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如果说,秋天是一幅淡彩水墨画,那么,九月便是最浓重的一笔。碧空如洗,zhàn lán高远。白云悠悠,自在piāo yì□草色渐黄, 。用心聆听秋的私语,秋虫呢喃,蛐蛐欢唱。给九月一个温暖明媚的微笑吧! 岁月不会gū fù你的每一次努力,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1.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 请给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3.在文中划线处写一个短语,使它与上文构成一组排比句,并注明短语类型。(2分) 短语: 属于 (短语类型) 4. 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 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补全下面的活动流程。(2分) 赛前准备→朗诵比赛→ →公布比赛结果 (2)你班李明同学朗诵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2分) 5.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7分) 阅读方法 | | | |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______①____ 第八回 _____②______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______③____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④ 智取 ⑤ | 若愚同学不小心把《水浒传》目录打湿导致字迹模糊看不清,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帮助他补全回目。 A 林冲棒打洪教头 B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C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D 林冲雪夜上梁山 |
【任务一·补全回目】(5分) 空白处依次填入的内容为①② ③④ ⑤ (①~③处根据右边的提示填序号) 【任务二·合作探究】 (2分) 小文同学在完成上一个任务时发现,对林冲的称呼不尽相同,于是他提出来可不可以将回目里的称呼统一改为“林冲”? 你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根据章回体小说回目的特点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____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可头·明月几时有》) ②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韩愈被贬之后,写下了“ ,肯将衰朽惜残年。”来表达自己忠君之心弥坚,给侄孙以勉励。(《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两句是:“ , ”。 二、阅读理解(60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7~8题。(6分) 苏幕遮①·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元代戏曲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竟成千古绝唱,请赏析划线句。(3分) 8.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9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⑤子公、阿宾、陶石篑、王静虚,均为人名。 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共两处)(2分) 石篑 兄 弟 同 学 佛 人 王 静 虚 至 湖 山 好 友 一 时 凑 集 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 (________) (4)从武林门而西 (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2.乙文中,表达作者迫不及待想游览西湖的句子是哪一句?(1分) 13.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内容方面的相同点以及情感方面的不同点。 (6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4—17题。(17分)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送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务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就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选自《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1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4分) 15.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2分)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 16.读第②段,说说本段说理的层次。(5分) 本段首先 ,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作为 论据论证分论点,然后运用 论证方法和 论证方法,进一步论证分论点;最后 。 17.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4分) 原句: 心得: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8—21题。(18分) 剃头匠 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阄,“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阄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18.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4分) 小学时,赵巍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差点打一架,老师帮他解了围→ ① →父亲临终,赵巍心里空落落的,留下那套剃具作为纪念→ ② 1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20.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21.有人说赵巍是小说主人公,有人说“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两种说法均有道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6分) 三、写作(65分,其中书写5分) 22.请以“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 参考答案 1.(3分)湛蓝 飘逸 辜负 2.(1分)句号 3.(2分) 例1;桂子染香 主谓短语;例2:明艳多姿 并列短语 4. (4分)(1)(2分) 评委打分(评委点评) (2)(2分)(示例)李明,再美的珍珠,埋在土里也显示不出它的价值。你的诵读这么好,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你说呢?(称呼1分,意思对即可) (3)(1分)例①让青春在诗歌中飞扬。②诗歌沟通你我,青春成就梦想。(标语) 5. 【任务一·补全回目】(5分)C B A 吴用 生辰纲 【任务二·合作探究】 (2分)“小文,不可以改(1分),这些回目全是两两相对的偶句,都对仗工整,平仄和谐。” (1分) 6.(8分) ①千里共婵娟 ②鸡声茅店月 ③静影成璧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3分)以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展示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使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从“长短句结合,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赏析,也可以) 8.(3分)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词句1分,情感2分) 9.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0(1)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里,怎么) (3)是日更定矣 (这) (4)从武林门而西 (向西) 11.(1)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山色葱绿,宛如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宛如美人的粉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 12.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13. (6分)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是写景游记,都描写西湖的景色(2分) 情感上的不同点: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遗世独立、清高自赏的高雅情趣,遇到知己的喜悦,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志趣。(2分) 《初至西湖记》表达的是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2分)。 附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 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如饮醇酒;水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不觉已经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都做不到,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经过净寺,寻找到阿宾以前住过的僧房。取道经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来。大致领略,没有全部赏玩。第二天早上得到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的同学、信佛之人王静虚来到,湖山的好朋友,一时都聚集齐了。 14.(4分)①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②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15. (1)(2分)喧嚣,本义指声音杂乱,不清静。这里是指炫耀自己的成就。 (2)(2分)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 16.(5分)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 对比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 17. (4分)【示例】原句: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就会更为清朗、清爽。心得: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干净,那么我们国家自然会民风淳朴,政治清明。就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每个人都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最终我们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18.(4分)小学时,赵巍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差点打一架,老师帮他解了围→高中毕业,赵巍接到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亲心里很遗憾→父亲临终,赵巍心里空落落的,留下那套剃具作为纪念→新冠肺炎期间,赵巍给死亡的流浪汉理发,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19.(4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分)。逼真生动地刻画了父亲既为儿子感到高兴、欣慰(1分),又想到自己剃头匠这个职业面临无人继承,手艺将要失传时的无奈、痛惜、自责的复杂心情(1分)。 20(4分)(1)使事件切入自然,小说开头写父亲拿着剃刀为人服务及赵巍小时候抓阄提着剪子不松手事件,引出父亲希望赵巍学剃头,而赵巍却不愿意学的矛盾,自然展开故事。 (2)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结构紧凑,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文中多次以剃具为引子,自然回忆、插叙有关父亲的内容,如喝醉酒、过世等,使小说内容既丰满又重点突出。 (3)使故事有余味,有波折。围绕剃具,叙述了赵巍与父亲关于“是否做剃头匠”的矛盾冲突及封剃具与解封剃具的故事,使故事曲折生动。 (4)是情感的寄托及传统文化、奉献精神的象征,具有表达情感、揭示主题作用。剃具象征了父子两代人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还体现了赵巍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1(6分) 赵巍是主人公,小说主要篇幅都是在表现赵巍这个人物。小说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赞扬了平凡人物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尊重生命、关爱别人的仁爱品质;引出了如何看待职业、如何尊重生命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3分) 父亲是主人公,本文题目是剃头匠,对父亲这个人物既有正面刻画,又有侧面描写。父亲身残志坚,热爱自己的职业,且尊重生命,勇于为死者修容。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如何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3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