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505|回复: 0
收起左侧

[跟课本学写作] 从鲁迅的两棵枣树,谈文学创作的静态描写技巧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掌舵的鱼1987 发表于 2020-7-3 2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巴西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巴西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从鲁迅的两棵枣树,谈文学创作的静态描写技巧原创 燕子的涛宝 2020-02-15 15:12:48
静态描写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所谓文学创作,就是作者把所看见的、所想到的,通过加工提炼,构建出一个独立的世界并用文字向读者呈现出来。在构建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作者需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之前,有必要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则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就曾提到过,先生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就阅读过不少美学方面的书籍。






当然,除了基础的积累之外,必要的技巧也不可或缺。下面,我将通过对一些名家作品的理解,分四个部分跟大家讨论静态描写的技巧。
静态描写之景物
静态描写最常见的对象就是无处不在的景物,所以,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是一个写景高手。
1,色彩
色彩是景物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我们对景物的第一感知。绝妙的色彩运用,不但可以给人留下刻骨铭心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它附着的景物更加鲜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色彩的文学大家。他在《野草》当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仔细赏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先生并没有着重于“形”的描写。而是通过血红的颜色和晶莹的白雪互相映衬,再通过“白中隐青”、“深黄”、“冷绿”这些丰富的色彩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看另一段: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
这段文字,先生以雪为底,暗绿为衬,红花如火,聊聊几笔就得如此鲜活之景,难怪顾随推崇说一笔一花。其实,先生曾自我评价说:
“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
即便如此,先生写景状物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完全不失大家水准,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先生对色彩的运用精妙绝伦。
说了鲁迅先生,我们再来看看刘鄂,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老残游记》。在这本书里,刘鄂展现了另外一种色彩运用的手法,同样妙不可言。比如:
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副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跟鲁迅先生用色完全是两种风格了,如果说鲁迅擅长在底色上点缀,那么刘鄂就是用大块的晕染取胜,色彩瑰丽,让人目眩神迷。
看到色彩运用对景物描写的作用之后,我们应该明白,即便我们对颜色不那么敏感,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酌情运用一些,肯定会看到一定的效果。






2,空间
这便是景物的第二个属性了,所有的景物都离不开空间的呈现。所以,恰到好处的空间感绝对能让景物更加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那篇《秋夜》因为两棵枣树而引发热论,很多人喜欢从修辞手法去解释这段文字,而我却比较关注其空间的转换。我们先看看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初读这几句话,可能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说“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即简单又明了。仔细品味过后,你就会发现,如果笼统的写墙外有两棵枣树,那么,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作者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感觉。






而且,你再结合后面的句子,就会发现作者根本就没有打算写枣树。作者由一株枣树所在的空间转移到还有一株枣树的空间,是为了下一步的空间转移而准备的———“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
同样精于空间转换的还有李叔同,且看这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就这么二十几个字,由长亭到古道,再到和芳草相连的天际、那延绵不绝的山外山。完全看不到繁琐细致的描写,作者只是通过空间的转换就完成了一幅凄清悠远的长亭送别图,让人情难自已。
在景物描写中,色彩赋予其美色,空间赋予其意境,两者缺一不可,如能合二为一,是为高手。






