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上有三清西门吹水果 2020-08-04 13:05:34
完蛋,没吃早饭!
虽有小黄山之称,其实离黄山之秀美奇绝差得太多。还是来的不是时候?可去黄山也是暑假。一路狂奔,肚囊空空,心跳140+,汗出如浆,头晕目眩,途中已过五桥四亭一山庄。上山的除我再没其余,下山的只遇到一家三口和两个好像工人。一路攀爬,山间流泻而下的溪水,时隐时现,声音清脆,如小孩儿绕膝。昨晚研究攻略,说徒步从外双溪上山最为艰苦,然途中有补给。不知道是不是经此道上山之人太少还是新冠加持,沿途鬼影具无,山庄早已废弃,写着餐厅的房间里横放一张破陋的小桌,久已无人打理,里面靠山崖的墙角落置放一台锈迹斑斑的冷柜,狭小的空开里骚气十足,想必成为内急之人方便之处了。
溪水潺潺,山风习习,第一处摩崖石刻,上书:秀中藏秀,奇中重奇。一九八四年仲夏于三清梯云岭。北京###。草书鄙人不识,不知何人所书。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两个半小时,至梯云岭。终于有人跟我一起向上了
一路像蜗牛一样狂奔,才一半。
等车,老夫撤了,老夫还会再回来的!
上山有三条道,双溪在南,玉灵观和汾水在东。正巧我等车找的农家客栈以前就在山上开过店。老板娘大概四十几岁,躺在店里面几张木椅合起来的临时板床上,店门外一点是个五十多的老妇人。他们十几年前一起在山上开店打拼,现在店开到山下,依然在一起。他们热情地答复我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从双溪南门上去的那条道走了两个半小时,才到缆车站点,她年轻时也曾经走过,我们聊了许多山里的见闻,真是“同道中人”!另外两条道我只在网上做攻略据网友称,少有人走,不推荐,尤其汾水是原来最初上山的道路,古道,更加少有人问津,几乎废弃,估计有些地方早已不通。问及此道,老妇人竟然说她曾经走过,比现在年轻三十多年,她要去山上店里,就走的那条路。她早上七八点动身,下午两点多才到店里。山上的店一般都开在半山,没人开到山顶的,可见道路之崎岖。想那时候,几百里外的我家当地的人们,出行也多为双腿,平原地区可比山区幸福太多了。山里宝贝多,山里人经营人生,这两条腿却要付出更多艰辛。对于东边这两条常人少去踏足的进山道路,好奇心浓重又喜欢寻幽探秘的我,下次当会一探!
千里之外,人们说话很有趣,昨天去三清,那个的哥几乎所有句子都喜欢加上语气词“了嘞”,还要拖长了音,起初还以为这个老兄不太喜欢跟别人交流,之后到了山上遇到好些人说话也这腔调,一问几乎都是本地人,才意识到原来他们说话本就这种语调儿。除了“了嘞”,还有“哉”、“哎”,一律要拖长了音,第一声,微扬,像是唱歌好听。一想我们当地说话其实也是很多类似腔调啊,土话也有这些语气词拖长声音结尾,有时候与表达情感没多大关系,只是一种语言习惯而已。有些事,真是旁观更明白。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