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版——记叙文写作技巧之夹叙夹议2021-11-25 06:42·老谢语文堂
叙文例文升格指导系列
——夹叙夹议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一直行走在人生的路上,由学会走到到快步飞奔,由牙牙学语到妙笔生花,一路辛苦,一路收获。我们也因此成长。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材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存在问题】
1、贴标签,“在路上”这个关键词只在开头或者结尾露个脸,但与文中的故事几乎没有关系,或者所有的故事就都套上“在人生的路上”等。
2、选材幼稚,不能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链接起来。
【审题立意】
审清审准题意,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路上”,可以写的内容是,在路上懂得生活或者学习的艰辛,懂得任何收获的取得都是不容易的;可以是在路上的游学感悟;可以是现实路上的有意义的趣事,哲理思索。还可以写的是,人生路上,真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精神与道德的进步,正走在现代化的路上等。写这一款内容,必须视野开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的过程,是无数先辈以血铺成,点滴现实生命的厚重。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月是故乡明”这组散文以深沉、优美的故园情思感染了我们。从表达方式看,这类散文有自己的特点: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地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
怎样写好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呢?
首先说“叙”。有时“叙”并不求完整,但要有效,能为“议”打下基础。没有丰厚的记叙土壤,议论之花是不会开放的。《乡土情结》说古道今,叙述了游子思乡的种种情境,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应该学会将叙述融入议论,或将议论不时转入叙述。《前方》中作者就常常从哲理议论转向生活的具体场景,如在指出人的悲剧性存在后,作者描绘了一副想象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感。
其次说“议”。我们常用议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点明记叙内容的意义,所以,“议”首先应该扣住记叙的内容。韩少功《我心归去》在记叙法国游历生活、描写自己特殊感受后展开议论,结尾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揭示出“故乡”的本质内涵,赋予叙述以深刻的意义。
“议”还应讲究议论的艺术,追求表达的多样。不少同学喜欢在叙述后直接大段地发议论,不免显得生硬和单调。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比如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你看老舍的《想北平》,并没有多少直接对故乡的议论,而且,作者还反复说对故乡的爱“说不出来”,然而,通过一系列对比,作者的倾向与评价已经鲜明地“说”出来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或者通过记叙中某个人物之口来发表看法,或者通过运用典故来显示,等等。认真揣摩学过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
高明的作家常常将叙议结合得水乳交融,本专题的散文就具有这一特点。许多语句过目难忘,比如:“血沃之地将真正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等。这些句子是议,还是叙?它们饱含哲理,而这些哲理又是在充满情感表达中通过意象与细节来显示的,句中精心安排的意象和细节(加点部分),具有隐喻的效果,富有感染力,耐人咀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示范】
在路上
音乐这条路,我还要不要走下去?
