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又是一年谷雨时节。
远在城市带侄儿的母亲希望我能回乡帮她拔地里的蒜。那是她不顾兄嫂劝阻,执意种下的。虽然这些年家境变好,城里生活也不愁吃穿,但母亲总是记挂着她的土地。也许是因为那是她曾经生活的依靠,所以离开了土地,她便不踏实。我们虽有些无奈,却也能理解,最终还是尊重了母亲的想法。
利用周末闲暇我回到老家,母亲仅离家近一个月,院子就成了荒草的乐园,它们放肆地生长,嫩绿而茂盛,顽强而充满生机。与城市的钢筋水泥地相比,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院子前的橘子树正值花期,浓郁的香味令人沉醉;旁边的梨树早已枝繁叶茂,绿绿的枝叶间隐藏着弹珠般大的果子;院角的樱桃树葱葱郁郁,却有些断枝落叶,樱桃早已被村子里顽皮的孩子摘去,倚在枝上的竹竿便是最好的见证;樱桃树下,杂草丛中一抹红,那是朱顶红开了,花瓣上带着露珠,娇艳欲滴。即使无人欣赏,它们也将生命绽放到了极致,令人肃然起敬。我不禁惊讶于眼前的景,更惊讶于我曾厌恶的土地竟成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意而令人向往。
遵照母亲的叮嘱,带上农具,来到地里劳作起来。家乡收蒜需要几道工序,先将蒜一株株拔起,然后用刀削掉蒜的根须,再用稻草将之扎成把,最后晾在屋檐下。我弯腰拔了一阵子便觉得腰酸背痛,舒展一下身子,继续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拔完了地里的蒜,直腰的那一刻非常艰难。顾不上酸痛的腰部,马上开始第二道工序,用刀削蒜的根须,削完了一堆堆小山似的蒜后,手磨起了水泡,旁边锄地的奶奶忙劝我停止劳作,但内心一个高亢的声音却叫我坚持。最终我忍着疼痛削完了所有的蒜,这样的场景瞬间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光。
那时家庭条件差,父亲外出务工,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重担。农忙时节特别累,自然我们也不能闲着,放学后便跟着母亲在地里劳作。虽然年纪小,但也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收玉米的时节,我们背着背篓顶着烈日在玉米地里穿梭,任凭玉米叶在手上划出无数伤痕;收稻谷的时节,我们顶着艳阳收割,任凭汗水湿透衣衫;收红薯的季节,我们背着背篓像蚂蚁搬家一般,移完一座又一座的红薯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不禁使我厌恶这片土地,厌恶土地上的生活,却不知土地诠释做人的道理像种子一样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
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不应消沉,更不能放弃,要学会坚持。坚持就有希望,坚持才会胜利。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曾两次复读。复读的日子特别艰难,既有经济的负担,也有学习的压力,但是通过坚持,使我收获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获得理想的职业,我曾破釜沉舟,辞掉工作,用心读书,认真备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用心耕耘,便不会被生活辜负。回想这一路的付出与收获,无不是土地给予的动力,锻炼的毅力。
如今再看这片土地,总觉得它是一位朴实的智者,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生存的道理。也得感谢这位智者以它的方式让我懂得了越难熬的人生越要坚持;懂得了自立自强,风雨中也要努力奔跑;懂得了努力奋斗去实现理想,挣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收完母亲种的蒜,一种付出后有所收获的满足感涌上心头,胜过了身体的累与痛。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片土地,也将带着它给予的精神走向远方。
审阅:高杰
简评:因为童年沉重的劳作,让作者对黑土地心生厌恶。多年以后,再回到这片滋养的土地,对黑土地有了新的感悟,由恨变爱!
作者:邓燕,喜欢文字,喜欢以我之手写我之心,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编辑:赵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