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四大闲事”之首——香道森雅艺术馆 2020-06-08 16:32:15

宋赞宁在《大宋僧史略》有这么一段话:
“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经中长者请佛,宿夜登楼,手秉香炉,以达信心。明日食时,佛即来至。故知香为信心之使也。”

这段话对香与佛教作了精辟的概括。解秽,去除污秽,令人喜欢闻。
佛教认为香是我们信心的使者,他负责传达我们的心意给佛。
所以有“香十德”,把感格鬼神摆在第一,完全符合佛教论述。
此外,香还有六事。

我们既然讲香事,什么叫香事呢?
我们一般不提香道,因为在中国,儒家讲仁义之道,仁者爱人,仁义才是道。道家讲阴阳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佛教,中观正道,不二法门。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敢称道呢?都是枝微末节。大道是什么境界呢?

茶能入道通道,通禅,香能入道,通道,通大道谓之道,无论从儒释道三个角度来说,都是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标,这个才叫道。
从这点来说,茶道不是道,香道也不是道。

日本人因为资源缺乏,对于难得之物都如奇珍异宝对待。日本不产沉香,过去只有财力雄厚的武将才有能力搜集一些昂贵的香木。

根据日本记载,日本的第一块沉香是从海上飘来的,被人发现后供养天皇。
据资料记载,此香“长3900px,重11.6kg,锥形,是日本最大的香木”,为一段有1300年以上历史的黄熟香。

在中国,这都叫“事”,是一件事,赏心悦目,生活情趣之事,不是什么大道,也不要去神秘化。
庄子说,道在屎溺间。道在哪啊,大小便里面。
庄子早就说了的话,道哪里都在。用佛教的话说,法性身遍一切处,这都是道。

头头都是道。同样,头头也不是道,否则,你咬一颗青菜就是在咬佛,因为那一棵青菜也是佛的法性身啊。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再讲香事。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学香事十五年的经验总结,所谓的香事,其实只有六件事。

第一,辨香之事。
分辨香,按照《俱舍论》讲的,分析是好香、恶香,是福业所得还是恶业所得,是对身体有利还是对身体有害,这叫辨香。

第二,选香之事。
选合适自己用的香来焚。
我的心意恭敬虔诚,哪怕一百块钱一根香烧一次,我的心意已经够了,烧完完了,而不用劣质香天天烧,烧一百天,给空气污染给PM2.5在作贡献。

第三,合香之事。
自己要懂得搭配,要会把不同的香修合在一起。这个比较难,好在古人的很多方子都在,我们都可以去学。
日本香有一个特点,就是合香,不是纯檀香,纯沉香。只有中国人才做纯沉香,纯檀香。

第四,焚香之事。
要会焚,会焚香可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老山白檀,白檀香,在焚以前,都要把它切割成一片片的薄片,透着光可以看过去的,一丝丝的,油分重的都可以渗出来。

这就跟修行一样,一点点切,一点点割,这是很虔诚的一个修行。
这就是香材的准备,焚香之事也不容易。
焚香不是一根香往那一插就叫焚香,没有这么简单,用什么香炉,怎么个拿法,烧的时候唱什么偈颂都有规定。

第五,赏香之事。
不光是味道,而是还要欣赏香烟的美感和各种焚香的乐趣。
香事活动的香道具太多了,有些东西没有香道具就做不出来,比如香烟的美,袅娜多姿,像香的舞蹈,这就要在香的特殊器皿当中才行。

第六,忘香之事。
学佛人五蕴皆空,一切都要放下,到最后这一步,就像禅宗的《牧牛图》。
人牛俱忘,你不执著于这些东西,超越它,放下它。饭我也吃,我不能不吃饭,就像禅宗说的,终日吃饭却好像没有咬到一粒米。

所以,整个香事是六个部分。辨香、选香、合香、焚香、赏香,最后忘香,真要学香道就要学这六件事。

一朝乾坤落定
半盏烟云沉浮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