【将“在路上”这个题目,化实为虚,化大为小,变为“在音乐的路上”,开头点题】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一直在问自己:“我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在音乐的路上,有了困惑】想了很久,却没有一个答案,但往事在不知不觉中浮现了出来:小时候,最喜欢和朋友一起唱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学习,一起表演。那首《小小少年》是我们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歌。那时的我们,手拉着手在舞台上又唱又跳,无忧无虑。我们一起唱过的《桑塔露琪亚》《孤独的牧羊人》《北京的金山上》等等歌曲现在都回响在我的耳边。听到那熟悉的歌声,想起大声唱歌时我的样子,我不禁笑了。音乐,从小一直陪伴着我。
但是后来,我长大了。耳边听得变成了《七里香》,《算你狠》,《找自己》……曾经的那些歌曲再也不去唱了,因为唱了会被别人笑话的。于是口中剩下的只有不变的“哼哼哈嘿”,耳边也只留下电吉他疯狂的节奏。就这样,我陪着周杰伦,五月天,潘玮柏等一批流行歌手整整十年。【虽然还在音乐的路上,但方向有了不同】十年间,他们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但是当我再次在《音乐之声》中听到《孤独的牧羊人》时,过去的事情伴随着那欢快的节拍一起冲破了我心中封存的宝盒。可当我尝试着再次将它唱出,留下的不是从前的那种开心,而只是浑身的难受。过去的,难道真的找不到了?我还在这条路上吗?【再一次点题,写出了在路上的困惑,紧紧扣住标题】
到了高中,为了高考加分,我找了一个极优秀的老师继续学习声乐。一开始只为了加分的我随便学学,随便唱唱。老师叫我回家多练多唱,我却根本不听,只顾自己唱着五月天最新的专辑《第二人生》。可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听到钢琴声,过去的事情如一股暖流回荡在我的心里。我渐渐爱上了它,爱上了民歌的那种区别于流行歌曲的清新自然。《玫瑰三愿》中的玫瑰花好像已在我的心中开放。但是,正当我打算好好练习,认真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时,【再次出现关键词“在路上”】有一个困难考验着我:我在宿舍里唱歌,我的舍友会不会嫌我土,别人听到了会不会嫌我土?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第一天唱歌,我就接到了舍友的冷眼。第二天,我收到了更多的冷眼,甚至到了第n天,楼上竟然在我唱歌的时候往楼下倒水以示不满。我对音乐的热情在这一天天的冷遇中逐渐消失。最终我不想唱了,也许可以说,我不敢唱了。不敢唱了,不想唱了,都是因为我的面子呀!想唱,敢唱,但这些都留在心里,难以选择。但是如果我就这样放弃了,那曾经的那些努力就彻底灰飞烟灭了。可是如果我继续唱,那么我会不会被别人所误解,或者不接受。忽然,脑海中闪出辛涅科尔的一句话:“始得,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对,没错,我必须勇敢地放下面子,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干自己想干的。音乐是我自己的选择的路。既然我应经走在这条路上,那就骄傲勇敢地走下去。【坚定了自己的道路,再次扣题】
音乐这条路,我已经走到了这里,那就请骄傲勇敢地走下去……
【此文虽有不足处,然可谓紧紧缠住题目为文,夹叙夹议,叙的是学习音乐的道路,议的是在这条道路上的思考。在反复的点题中强化了对“在路上”的独特理解。】
【范文示例】
在路上
“我已经在路上了。”妈妈随手挂了电话,仍继续着因电话而放下的事。我一连诧异,妈妈明明还没有出发,怎么说自己已经在路上了?妈妈怎么说谎?……一颗心被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塞满。还没来得及发问,妈妈已冲出了家门。
问外婆:“为什么大人明明还没有出发,却经常说自己已经在路上了?”“那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在路上”可以体现对那件事的在意,并没有将其抛之脑后,而是已经在做了。“可是那不是在骗人么?”我疑惑地问道,“骗人和尊重?”外婆抚摸着我的头,笑着叹了口气:“对方怎么会不知道那是一个谎言,只是没有戳穿罢了。谁会在路上还接这种无意义的电话?农村人还是很节俭的!你以后会明白的。”
秒针牵着分针与时针相遇了一次又一次,望着窗外,托着下巴等待着,却迟迟不见妈妈归来的身影。无奈,上了床,随手捧起一本书,眼睛却似乎未被眼前的文字吸引,心不在焉,仍向窗外张望,仿佛极想从那黑漆漆的夜中辨析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但希望却一次次落空。放下书,又拿起手机玩弄着,心却愈发的紧张,妈妈不是说只是出去剪个头发吗,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该不会…… “不要胡思乱想,不会有事的!”我用一种强硬的语气对自己说道。但似乎心中的紧张并未因此而略减几分,反而像那二次函数的第一象限中的图像,以时间为横轴,紧张为纵轴,急速上升。再也按捺不住,伸手拨了号:“喂,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已经11:40了,你去干什么了啊?”“哦,我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不要关门啊,我没带钥匙啊!”“哦。”听到“已经在回家的路上”这句话,我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不知何时,已进入了梦乡……虽然我知道妈妈当时很可能还在理发店里,尚未出发,但“在路上”几个字,好像有一种强大的魔力,使我的心立刻静了下来。原来,“在路上”还可以减少对人的担心。
