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不如白起,灭国不如王翦,威望不如李牧,廉颇为何能称名将?原创飞鱼说史2019-06-25 15:43:29
文|飞鱼说史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战国策·原序》
战国,硝烟四起,战争已是常态。 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师出有名的战争也好,师出无名的战争也罢,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的诸侯国,已成为必然,毕竟战乱和纷争太久,就会需要一个终结者。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其余诸侯不断衰弱已经成为了大势,如果说此时的诸侯国还有一个能在军事上抗衡秦国的话,它一定是赵国,也只能是赵国。
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和王翦属于秦国,李牧和廉颇属于赵国,仅仅从这点讲,两国已可以平分秋色。 那么问题就来了,攻城不如白起,灭国不如王翦,威望不如李牧,廉颇为何能称名将? 廉颇未老尚能饭,跻身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老将,也并不是只会负荆请罪,我们就来看看廉颇到底有什么本事。 黄金搭档,一心为赵。公元前279年,秦国为了全心全意攻打楚国,就想着笼络住背后的赵国,于是秦王邀约赵王在渑池举行会盟,面对秦王不怀好意的邀请,赵王很是畏惧,去吧,有被秦国囚禁的风险,不去吧,又会被其余诸侯看不起,所以不能不去。 但此时的赵国有一对黄金搭档,蔺相如和廉颇,在他们的谋划下,蔺相如陪赵王赴约,廉颇率领大军在国境界准备接应,计策已定,就要出发之时,廉颇却叫住了赵王。
廉颇对赵王说:“大王,我算了算时间,你去赴约来回用不了30天,30天你回来了最好,你回不来请允许我立太子为赵王,这样秦国就不能用您要挟整个赵国了(《史记》记载: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赵王听到这,那叫一个气啊,我还没去呢,就算计着我回不来该怎么做,但一想廉颇这也是为了赵国好,就同意了廉颇的建议,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廉颇在国家大事上,想得很周到,处处以国家为重,渑池会盟的结果,我们就不再赘述,因为初中课本里已经学过。 负荆请罪,转战四方。渑池会盟之后,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利,被封为丞相,这让廉颇很不爽,就处处想找蔺相如的麻烦,毕竟行伍出身性子很直,接下来就发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一个故事,负荆请罪,过程亦不在赘述,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廉颇很直,此后这一文一武陪伴赵国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 那么负荆请罪之后,廉颇做了什么呢?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为赵国四处征战,那么廉颇的战绩有哪些呢,东破齐,南败魏,西败秦,可以有廉颇的赵国,是威风八面的。
公元前276年,赵国楼昌进攻魏国的几城,结果没有攻下来,廉颇再次发兵进攻,夺下了几城,几年后,秦赵爆发了阏与之战,秦军被赵奢打的落花流水,秦王很不甘心,于是发兵进攻几城。 廉颇立即去救援几城,结果大败秦师(《战国策·赵策》记载: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由此可见廉颇带兵打仗,当真是顶呱呱,当然这不是他最辉煌的时刻。 长平被撤,鄗代显威。公元前260年前后,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爆发了,此时赵惠文王已经去世,赵孝成王继位,廉颇作为老一辈的功臣,赵王对他自然有芥蒂,在长平之战前期,几次小型战役之后,廉颇知晓了秦军不好打,于是转为防守战。 廉颇愣是凭借着并不坚固的城防,让秦军不能前进一步,消耗战秦赵双方的统治者都不想打,因为这样的对阵太烧钱,于是乎,秦国开始再次运用反间计,让赵王把廉颇从长平战场上撤了下来,换了赵括上去,这一换赵国40余万大军全军覆没。
