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cd )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形容藏书多,不能形容橘子 B.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纷争经常发生。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不忘初心”这个词语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居“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榜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都应当初心、初心、初心,要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A .寻找 保持 牢记 B .寻找 牢记 保持 C .保持 寻找 牢记 D .保持 牢记 寻找 1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褒义词)般地冒了出来。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孔子及其弟子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孟子传为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20、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是 ( A ) A、《老子》 B、《淮南子》 C、《庄子》 D、《山海经》 2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音乐的性质 D、篇幅的长短 22、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是在( A ) A、建安时期 B、正始时期 C、东汉时期 D、太康时期 23、《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b )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2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25、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 B )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凤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26、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 B ) A.萧萧 B.翠翠 C.夭夭 D.三三 27、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 C ) A.《离婚》 B.《四世同堂》 C. 《骆驼祥子》 D.《鼓书艺人》 28、在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是( C )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张可久 29、“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D )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30、下列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B )
A.《 陈涉世家》 —— 司马迁—— 西汉
B.《 范进中举》——吴敬梓—— 明代 清
C.《 藤野先生》——鲁迅—— 《 朝花夕拾》
D.《 变色龙》 —— 契诃夫—— 俄国 3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明代 清
B.《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谢婉莹
C.《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法国
D.《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司马光——史学家 编年体 32、《漱玉集》的作者是( D )
A、晏殊 B、周邦彦 C、朱敦儒 D、李清照
33、陆游的号是( A )
A、放翁 B、醉翁 C、 笠翁 D、诚斋 3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B )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35、下列作品中作者与作品不相对的是( D ) A、贾谊《过秦论》 B、 李白《静夜思》 C、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D、 汤显祖《西厢记》 王实甫 36、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37、茅盾的代表作不包括( D ) A、《子夜》 B、《林家铺子》 C、《农村三部曲》 D、《激流三部曲》巴金 3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清代吴敬梓 B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智取生辰纲”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吴用智取生辰纲 C .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阅读理解 (一)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皇帝主持 C .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不同时,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D .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二)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 , 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C ) A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 .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 D .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 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 .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 .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母以哭子死
(三)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这和主创团队严谨的态度和六小龄童精湛的演技有关,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对孙悟空形象的大幅改造,也同样建立在艺术世界重构的基础之上。从视觉呈现角度看,这个艺术世界或许只是故事场景的“复原”,但任何成功的形象再造,必然伴随它所属艺术世界的基本规则及人物关系的全折改变。也只有这样,新的形象才能如鱼得水地演绎出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思考的精彩故事。 自“孙悟空”诞生以来,人们在这个经典形象上寄托着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对果敢、信诺,英勇、不屈等人性闪光点的由衷赞美。只不过,这种寄托经常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即便有时是对形象的变形,折射的也是心灵深处的呐喊。文艺是常为新的。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 (选编自胡一峰《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孙悟空的形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被注入截然不同的内涵。第二段为: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 B .孙悟空艺术形象不断被重构,是因为孙悟空这个形象具有复杂和多变的性格。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 C .对孙悟空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对孙悟空所属艺术世界再创造的过程。 D .人们在经典形象上寄托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是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是通过形象的变形来表达的”表述绝对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文章分析了多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孙悟空的不同形象,论述有理有据。 B .文章由“孙悟空”形象的重塑论及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规律,从个别到一般。 C .文章指出当下社会经典艺术形象再创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有其现实指向。“出现的许多问题”无中生有。 D .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具有指导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只有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多样的艺术理念影响下,创造者才能赋予孙悟空这个经典艺术形象以不同的面孔。 B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被观众认为最“像”,说明高度还原原著是成功再造形象的基础。“说明高度还原原著是成功再造形象的基础”理解错误,第四段为:这和主创团队严谨的态度和六小龄童精湛的演技有关,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 C .网络游戏《梦幻西游》里的孙悟空萌态可掬,得到受众认可,这是新的媒介形式对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影响。 D .没有背离艺术形象的基本性格,是动画电影《魔童降世》中颠覆性的哪吒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所谓“原物” 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 B .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 .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但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可考” D .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 .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 .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应该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 D .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 .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 .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 .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根据最后一段“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可见,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