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1443|回复: 4
收起左侧

请看余秋雨如何在《黄州突围》中断章取义、生造史实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8 名

发帖:NO. 29 名

在线:NO. 13 名

无人岛屿颈 发表于 2020-4-5 2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请看余秋雨如何在《黄州突围》中断章取义、生造史实原创 耕乐堂文化 2020-03-27 20:38:17



|陈歆耕

        |绝佳的"豹头、凤尾"
写此文纯属偶然。前一段,写一篇关于苏东坡"乌台诗案"的文字,忽然就想到余秋雨先生有一篇写苏东坡的文章,想找来拜读做些参照。在家中书柜中翻了半天,未找到收有此文的余著,便特地网购了一部余秋雨最新版本的散文集《山河之书》。记得早先看到的文章题目是《苏东坡突围》,这部书中改为《黄州突围》。如果记忆无误,应该是同一篇文章。如果不是同一篇文章,本文的探讨也以《黄州突围》为准。
读了《黄州突围》,参照相关史料,产生一些疑问,这里提出来,期待作者,也期待读者和专家帮助释疑解惑。
在开始敲打键盘时,我一再提醒自己:此文一定要注意——所有文字,只就此文说此文,绝不由此而涉及对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整体性评判,那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课题,非吾辈文史知识积累浅薄、审美眼光粗陋之人所能评说;其二,一定要像鲁迅所提倡的:"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力求客观、公正地对待要论说的文本。
先"好处说好"——
文章的开端和结尾,都堪称"棒极"。也许只有余先生这样的大才子才能写出。人们形容一篇好文章,常用"豹头、猪肚、凤尾"作比喻。此文的"豹头、凤尾",皆是可以进入大学教科书的典范,也是专业写作者应该揣摩学习的典范。只是想学还未必能学到,所谓才气过人,就"过"在此处。
起笔文字这样写道:
这便是黄州赤壁,或者说是东坡赤壁。赭红色的陡坡直逼着浩荡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供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仰望。
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倒错,因此也就有了冥思的价值。
文章从赤壁的地理态势着笔,勾画出"一俯一仰"的特征,倏然间就有了一种高远、宏阔的视野和气势。如同一通撼天动地的开场锣鼓,让人期待着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亮相。
再看结尾收笔: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关于"成熟"的一连串气势如虹的排比,非经人生历练者写不出,非才气逼人者写不出。随即嘎然而止。犹如音乐会上听一曲精彩的演奏,当人们还陶醉其中、余味绕梁时,乐队指挥的那根指挥棒已瞬息凝固在空中。

苏东坡


    |"名太高"与"乌台诗案"
欣赏了《黄州突围》的"豹头、凤尾"后,我们再来审视一下文章的主体——"猪肚"。愚以为,问题就出在"猪肚"上了。这个"猪肚"里都装了些什么?或许有人为让猪瘦身的"瘦肉精",或许有为防猪瘟而添加的过量的"抗生素"……这么表述显然是非学术化的,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做一点文本分析。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写苏东坡历经"乌台诗案"的折磨,最终被贬谪到黄州。秋雨先生对"乌台诗案"生发原因的判断,显然偏离了史实。他认为,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是因为"名太高"而受到一帮小人的嫉恨、攻击。"突"谁的"围","小人"之围也。文中说:
……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简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时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于是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
错也!错也!先看看文章所引苏辙那句话完整内容是什么?以及苏辙是在何语境下说那番话的。东坡被拘押在御史台时,已经致仕南京(时为河南商丘)的老臣张方平愤而上书营救。他的奏疏原拟通过南京府衙上达,但府官不敢受。只好让其子张恕持书至登闻鼓院投进。但"恕素愚懦,徘徊不敢投。"这份奏疏最终有未上达到神宗皇帝那里?神宗是什么态度?未见史料记载。且不论。东坡出狱后看到了这份奏疏的副本,其表情是"吐舌色动久之",人问其故?东坡不答。后来苏辙也读到这份副本,对其兄为何"吐舌色动"做出了符合情理的解释:"且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而张方平的奏疏中强调东坡"其实天下之奇才也",岂不是进一步激人主之怒?虽为天下奇才,但不能为人主所用,如何博得人主的同情和宽释?但苏辙表示,当时为了救人,情急之下如此说是可以理解的。(见刘安世《元城语录》卷下,转引自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65页,中华书局1998年2月版)本来苏辙的完整表述是"且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但余文只引前半句,强调"名太高",而把关键的后半句"与朝廷争胜耳"舍掉,由此生发的判断,就完全脱离史实了。
什么叫"断章取义"?这就是了。