没隔多久,秦国又对赵国邯郸发起了进攻,在一系列的因素下,秦国未能攻下邯郸,但是邯郸几乎灭亡,趁着这个缝隙,燕国又来进攻赵国,屋漏偏逢连阴雨,赵国又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此时,赵国实在没有将军了,只能再次启用老将廉颇,廉颇带领数十万老弱残兵,抵抗燕军的几十万大军,结果廉颇竟然打了一个“大破之”的打胜仗,可见廉颇并不是只擅长防守战,他能够根据战场上的局势做出最有利于战争的战略转变,不愧于名将之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场漂亮的仗打下来之后,廉颇声威大震,被封为信平君,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赵孝成王去世了,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看着这个老将又不顺眼了,就决定把廉颇给撤掉。 廉颇一看自己为了赵国奋斗一生,到老了竟然又被撤掉了兵权,于是起兵攻打赵王派去接替他职位的乐乘,结果把乐乘打跑了,自己也跑到了魏国去避难去了。
秦国看着没有廉颇的赵国,对其加紧了攻势,朝中又无人可领军,年轻的赵王又想到了廉颇,就派使者去看看廉颇老了没有,想把他接回来在给予重用。 结果这位被郭开收买的使者回来报告说,廉颇挺能吃的,一顿饭能吃十斤肉,只是和我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史记》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不能打了,于是放弃了召回廉颇的打算。 飞鱼说:廉颇未老尚能饭,跻身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老将,不是只会负荆请罪,为赵国征战一生,数次解救赵国于危难,被猜忌之后还想着继续为赵国效命,可是却无法实现,廉颇在魏国也不受重用,后来又到了楚国去,但是他却思念带领赵兵的日子,再也没有建功立业,直至在楚国去世。
爱国的廉颇晚年的遭遇,也从侧面印证了赵国上层的政治已经腐朽到了骨髓,赵国朝堂已经被小人牢牢把持着,廉颇因为小人不得被启用,后来的李牧也因为这个小人被杀害(这个故事我们下次再讲),其灭亡也成为了必然。 攻城不如白起,灭国不如王翦,威望不如李牧,廉颇为何能称名将?我们对于廉颇的印象其实是被教科书给固定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让我们以为廉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其实廉颇有勇有谋,名将之称,他也当之无愧。 在您的印象中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您还知道关于廉颇的哪些事迹了,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举报
276 条评论
评论
寂寞行者3月前
赵国亡国,廉颇难辞其咎,在长平之战中,廉颇采取守势,致使赵国与秦国比拼国力,四十多万赵军被困在前方营垒不得动弹,国内老弱妇孺不得不下田劳作以资军用,最后国力耗竭,即便不换赵括掌军,赵军被拖死也是早晚的事。反过来说秦国,自从实行商鞅的军功爵制度以来,国力大增,又攻取了巴蜀大粮仓,粮食足够支撑,最大的困难是粮食运输问题,而赵国是无粮可运,这个时候,胜负已定了 回复 ⋅ 86条回复12
手机用户6272344612011月前
廉颇不是今天人们才评说的战国四大名将,而是古就有之;赵括也不是今人所说的纸上谈兵,也是长平的杰作。不知现在人咋的了,说廉颇平庸之辈,赵括乃世之名将。夸夸其谈,只不过为了博世人之眼来显自己的博采多学,独到之处 回复 ⋅ 14条回复62
鹰视狼顾三马食槽5天前
当时的赵国国情需要廉颇,需要一个经验丰富善于防守的大将,这就跟天数一样,秦自孝公以来一直到始皇帝没出过一个昏君,都能看清局势,任用贤臣,像商鞅,张仪,范睢一直到李斯,天下大才都在秦国施展抱负。反观六国,也就偶尔出个明君,国力稍涨就被继位昏君打回原形,如果六国也像秦国,各个都是明君,秦国没有机会统一六国。 回复 ⋅ 1条回复1
吃我一棍2019年6月25日
白起歼灭战,李牧游击战,王翦稳攻,廉颇强守,当然这是国情决定的,秦强赵弱,因而各有特点,不能武断认为这四人就有排行了,你把白起与李牧换个时空,白起照样被赵王杀了,同样的王翦与项燕掉个位,王翦也会败,国力不成正比了。 回复 ⋅ 7条回复59
梦中谍影2019年6月25日
起翦颇牧各有各特点,只是白起综合而言最为突出。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6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