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481|回复: 0
收起左侧

[方法策略] 初中文言文虚词运用方法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21 名

发帖:NO. 127 名

在线:NO. 120 名

水凝寒 发表于 2022-12-19 2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初中文言文虚词运用方法 东方剑胆 2010-11-14   |  510阅读  |  53转藏



已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 “胜过”。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者】
1、代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语气助词,可不译。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且】1.用作连词。 且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
【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乎】
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与】1. 作虚词用。
(一)解释为:和、跟、同。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例句略。
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初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例(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三、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四、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天子为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81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18:37 , Processed in 0.317688 second(s), 5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