东坡字帖



难道秋雨先生引文所据另有版本。愚夫查阅了多种史料,苏辙的原话皆如此。根据当时整个时代背景,"名太高"显然不可能成为激发"乌台诗案"的原因。要说名气,当时的大名家还有不少,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为何要抓苏东坡,不抓别人?且抓苏东坡是得到神宗的御批,不是御史台的官员因"嫉恨"他的名气太大,想抓就抓的。核心问题就出在,苏东坡是新旧两党政治斗争的焦点人物之一。在两党为变法而争持不下时,朝廷为了新法能够推行,把以司马光、苏东坡为首的旧党基本全部外调移任了。按照官场"游戏规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诸如司马光离开朝堂后,就不再发表政见,埋头编纂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资治通鉴》去了。而东坡先生心中怀有的反对变法的政见,在移任外地后仍然激荡不已,无法在朝堂直陈己见,就在写给友人的很多诗文中讥讽、批评新法存在的弊病。就如《曲洧旧闻》中所载:"东坡性不忍事,尝云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这些诗文通过镂版传播,影响很大,给朝廷推行新法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苏辙说的"与朝廷争胜耳"就在此。也许由于"名太高",关注度、影响力成倍增加。这当然让正在推行变法的官员恼火,相信看到弹劾奏章的神宗皇帝也不会开心。
东坡在从徐州移任湖州时,上呈的《谢表》中自称:"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35页)这两句话中的"新进"、"生事"都是非常敏感的词汇。"新进"暗讽那些力推新法的朝廷新进用的官员,而"生事",正是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批评新法所用的关键词之一。(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集》第169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版)于是,这份《谢表》就成了御史台"新进"官员弹劾苏东坡的"导火索"。
苏东坡那些讥讽新法的诗文,是否是"小人"们凭空捏造?显然不是,有多种史料记载可证实。苏东坡入狱后的"供状"中也是承认的。江祖桢著《中国古代诗案》(崇文书局2018年8月版,第87—101页)中引录了多首(篇)东坡涉及讥讽变法的诗文,这里就不一一转引了。江先生认为,"平心而论,乌台诗案并非冤案,而处理结果是审慎而宽容的。""讥讽"得对与不对难做定论,但"讥讽"确实存在。东坡被贬处黄州期间,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曾在给友人的书简中说"罪大责轻,得此甚幸,未尝戚戚。"(《苏东坡文集》卷五十二,转引自《苏轼年谱》第476页)这么说,不是肯定构建"乌台诗案"的合理性,愚夫对一切"以言获罪"的制造者都持批判态度。但分析具体案例,却也要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不是随意扭曲为我所用。

东坡字帖


      |在狱中是否被"扑打"
《黄州突围》中又一个让我感到困惑问题的是,东坡先生在狱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坐牢不是赴宴,也不是洞房花烛,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随时可能断送老头皮,当然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具体论叙东坡先生究竟受到什么折磨,却也要有历史依据,不能无中生有。因为秋雨先生是写历史文化散文,不是写小说。
文中有这样的文字: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
怎么审?打!
……
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经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这里连用7个"打"字。余文用诗意的文字,把"打"与东坡诗词中的名句联结到一起,还是要说明他的观点:诗人受到折磨,就是因为他"名太高",诗词文章写得太好,而遭到"小人"嫉恨。
那么东坡先生究竟在狱中有未被"扑打"呢?虽然是小细节,却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细节,认定事实得有依据。余文提供的依据是:
一位官员曾关在同一监狱里,与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
"遥怜北户吴兴守,
诟辱通宵不忍闻。"
这位官员的诗出自何处,名谁,余文未说。经核查,该段记载出自《二老堂诗话·记东坡乌台诗案》,作者为苏颂,全诗已不可知。这两句诗后,作者有一个自注:"所劾歌诗有非所宜言,颇闻鎷诘之语。""鎷"是一个化学元素的名称。有考校者疑为"镌","镌诘"的意思是责问查究。如此,根据诗作者苏颂的自注,他所"不忍闻"的声音是来自审讯者的责问,而非苏东坡因"扑打"而发出的"嚎叫"。(转引自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56页)笔者同时查阅多种涉及"乌台诗案"的书籍,包括东坡本人涉及这段磨难的回忆诗文,皆未见东坡遭到"扑打"的记载。难道此类重要细节,写历史散文可以想当然地胡编乱造?常言:"伤筋动骨一百天",东坡如果在监狱中遭到"轮番扑打",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出狱,他人看不出来?史家笔墨会忽略这类重要的历史细节?
根据另一些史料记载,我更相信苏东坡在监狱中除了接受根劾审讯,不大可能受到皮肉之苦。刚入狱时,东坡"即欲不食求死。而先帝(神宗)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臣亦觉先帝无意杀臣,故复留残喘,得至今日。"这是东坡本人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的自述。他本想自杀,正是因为看到神宗皇帝派人到监狱关注、关心他,感到了生存的希望,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苏东坡文集》卷三十二,转引自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55页)"不敢别加非横",东坡自述证明,他不可能在狱中受到"轮番扑打"。倒是相反,"有一狱卒,仁而有礼,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濯足。"也就是狱卒每晚必烧温水为东坡洗脚。(《孔氏谈苑》卷一,转引自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55页。)我想,狱卒对东坡的友好态度,可能有敬慕东坡文学才华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因皇帝传递了对此案的态度信息。尽管御史台官员"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但未得皇帝诏令,动用"扑打"的刑罚来逼供,也不太可能。
还有一处也让我困惑:苏东坡是怎样被差官押解去京城的?余文中说:"差官……便叫两个差人用绳子捆绑了苏东坡,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笔者在各种涉及"乌台诗案"的史料中,均未见东坡被"捆绑"的记载,不知余文所据何处?