第二天,我等在新华书店门口,手机响了,耳中传来好友急切的声音:“对不起,我迟到了,不过我已经在路上了……”迟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在路上”三个字中听出了对我的愧疚和怕我担心的焦急。
判分·点评
在路上
你问我在地球的另一边做什么,我说我正在路上。
不错。宾夕法尼亚大道,世界上最著名的道路。沿着她,朝圣十步一景的华盛顿。
从国会,到华盛顿纪念碑,经过那些包罗万象的博物馆——然后就是,林肯纪念堂。令人遗憾的是,堂前巨大的水池竟在翻修——然而正是在这里,阿甘亲吻了他女朋友,霸天虎入侵了地球。摇头,甩甩阳光,踱进正堂。
气温骤降。丢几句牢骚,开始乱转。搞不清自己的道路在哪里,因为建筑结构朴素极致到了没有必要记路的程度。人很多,但那位伟人仍旧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我想起了台北国文纪念馆里的国父像,也是如此。
圆壁上刻着英文,相当无聊。然而我最终还是驻步了,因为一个场景。
老人,一个白发但却健硕的老人,端起相机对准了巨像前的一个小女孩。她笑得正像汉白玉底座边的那些花儿那样甜。老人背上铺着的是洒进来的阳光,他的影子跪倒在林肯脚下。
等到照相结束,女孩走向老人,用英语开始对话:
“爷爷,这是谁?”
“亚伯拉罕·林肯先生。”
“他为什么坐在这里?”女孩的眼睛扑闪着。
“因为,”老人顿顿,清清嗓,“他是一位伟人。”语音铿锵,掷地有声。然后,二人还用英语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只记得二人渐行渐远,而我愣在一旁。
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漫长的路。在路的这一端,站立着一老一少,路的另一端不甚清楚,但仍依稀认出几位:华盛顿、杰弗逊、林肯。
我明白,那一老一少都站在路上:老人在告诉孩子这个国家曾经的荣誉。我仿佛看到,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如何形成;在路上,有一代代人的传承,有一代代人的坚守,更有一代代人的进步!
我环顾四周,阴凉的纪念堂内仍旧人满为患。林肯的目光幽长而深邃,直直看向远方,那正是国家的象征——国会所在的地方。
如果说华盛顿是这条路的精华,那么宾夕法尼亚大道便是华盛顿的精华。白宫、国会、纪念碑、纪念堂、博物馆,这个国家正走在这样的路上。
缓步走下台阶,阳光刺眼,又见翻修的水池。不错,这个国家在路上,她需要新的一切来适应世界。
遗憾顿消。同时,我忽然想到世界另一端的另一个国家,她,也正在路上。路很长,她慎行。
那是我们的祖国。
手机响,是从另一端打来。你问我在地球的另一边做什么,我说我和我的祖国正在路上。
在路上
深夜里,手机“滴滴”地响了起来。几个室友发出嘟嘟囔囔的抱怨声,下铺的人翻身,吱吱嘎嘎,晃得厉害。他赶快把手机压在枕头下,胡乱摁了几下,声音才停止。
是天气预报。他也不知道怎么会在这时候发天气预报来。他只知道:明天最低气温-8摄氏度。他缩缩身子,把头埋进被窝。“你明天来吗?给我带件厚衣服。你也多穿点。”他敏捷地输入。
犹豫了一阵,他还是把最后一句话删了。摁下“发送”键,收件人是“妈妈”。
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应经是隔天上午了。他蹑手蹑脚地收拾妥当,抱着包拖着鞋出门了。果不其然,宿舍外寒气逼人,天上飘起了雪花。他把拉链拉到最上,还是冷。
“你在哪?”自习课上,他偷偷地发信息。他在摁,母亲真是的,来这么晚,冻都冻死了。不久,手机的屏幕亮起来了:“我在路上呢,一会儿到。”这下定心了。然而,望着同学们一个个裹着羽绒服,自己却只有件薄棉袄,心里总不是滋味。他开始抱怨起母亲的不尽责。
已经是上午第三节课了,仍不见母亲的踪影。他开始不耐烦。“怎么还不到呀?”他又发。输的是问号,心里却是感叹号。“在路上,你再等一会儿。”他和母亲间的通讯始终像发电报。
他就这么等呀,同学们鱼贯而出,他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等。其实,他心里的火已经压不住了。最终,他掏出了手机,拨通母亲的手机号。
忙音。
他把手机摔在课桌上,在教室里踱着步子。“还不来!干脆别来了!怎么回事嘛!”它是在冲母亲发火,还是在冲自己发火呢?他也不知道。
又拨,又是忙音。
再拨,还是忙音。
这一回,他有些慌了。“下雪天路上不好走,她可别……”他克制住自己不往那方面想,但事情似乎就是要向这方面发展。他又开始踱步,手里死握着手机,就盼它振动一下。
可手机就是不响,并且永远是忙音。他后悔了,想想真不该让母亲来学校的。万一在路上出了什么事,他岂不是要去吊死?额头上的汗哗哗地往下淌。
母亲呀,你怎么还不来?
