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字是韩国的!透析民族自卑心催生文化“放大镜”原创娃娃脸的肖叔叔2020-12-06 11:09:00
“汉字并非中国文字,而是我们祖先东夷族创造的、我们的文字。 中国学者也承认这个事实,只有韩国不知道。” 2011年,韩国语言学“泰斗”、仁济大学教授陈泰夏一席话,掀起了韩国“夺回”汉字的文化闹剧。 一时间,韩国舆论对中国“霸占”汉字口诛笔伐,保守媒体开始怒斥中国: 把汉字还给我们。 从仓颉造字开始,就存在于中华大地的汉字,被韩国历史发明家“抢走”了。而由于韩国学者的说法太过离谱,众多中国网友都不知道如何用汉字回应,纷纷打出了: ????
韩国为何一面在去汉字,一面又在竭力“证明”汉字是韩国发明的? 这背后,便是自朝鲜战争之后,韩国文化愈演愈烈的撕裂。 历史上,韩国始终是中原王朝的藩属,是弱势文化体;而在民族主义勃兴背景下,骨子里的民族自卑心,催生出了文化“放大镜”—— 既然身为小国的现实改变不了,那我们可以让祖上“阔”一下! 这种阿Q精神蔓延开来,于是,在韩国文化界,形成了“发明历史”的风气。汉字不过是冰山一角,相似的还有孔子是韩国的、端午节源自韩国、没有汉服只有韩服等等。 那么,作为专业的历史发明家,韩国如何发明这段“韩国创造汉字”的历史的? 本着“不骗人、但要会防骗”的态度,我对韩国发明历史的方法论做了梳理,与诸君共探讨。
第一,归谬:对史实国污名化在陈泰夏的叙述中,汉字并非汉族创造的文字,汉族没有创造文字,不信?你看汉朝时也没有“汉字”这个名称。 换句话说,汉字不是汉族的,汉族没有文字,因为汉朝甚至连“汉字”的说法都没有。这种历史视角下的刻舟求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汉字”这个称谓是今人给汉字的称呼。在上古时期,它用的是小名甲骨文、金文等等。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不能说改了名,东西就不存在了。 史实诬告行不通,那就重新追溯血缘。 于是,韩国人认了祖先东夷人,称甲骨文是东夷人发明的。那么,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自然是韩国的文化产品。 在林语堂、王玉哲的考证中,确实有个说法:汉字渊源与东夷人有关。但是,且不说韩国人认祖认得对不对,单是这个“夷”字,就暴露了一切。 因为在汉字体系中,“夷”与“蛮”,都是中原王朝对异族的称呼。难道那个时候强大的中原王朝就被夷狄文化征服了?荒谬!
第二,翻供:否认去汉字化在韩国人“发明汉字”的言论提出之前,韩国已经奉行了数十年的去汉字化政策,发明韩语(即韩国版汉字拼音)的世宗大王,也被抬上了“世界圣王”的位置。 如何在重新拥抱汉字的同时,又使此前去汉字化的行为合理化? 韩国人翻供了。他们痛心疾首地指出:“将汉字当成外国语的做法实在是无知的自暴行为”。 按照陈泰夏的说法:“汉字与最科学的韩语是一心同体,是韩国语的两个翅膀,拥有如此理想的语言结构的国家只有韩国一个。” 可是,韩语的创造,是世宗大王用以普及汉字及汉文化的,换句话说,韩语是汉字的附属语。但在陈泰夏的翻供中,汉字成了韩语的附属语。 这既实现了“发明汉字”的文化企图,也照顾到了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但这种翻供实在无力,因为六百年前,韩国的世宗大王就道明了韩语的来历: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语言而终不得申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使用焉。” 说白了,《训民正音》28个字母,是为了扫除文盲、科普汉文化所用的拼音。 陈泰夏所说的“最科学的韩文”的发明和使用,已是汉字诞生三千多年后的事儿了。
第二,迷失:语言背后的民族性语言是连着民族精神的。 韩国对汉字“苦心孤诣”的抢占,不只是对汉文化骨子里的仰慕,也是对自身民族定位的迷失。 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逐渐混血而成。中华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汉字作为文明的载体,也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到蜕变。 文化是动态演绎的,这背后,又是不变的民族性。 汉字的生命力,不止是文字本身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使用汉字的民族——汉族的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才是汉子背后的文明价值。 敬天法祖,所敬的、所法的,是民族精神,而非强行发明不属于自己的文化。韩国的舍本逐末,又何止是在汉字?他们渴求优质的文化遗产,弥补民族精神的空虚,却始终在构筑一个虚幻的梦。 不过,好在他们是认真学过汉字的,还知道“寡廉鲜耻”的意思,或许,就此知止了。 也或许,他们不懂,仍穿着那件“皇帝的新衣”,沾沾自喜。
参考资料: 1、 王宇信:关于《韩知名学者称 韩国人祖先发明汉字》的质疑 2、 辛司可:《韩知名学者称韩国人祖先发明汉字》
收藏
举报
537 条评论
评论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