东坡字帖



     |谁是"捆押"文化大师的凶手
本文第二节谈到,《黄州突围》关于"乌台诗案"生发原因的观点,属于断章取义、脱离史实的误判,那么关于构造"乌台诗案"的主导者是否"小人",已经无关紧要了。
但余文中有很多文字谈到"小人",对构造此案有关的主要人物的人格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似乎也有必要对某些主导人物的实际人格形象做一些剖析。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两个重要的人格符号,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如果不对具体人和具体事情做客观分析,余文关于"小人"人格的批判,确乎是铿锵有力,鞭辟入里的: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小人"真的是太可怕了。忽然就想到,秋雨先生是否把"小人"的作用无限度地夸大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给文化带来大劫难、残害优秀文化人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罪魁祸首?稍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不难得出结论。我怀疑秋雨先生在这里,有意忽略了文学批判应该聚焦关注的主要历史对象,而把视线转移到一群只能喷喷口水撒撒尿、至多做做帮凶的无足轻重的人身上。(限于篇幅,此处略去对舒亶、李定的分析)
      |史实、史识与文学
历史文化散文,应该是史实、史学与文学高度融合的文体。古人的经典文本应该是司马迁的《史记》,现当代学人、作家写的此类文本,最让我信服的海外汉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著述,如《晚清七十年》、《胡适口述实录》等,其严谨的史实考证,再辅之于嬉笑怒骂、幽默谐谑、文采飞扬的文字,读起来痛快淋漓。只恨先生著述太少,常有不过瘾之憾。
历史散文中的史识理应生发于史实,而不是割裂史实,服务于一己之见的"臆断"。以秋雨先生的才气,如果再多一点案头功夫,也许就可能成为当代散文史上无法忽略的"大师"了。一篇文章,仅有漂亮的"豹头、凤尾",但那个最为重要的"内核"却破绽百出,这样的文章能走多远呢?秋雨先生是学院派出身的散文家,在涉及文史时实在不该如此地随性。
行文至此,忽然觉得本文凡出彩、洒脱、飘逸处,皆为余氏引文。我的这点琐碎的考据文字,老实得如火腿肠似的。似也有蹭大名士才气之嫌。不过"嫉恨"绝对无。我曾在多个公共场合,表示我对秋雨先生文才和口才的膜拜,余先生也许有瞬间耳热之感。只是不知这耳热的传导信息来自何方罢了。

1

收藏
举报





136 条评论


评论





  • 耕乐堂文化 8天前

    您是明白人。

    回复 ⋅ 2条回复2


  • 用户8246461089454 8天前

    余秋雨和于丹都爱用一些华丽词藻和对仗工整的排比句,猛的一看挺唬人,仔细琢磨啥也没表达,空洞无物。

    回复 ⋅ 2条回复26


  • 井底之蛙122 8天前

    很好的文章。这里我多说几句:余大师呢,是典型的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写作高手,写出来的文字如七宝楼台,炫人耳目。但是所有美妙的文字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做基础,尤其是写历史散文。而余大师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恰恰是他的软肋,他可以把大名鼎鼎的钱俶看成钱俶常,这简直令人无语。但是,话说回来,他是我们当代唯一得苏东坡“想当然尔”这一精髓的人。别人恐怕不敢想当然,但他是大师,他敢!

    回复 ⋅ 5条回复22


  • 家斌42060282 8天前

    余氏文章看似华丽,其实空洞无力,而且为文不讲究信实,随意而写,毛病甚多。十几二十年前,金文明老先生就撰文成册《石破天惊逗秋雨》(后增补并改名《月暗吴天秋雨冷》见下图),指出余氏文章中的错讹上百处。余某人不表示感谢,反而耿耿于怀,反唇相稽……“大师”之举,形同小丑。

    回复 ⋅ 3条回复8


  • 孺子牛5608 8天前

    余秋雨是才子,不是历史学家,此文批评是对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把余秋雨的散文当历史书来读,也不会把余文所叙历史当真,真正的历史事实需要祥实考证。余秋雨的散文表达的是借用历史及文化表达的一种情绪。如果当历史来读,作者个人感情表达太多了,即不严谨也不严肃。所以,从余秋雨来说,这个批评很恰当,从读者来说,余秋雨的散文千万别当历史书来读。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4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8 名

发帖:NO. 68 名

在线:NO. 100 名

天涯奇女 发表于 2023-12-20 17: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好好学习楼主的帖子!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3-12-20 22: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我只看看不说话。。。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依灵灵灵. 发表于 2024-4-4 20: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楼上的忘记吃药了!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暂未上榜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173 名

八3孟子滢0915 发表于 2024-4-8 06: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今天上网不回帖,回帖就回精华帖!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9 18:43 , Processed in 0.267309 second(s), 7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