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车,为什么都宽?原创2021-01-16 10:01·萝卜报告
目前能量化车内空间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中国消费者尤其在意,且能直接决定后排乘坐空间的轴距。而另一个参数则是大家比较陌生的“轮距”了。就像轴距一样,轮距不仅会影响车内空间,同样还会对车辆的行驶特性和极限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今天,我就来为大家透彻地剖析一下轮距的“工作原理”!
就像“轮距”的字面意思一样,它代表着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的是,这个距离并不是左、右两条轮胎最远端的距离,而是左、右两条轮胎中线之间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一台车的轮距越大,车身往往也就越宽,理论上内部的横向空间也就越宽敞。同时,一台车往往都会拥有两个轮距数据,它们分别是前轮距和后轮距。
可实际上,更宽的轮距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更充足的车内横向空间,因为车门厚度、中控宽度,甚至是座椅宽度都会对车内的横向空间造成影响。所以对于空间而言,轮距并不像轴距那样能直接量化空间。但对于一台车的操控而言,轮距可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了!
当我们知道何为“轮距”后,不少读者应该就已经能猜到,更宽的轮距能提升车辆的操控了。但更宽的轮距究竟是如何提升操控的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我会用一个相对理想化的例子进行讲解。
既然轮距代表了左右轮胎中线之间的距离,那么对于摩托车或自行车来说,它们自然就不会拥有轮距了。与汽车拐弯,车身会向弯道反方向侧倾不同,摩托车要想正常过弯,那骑手势必要向着弯道方向压弯才行。因为如果骑摩托不压弯,单纯通过转动车把来拐弯的话,那摩托车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外倾倒。所以压弯的这个动作,实际上就是车手利用自身和摩托的重量,通过向内倾斜,来抵消掉因为轮距为零所带来的向外侧倾,从而避免车辆向外侧摔车。
除了两轮摩托车外,像是比亚乔的倒三轮摩托车也会因为两个前轮之间轮距过小的缘故,需要借助压弯的动作来通过弯道。只不过相比于轮距为零的两轮摩托车来说,倒三轮摩托车的压弯角度显然就不需要做的那么离谱了。
而对于前轮轮距接近汽车的庞巴迪倒三轮而言,由于侧倾程度很小的关系,所以在过弯时就不再需要利用压弯来抵御车辆侧倾了,完全可以按照机动车的方式去驾驶。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从两轮摩托车到庞巴迪倒三轮,正是得益于前轮轮距的增加,所以车辆的过弯方式也从需要用压弯抵御侧倾,变为可以直接通过转动车把,将抵御侧倾任务交给外侧车轮来完成了。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在不改变悬架几何的前提下,如果一台车的轮距越宽,那么这台车的侧倾也就会越小。并且由于侧倾变小,车辆外侧车轮过弯时受到的重量转移也就越小关系,那么外侧车轮的极限也就会越高,最终提高车辆的弯道性能表现。
也就是说,随着车辆轮距的增加,不仅能提高车辆的抗侧倾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比如代号F80的M3的前轮距是1603mm,而同时期的普通版本3系前轮距却仅有1543mm,整整差出了6厘米!虽说二者之间悬架调校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还是可以从侧面看出,轮距对于车辆操控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也难怪跑车的车身宽度为啥都会如此夸张了!
从上文来看,增加车辆轮距能够轻松提升车辆的操控性,那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为何汽车厂商并没有在普通民用车上使用这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增加轮距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在不改变悬架几何的情况下,一台车的轮距越宽,那车辆的转弯半径也就会变得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车辆在转弯时,实际上是在用前轮画两个半径不同但同心的圆圈。这也就意味着,前轮所滚动的轨迹,刚好是两个“圆”的最外侧圆边。那么根据圆心到圆边的距离等于半径来看,前轮的轮距越大,车辆的转弯半径也就越大,自然就会影响到车辆在日常驾驶时的灵活性。
如果要弥补宽轮距造成的转弯半径过大问题,那就必须要让前轮拥有角度更大的转向角。此时,对于前轮没有传动半轴的后驱车来说,增加前轮转向角并非难事。但对于前驱车或者四驱车来说,由于驱动半轴的存在,自然无法让前轮拥有过大的转向角。所以前驱车也很难做出很宽的轮距,除非主机厂愿意舍弃日常驾驶便利性来换弯道操控性。
其次,更宽的轮距往往也意味着车辆宽度的增加,以及方向盘重量的增加,这对于车辆的易驾驶性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相比起更长的车身长度来说,更大的车身宽度往往会给驾驶带来很大的压迫感。同时,过宽的车身也让你在狭窄道路错车时感到困难。
因此,对于市售的民用车型来说,2米的宽度几乎就是能应付日常使用的极限了。而在刨除掉轮胎中线以外,包括翼子板宽出的距离后,车辆的轮距通常会被限制在1700mm以内。
通常来说,一辆车的前轮距和后轮距往往都是不同的,有的车前轮距会更宽,而有的车后轮距会更宽,那不同的前、后轮距宽窄组合,又会对车辆的操控取向造成什么影响呢?
宝马6系前后轮距差
通过前文我们已知,轮距越宽,操控性也就越好。而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车辆前轮距与后轮距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前轮距和后轮距,哪侧越宽,哪侧的操控也就越好。所以在悬架几何和轮胎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前轮距比后轮距宽,车辆就会呈现出转向过度的操控取向;反过来,如果后轮距比前轮距宽,那车辆就会呈现出转向不足的操控取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轮距确实可以改变车辆的操控取向,但车辆操控取向的决定权还是由悬架设计以及前后配重所决定的。所以大家也不能单纯通过一台车的前、后轮距数值,去想当然地判断一台车的操控取向。
看到这,应该有不少对车辆操控不满意的读者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通过加宽轮距来提升车辆操控了。其实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通过更换轮圈,就可以达到增加轮距的效果!
对于轮圈来说,除了咱们常说的尺寸、宽度(J值)、孔距以外,实际上还有一项非常关键的指标就是“ET值”,也叫“轮圈偏距”。我们都知道,汽车上固定轮圈的位置叫车轴,而车轴与轮圈迎合面(代表轮圈宽度的那面)中线的距离就被称之为偏距。其中轮圈迎合面的中线位置偏距为0(如上图中间),车轴在轮圈迎合面中线外侧为正值(如上图右侧),车轴在轮圈迎合面中线内侧为负值(如上图左侧)。而对于一般车辆来说,为了能让轮圈侧面的辐条与轮胎齐平,所以都会采用正ET值的轮圈。
正是得益于轮圈拥有ET值的关系,于是我们便可以通过换装ET值更小的轮圈,在车轴长度不变的前提下,来提升车辆的轮距。比如原厂轮圈的ET为42mm,那如果我们将左右轮圈都换为ET值为0的轮圈时,车辆的轮距就能瞬间获得84mm的提升了!这对于车辆极限的提升以及对侧倾的抑制都会有一定帮助。当然,如果你只更换前轮圈的话,还可以让车辆的操控取向更偏向于转向过度。
可由于ET值较小的轮圈,会让轮胎整体更加向外抛出。所以如果对轮距提升过大,可能还需要改装叶子板宽体,来保证车辆的美观度。
相比大家所熟知的轴距,虽说轮距显得更加专业且冷门,但与轴距不同的是,轮距是消费者可以后天自行改动的。所以如果你对车辆的操控还不够满意,同时还没那么在乎转弯半径和方向盘重量的话,那么改变轮距将会是一个提升操控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