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构句公式帮解语法试题高祖南向坐2020-02-27 22:35:26
汉语构句公式帮解语法试题
在初中语文试卷中,语法一直是比较重要的考点,同时,也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条办法,对学生的学习、答题有帮助,即,运用现代汉语句子常见六种成分的构句公式来解决部分语文试题。六种句子成分的构句公式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个公式只要深入领会并熟记,能够解决下面这些语法试题。 一、解决语法基础选择题。 1、判断词性。 大家都知道,汉语词类一共有12种,我曾总结一个顺口溜来辅助记忆这12种词类:两代明星练街摊,拟扶助冬树。这两句顺口溜与词类名称的对应关系是:两(量)代(代)明(名)星(形)练(连)街(介)摊(叹),拟(拟声词)扶(副)助(助)冬(动)树(数)。 在句子成分的公式中,每一种句子成分,在大多情况下,会有相应的词来充当。具体情况分别是: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而最常见的则是名词或代词;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最常见的是名词或代词;定语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最常见的是形容词;状语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而最常见的就是副词;补语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这样一来,我们只要知道了句子成分最常见的由什么词来充当,那我们在判断句子中某词语词性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它在句子中所担任的何种成分来帮助判断。 实战演练: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松散”,在句子里做的是谓语成分,而谓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于是我们把“松散”判断成动词或形容词,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再结合形容词的判断方法,就是可以在其前面加一个“很”来修饰,“很松散”,能讲通(当然,虽说“很”也可以加在某些动词前面,但那也只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前面,如“很想念”“很尊敬”等等。)于是我们最终把“松散”判断为形容词。 2、判断短语类型。 现代汉语常见的短语类型有5种,分别是:主、动、偏、后、并。“主”是主谓短语,“动”是动宾短语,“偏”是偏正短语,“后”是后补短语,“并”是并列短语。 在判断短语类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充分结合句子六种成分的构句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来加以判断。 众所周知,判断短语类型的关键是理清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主谓短语前后两部分的逻辑关系是主语+谓语的关系;动宾短语前后两部分的逻辑关系是谓语动词+宾语的关系;偏正短语前后两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定语+主语/宾语的关系,另外一种则是状语+谓语的关系;而并列短语最易判断,因为只是同词性的几个字词并列而已。 实战演练: 思维敏捷是主谓短语,名词“思维”做主语,形容词“敏捷”做谓语,因前后两者为主谓的语法关系,于是判断其为主谓短语。 记住历史是动宾短语,动词“记住”所支配的对象是,做宾语的名词“历史”,于是判断其为动宾短语。 我的书包是偏正短语,前后两部分可以看作是句子中定语+主语/宾语十的关系;十分伟大也是偏正短语,副词“十分”来修饰形容词“伟大”,一块蛋糕也是偏正短语,“一块”来限制“蛋糕”,“十分伟大”和“一块蛋糕”这两个短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都可以看作是状语+谓语的逻辑关系,于是判断它们都属于偏正短语。 去了两回是后补短语,“去”和“两回”分明就是谓语动词+补语的语法关系;吃得饱也是后补短语,因为“吃”和“饱”二者之间也是谓语动词+补语的语法关系。 3、判断句子成分。 判断句子的各个成分、寻找句子的主干,完全可以参照句子六种成分构句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来解决。对于寻找句子的主干,我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定状补,是妆扮;剩下的,是主干;而解析一个句子的成分结构,只要用缩句法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其余的就是起妆扮作用的定状补了,依照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常规位置,就完全能够将它们一一锁定。 二、解决文言文中的选择题。 1、词类活用选择题。 在古文中,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受“情势所迫”,某些字的词性必须“变身”为另一种词性,才能符合它所处位置而必须担负起来的“语法责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字本属于形容词,但在这里的“私”字后面跟了个代词“我”,因此“私”必然要活用为动词,而结合整个句子之意,“私”字可解释为谓语动词“偏爱”;再如蒲松龄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里的“犬”字位于谓语动词“坐”之前,根据句子成分构句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它必然要进行“变身”,由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像犬似的”。这样的例子当然有很多,在这里不再列举其它。 实战演练: 《韩信将兵》中,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句子中的“将兵”和“将将”两词中的前一个“将”字,皆处于谓语的位置,那么它们就必须担当起做谓语的“重任”,于是就必然要活用作动词;再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面的“复前行,欲穷其林”,句子里的“穷”字是形容词,虽说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但因其后接了宾语“其林”,于是这里的形容词“穷”就必须活用作动词“穷尽”,结合句意具体可译为动词“走完”。 2、虚词解释、用法选择题。 比如虚词“而”的用法,一般来说最难判断的是表顺承还是表修饰,其实从句子成分入手,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久而不去”意思是“久久地不离开”,这样一看,“久”和“去”之间是状语+谓语的语法关系,因此“久而不去”的“而”是表修饰;再如“朝而往,暮而归”,意为,在早晨上山,在傍晚返回,很明显,它们前后也是状语+谓语的修饰关系;再如“笑而遣之”“笑而止之”都属于这种情况,其中的“而”都是表修饰。 实战演练: 在文言文阅读习题《歧路亡羊》中,设置了一道判断“之”字用法的试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久之,目似瞑(《狼》) 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中的“之”位于定语“杨子”和主语“邻人”之间,只能解释为助词“的”;再看选项A.何陋之有,此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显然,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构句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此句是将宾语“何陋”放到了谓语动词“有”的前面,于是这里的“之”字判断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B项里的“之”字因其位于谓语动词“策”(鞭打之意)之后,于是这个“之”字解释为做宾语成分的代词“千里马”之意;C项里的“之”字位于定语“水陆草木”和中心词“花”之间,故判断其为“的”意;最后来看选项D,时间副词“久”,根据语法功能其后不能接宾语,这里的“之”字只能解释为:只是做音节助词,没有实义。 3、判断特殊句式题。 所谓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句式,其实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来说的,即,是否为特殊句式,其标准就是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于是,句子成分构句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在这个试题上照样好用,尤其是倒装句的情况。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意为,“你不聪明很严重了”,一看就属于主谓倒装;再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现代汉语解释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即,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这是明显的定语前置;而“其两膝相比者”是定语后置,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述语序为,“其相比两膝者”。 实战演练: 在文言文阅读习题《颜渊论御马》中,“东野毕御马于台下”一句,介词“于”之意为“在”,于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讲话顺序应为“东野毕于台下御马”,即,介词短语“于台下”做了后置的状语,于是“东野毕御马于台下”一句,解题结论是:倒装句。
汉语构句公式在帮解语法试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视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