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同学李培战2021-01-19 09:22:40
文/张晞哲 这几天借着假期,我拜访了我的同学,一位20年前到深圳创业的初中同学。当时他已经挂职任副县长了。眼看仕途辉煌。忽然间,辞职了。去深圳了。去佳兆业做了老总。工资从两三百元,一下子长到两三万元。 难怪呢,辞职,当然是当时最佳的选择。现在的他,不喝酒不抽烟,身高一米七五,体重六十五公斤。每周驱车两个小时,去乡村做司法志愿调解员,雷打不动,已经十一年了。他从来不会晚上十一点以后休息,坚持每天跑步五公里,过着近乎半修行的生活。他很自由,很轻松,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平平淡淡,怎么也不像已经财务自由了的成功人士。
现在他创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搞城市更新工作。据说,业务量很大,都是冲着他业内专家的名气去的,小的单子他还不做呢。讲一节课也要20万元起步,带着两个法学研究生,他有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证书,是法学院的名誉院长……混到今天这样的有模有样,他是如何走过来的? 实际上,他的家族是非常有根基的。在民国时期,他的祖父已经做到了中将。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大学毕业,他的舅舅舅妈姑父姑母都是大学生。在一个大学毕业生云集的家族,他却因为家庭的原因不能安心上学。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被学生们推到课桌上,画着猪八戒的脸谱接受批判。上到高二,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辍学了。劳动了一年时间,忍受不了劳动的艰苦,实在是不甘心,他又重新回到学校,和我们同班,上初三。目标就是考上中等师范学校。 老大哥和我们这些小学弟妹们一起混,他内心地煎熬、他所吃地苦、他所付出地努力,哪是我们这些懵懂少年所能领悟的。但是天不随人愿,考试分数出来了,我们这些小屁孩纷纷上了中专中师,虽然他考得也不错,上了重点高中,但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怎么也忘不了。 这时候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一下子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吃起了商品粮。他上了重点高中,完全是自己东挪西借的筹钱。这时候他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怎么办?好像是祖先留下的银圆解决了问题。每到艰难时刻,翻箱倒柜地找出一块银圆,黑市卖掉;每到关键时刻,悄悄的卖一个银圆。如此坚持了三年,他的奶奶变戏法一样的支持自己的孙子读书。参加高考他是怎样地诚惶诚恐,怎样地望眼欲穿,但是又一次,他落榜了。和他同样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些初中同学,无一例外的考上大学大专,他灰不溜秋地回到村里,回到家里,掂起锄头狠命地挖地。汗流浃背的他,就是要再补一年。补习,他很难,家庭更难。但是不补习又能怎样?接受这样的命运?在这个关头,他初中校长的舅舅硬是拿出了五十元钱,资助他。就这样,第二年他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
四年的努力,很顺利地分到了省委机关。参与了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也成为县处级后备干部,派去县政府挂职任副县长。省委政法委书记也看上了他,要他去做自己的秘书。《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都发了他的文章。仕途辉煌,前程似锦,好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但是,他辞职了。因为穷、还是因为这个平台不够……? 人生就是这样,不能复盘返工。当年和他一个办公室的,已经被抓了进去,判了20年。假如他也走这条路,因为穷,会不会早进去了?他笑着说,真地很难说。那一会儿辞职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穷。辛辛苦苦没黑没明加班加点,二三百块钱,买不了房,家里子妹多,孩子上幼儿园都难。怎么办?到深圳工作,仅仅干了一年,干脆辞职。太穷了。你想想,二三百块钱,一下子两三千,辞职后拿两三万,十倍一百倍呀,我的人生从此改变了。同样是辛辛苦苦,没黑没明,但是家庭受到了很好地照顾,孩子受到了最好地教育,老婆做了全职太太,她在家里可以好好地照看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只为了能挣更多的钱,用自己的辛苦和智慧挣更多合法的钱。 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感慨地说,我发自肺腑的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小平同志。没有他老人家,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的这些地富反坏右的孩子怎么能够上大学?这个小渔村怎么能够一下子变成国际大都市?我们哪有这么多样的人生选择? 选择再多,你也要有能够选择的本钱。他接着说,智商决定层次,情商决定发展,自律才能长久。假如你是小学初中毕业,那么你配置资源的能力仅仅局限于你们村,你们的社区巷道。假如你是高中毕业,那么充其量你在你们的镇上干个营生,混碗饭吃。假如你是大中专毕业,那么至少你会在县上挣份薪水。你是硕士博士,又很勤奋努力,那么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打拼,从事你想要的工作,彻底改变你的生活。选择的能力造就了你的人生。一个有选择权利的人,是一个有实力的人,是一个不愿因循守旧终了残生的人,是一个不断折腾不愿意成为那只温水青蛙的人。 四十年了,我的同学,有的毕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有的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山沟沟里边走了出去,走进了大都市,走出了国门。有多伦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教授,有小学校长省级教学能手,也有身价亿万的企业家……他们有高智商,但是更有不懈努力绝地求生的冲劲,有延迟享乐逼自己一把的狠劲,有严以律己绝不苟安一隅之地的拓荒牛的韧劲。他们不愿向命运低头,他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磨砺自己的肉体与灵魂,要彻底改变自己不堪的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成就人生,自律铸就辉煌。不甘平庸,不甘贫穷,不甘人后。他们的血液里活跃着创业创新,敢做敢为的因子。在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他们都会干出一番事业来的。他们是一群不甘寂寞的人,他们是一群不甘落后的人,他们也是一群敢作敢为的人。 当然那些留下来的同学,留在家乡建设的同学,也不一定就平庸。人各有志。每个人都会最佳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你有能力改变,但是你不去做这样的改变,好吗?你有那个想法,你竭尽所能努力去争取了,也天随人愿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就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不就是我们趋之若鹜、孜孜追求、不懈向往的人生吗? 当然有人批判这样的人,说他们是名利思想严重,自私的人。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看,这些不懈努力,不断折腾,敢想敢为的人,是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人。那些守着本分,守着家乡的人,虽然对社会也有贡献,毕竟因为未曾竭尽所能不懈奋争而稍稍有所欠缺。所谓的平民精英,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他们荒废了自己的潜质,埋没了自己的天分,对社会的贡献没有可能的那么大。这样的人固然有可贵之处,但多少也令人叹惋。
回顾自己的一生,和我的这位同学也有殊途同归之处。走了一条不断奋斗的路。生命终有终结,但是人生永无止境。你的生命终结了,你留下了什么?你有多少东西可以给后人以资镜鉴、以资引领、以资激励? 分手的时候,老同给我推送了——十点听书,懂你想听。你好,今天为你准备的书是《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也是一生,他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呢? 同学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也是一生,同学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呢? ……“过往不纠,当下不负,未来可期,我们要读书,但不要死读书;对自己严要求,但不是非得做苦行僧,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7日《渭南日报•黄河周末》2021年1月8日《渭南日报》第七版。
作者简介 张晞哲,公务员,五十岁,喜爱舞文弄墨,常常不知所云。孜孜以求不辍,愿学步于邯郸。 来源:《陕西文谭》微信公众号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