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梦中得句,说没见前人写过,连黄庭坚的名句都敢抢诗文说 2020-05-27 08:29:11
梦中得句,就是在睡梦中得到了诗句。你相信这回事吗?我是确信不疑的。古代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只有一个诗人这样说,那可能是在故弄玄虚,但很多诗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说明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了。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也是可以解释的,我们不是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我其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段时间天天看书,还想写点什么,睡觉时脑子里就总是莫名其妙地蹦出来一些零零碎碎的句子。
说到梦中得句,刘心武在这方面还闹过一个大笑话。1996年,刘心武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一文,讲述了自己梦中得句的经历。他说自己梦中得了一句"江湖夜雨十年灯",醒来觉得很有诗味,就赶紧拿笔写下。虽然很自得,但又怕意识深处与古人暗合,就查了查资料,翻来翻去没找到,就把这句当成自己的了,还决定凑成一首完整的诗。
刘心武这篇文章一出,就有读者指出了其荒唐之处,说这是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名句,你也敢抢?刘心武又将原文发表在报纸上,并在后记中回应,自己实在不记得什么时候读过黄庭坚这首诗,因为这确实是自己梦中浮现,所以不避"梦窃"之嫌。更可笑的是,刘心武还一本正经地说,这一句在黄庭坚的诗中是下联,自己愿意把它当成上联,下联会是什么,就等下次巧梦了。
我觉得刘心武很可能是读过黄庭坚这首诗,却忘了自己读过。如果是醒着作诗,写出与古人一样的句子,而自己确实没读过原句,这倒是不无可能。两年前的一个夏夜,室内太热,我便到外面散步,夜空很干净,有月亮,还能看到几颗星星,树林旁也有点凉风,虫鸣唧唧。我觉得很有诗意,就随便写了几句:"天清星欲滴,弯月如钩系。漫步林影旁,森森散凉意。微风抚琴水,波动星月移。虫鸣促夜深,且归宿处息。"
我每次写点什么,都怕早已被人写过,落了窠臼,就上网搜索,结果发现宋代有个不知名的词人写过一首《谒金门·真堪惜》,最后一句就是"天青星欲滴"。虽然是一字之差,意思却几乎一样,而我之前的确不曾读过这首词。我看了之后,还觉得"青"比"清"好,色彩很准确,更有画面感。
还有一次,我在夏夜听着虫声,想写一首现代诗,脑海中闪现出了一句"虫声繁密如雨",觉得这个比喻很妙。可是,一查才发现沈从文的《边城》里就有一句"虫声繁密如落雨"。而我看过这篇小说,并且不止一次,想必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在相似的情景中想起这样的句子。
醒着作诗,写出了与前人作品中一样或相似的句子,也就这两种可能,一是真的巧合,二是受了影响而当时不自知。既然如此,又何况是在梦中呢?梦中得句,会是纯粹的巧合吗?这个概率恐怕很小。至少刘心武梦中得句"江湖夜雨十年灯",不会是巧合。
刘心武梦中得此句,应该是梦到了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至少是相似的情景,不然又何以冒出这么一句来?梦是人的潜意识的反映,刘心武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梦到这样的情景?他很有可能是阅读过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记住了其中这一句,时间一长就忘了,其实还留在脑海深处,最终才得以在梦中浮现。
要说忘了前人的几句诗,也不算得丢人,毕竟看的东西多了,有时也难免记不清。但刘心武宁愿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说自己没看过,也不愿承认自己梦中得句是受了黄庭坚的影响,非要把这一句当成自己的原创。后来,他又说这是故意和大家开玩笑。你信吗?我是不信,不过,的确很好笑。
你对刘心武此事有何看法?你有梦中得句的经历吗?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