静态描写之人物
很多人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喜欢把外貌和性格人品联系起来,好像不这样的话显不出文章的深度。你是写文章,又不是看相,非得那么牵强干嘛,这种情况国外的小说尤其突出。一个人的外貌描写就是一个引子,给读者一个初步印象而已,人物性格品性应该是读者通过文章的情节自行判断,再通过脑补塑造出一个神形一致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既要保持一定的倾向性,又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
1,写意
我们最初的画本小说对人的外貌描写现在看来确实不算高明,差不多都是手如什么什么、眼如什么。比如《西游记》里面写女儿国国王: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
读起来确实没多大意思,反正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自行脑补一句:很漂亮、很美!也就过去了。
个人认为,在人物描写上,曹雪芹比罗贯中高出不止一点点。且看他是如何描写林妹妹的: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比较一番,你就会发现,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的时候,虽然还有话本小说的影子,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通过泪、病、灵性这三个相互交织的特质,一个鲜活的林妹妹跃然纸上。
再比如他写尤三姐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
这种手法跟国画写意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写实
写实的关键在于不能过份,避免流于庸俗啰嗦,惹人厌烦。
这个尺度张爱玲就拿捏得恰到好处,比如她写曹七巧“三角眼,小山眉”;写印度公主“影沉沉的大眼睛”;川嫦是“清炯炯的大眼睛,长睫毛”,这些都是三言两语,又非常传神。
如果把握不了这个尺度,就会像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里那样让人喜欢不上来:
他的脸像球一样圆肥,表现出羞涩、和善而温顺的神情;鼻子也很圆肥,上面全是青筋,表明他是一个好色之徒。
这样确实无趣。
同样是写实,沈从文大师就出手不凡,我们读一读他对翠翠的描写就知道了: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传神!!这样的女子叫人如何不喜欢?
作者没有从头到脚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详细描写,只是抓住那清明如水晶的一双眸子,一个乖巧从容的女孩形象就鲜活起来。这是作者在用心灵感悟世间万物之后,攫取其精魄灵魂呈现而来。
另外,恰当的运用衬托的手法,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有着神奇的作用。汪曾祺就是此道高手,比如他在《羊舍一夕》里,用一句“像个小马驹子”就衬托出一个身体匀称、挺拔动感的帅小伙形象。在《受戒》里写小英子母女三人的美貌就说: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虽然不曾直接描写她们有多美,可通过描写集市上那些人的反应,不难想象。






静态描写之动静结合
死气沉沉的东西是提不起读者兴趣的。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使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充满生机与活力。
“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
这是汪曾祺代表作《受戒》中结尾的一段,前面都是静景,但通过最后惊起的这只青桩鸟营造了一种余音袅袅的效果,让人回味。
鲁迅先生虽然很少写景,但他写景的时候,动静结合的手法也是精妙绝伦:
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来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可见,在静态描写的时候,恰当的运用动态描写,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寥寥数语,景物就鲜活起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无疑,动静结合是造境不二之选。






静态描写之情感
多数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为了说教于人,而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必须融入自身的情感,哪怕是静态的描写也须如此,才能打动读者。王国维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个方面我们要向古代先贤致敬,他们的借景抒情可谓已经达到了极致。虽然脱不开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可话说回来,如此高度类型化的题材,两千年来还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千古佳作源源不绝,其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得不服。比如苏东坡的《贺新郎•夏景》下半阙: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以花喻美人原本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题材,可苏轼在词下半阙句句双关,将美人心思跟花的形状巧妙融合———芳心千重似束,这即是花的形状,又是美人的心思。
当然,我们在融入感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对象,还要细细斟酌语言的运用以及运用的形式。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变得造作,像琼瑶剧里的马景涛那就不妙了。






最后:文学创作不是短短几千字能够说清的,即便是对景物或者人物的静态描写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更何况,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会随着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收藏
举报





67 条评论


评论





  • 超人小航航 4月前

    厉害,膜拜大神[祈祷]

    回复 ⋅ 1条回复9


  • 秋风140425477 4月前

    描写春天的燕子有多美。

    回复 ⋅ 1条回复4


  • 绿色小萆 4月前

    这是好文,[玫瑰][玫瑰]

    回复 ⋅ 1条回复4


  • 商用披萨培训 28天前

    两棵枣树是因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这种写法我们看起来怪怪的,而日本人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回复1


  • 皇极宫黄俊朗 2月前

    所以这是不是病句?明明说了雪中有单班梅花深黄的腊梅花,等下说但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明明是看到了,却又用仿佛看见,是不是病句啊,还有就算没有看到花开,所以仿佛看到也应该是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而不是眼前仿佛看见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巴西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巴西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15:11 , Processed in 0.232644 second(s), 5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