如果只截取其中千字左右的叙述,都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一本好书,从中截取部分片段,并不一定还能是一篇好文章。
3作品的完整性,不是仅依靠字数完成的。
有些故事,哪怕已经写了上百万字,依然还不算完整;而有些文章,哪怕只有几百字,它也是完整的文章。
不同规模的作品,有不同的章法特点。不同的篇幅,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它们表现出的完整,也是不同的。
不是说作文不允许风格多样,而是说,在作文的篇幅内,要实现我们通过阅读书本感受到的那些丰富多彩的风格,用武之地太小,写作难度太大。
作文的篇幅和一本书的篇幅,所拥有的整体语境截然不同。
我们写作文时,可以依靠从书本阅读中得到的思考感悟,却不能太模仿书籍里的语言风格。一不留神就刹不住,很容易在篇幅内洋洋洒洒耍了花腔,结果还没触及实质,就写不下去了。
学生写作文,到中学阶段,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阅读能力增强,阅读量也有了积累,见识了许多的写作风格,心中激发和酝酿了许多的灵感,写作热情随之高涨,语言表达能力也跃跃欲试。
但是,单个句子可以写得很漂亮,组合在一起,却有些言不及义,甚至言之无物。尤其表达情感和心理时,总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绵密和夸张,有的甚至绵密到让人看不太明白,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4语言,反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
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经验阅历造成,另一方面,却体现出写作能力进阶阶段的一大特色。
一路成长的学生时代,是一个思想成熟度“高不成低不就”的阶段,其实格外需要多通过一些写作知识,进行作文的引导和点拨。
什么是写作?
全民写作的时代,在网络上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去发布文章,就可以叫写作。
但是,怎么才能写得好?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不同篇幅规模的文章进行针对性训练。
学生避不开写作文,也必须把作文写好。其实,无论主题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我们都可以把作文看成一种单独的文体,一种在短小的篇幅内,通过各种内容和主题,实现观点表达的文体。
从这个角度说,训练作文能力,不能仅靠阅读书籍,因为,我们写的不是一本书的篇幅规模。
多读好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需,书籍是拓展思想的海洋,但相近篇幅的好文章,才是提高技术水平的良师益友。多读一读短小精悍的文章,你一定会体会到,要把作文写好,追求从书中感受到的那些风格,不是首要的。
先从最基础的准确做起,写好短句,清晰表意,再追求语言的鲜活生动,增强吸引力。
短篇幅的作文写精彩了,很有可能,就是铺设好了通往更大能力的前行道路,就可以更自如地去追求其他文体的风格表达了。
-END-
作者:木小六
责编丨杜 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