在路上?这路有多长!
这一刻,他自责,惭愧,焦虑,就像是犯人在等凌迟。
正当他百般着急时,门“吱呀”一声开了。母亲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来,身上全是雪,额前的碎发凌乱地飘着,气喘吁吁。
“你怎么才来呀!”他吼了出来,泪水在冲破眼眶前又退了回去。他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路上结了冰,真的不好走。实在对不起呀,你别生气。”母亲红着脸说。
令人费解的是,一个母亲面对她的儿子竟显示出如此卑微的形态。这更让他心痛起来,淋淋滴血。他没有想到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喝斥时,会是这种反应。他感到全身发烫,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光。母亲走到他眼前,为他穿上衣服。他傻愣愣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木桶人一样机械地动着。
他看见了母亲的发根上银闪闪地发亮,真的看见了。
母亲给他带来了他爱吃的饭菜,竟然还冒着热气。他低头吃完,母亲和他一起无语。
他在想,她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
她在想,他在想什么呢,怎么不做声。
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或许,有的事情不需要开口。
母亲走了,托着重重的拉杆箱,在地上与石块碰撞,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母亲身影逆光,一片黑暗。
他有点想哭,他觉得自己好渺小。
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开始想。想什么呢?他想起母亲曾经把一个欺负自己的孩子打哭了,他想起母亲总是把最好的肉夹给自己,他想起母亲总是在降温前给自己发短信,他想起小时候睡在母亲床上的那种安全感,如今没有了。他想起了在他生命的路上,母亲虽然会偶尔迟到,但永远不会不到。
“天气冷,你也多穿点。”收件人:妈妈。
他一个人走在去教室的路上,发了这样的一句话。
判分·点评
【佳作】
在路上
黄莉
你问我生命有没有尽头,我告诉你我们一直在路上。
上路
黑暗像一个深深的酒窝,将我装在里面缓缓酝酿。在某一个阳光初醒的上午,我被春天狠狠地撞了一下。积蓄了很久的生命力量终于爆发。顿时天光大开。
从探出头来仰望天空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在一条路上了。
重蹈
听说这世界本来是没有路的,可是大家都来走 ,就有了路。
我只是一棵普通的玉米,我只是有一个普通的梦想。于是我循着时间的步子小心翼翼地前行,去实现我普通梦想里的金黄。我开始结籽,并且在有人经过的时候停住,满面羞赧地佯装平静。
但是你知道吗,当那天我听到一个小姑娘甜美的歌声时,我是多么激动!我想起了我的青春了。我听见它在召唤我。于是我放下结了一半的籽,重蹈我的开花之路。
我听说在路上不循规蹈矩是要受惩罚的。我不知道自己将为重返青春付出怎样的代价。只是在我最终走完结籽之路的时候,发现身上有两排排籽是空的,犹如一条巨大的伤口,横亘我的生命。它们说,这是生命的烙印。
危机
闻到秋天气息的时候,我已经从满身的籽上看到生命的责任了。听说这就叫做成熟。可是为什么我却整夜整夜地失眠呢?
每晚都可以听到人的声音,听到人在黑暗里磨刀的声音。他们在为结束我们的路而准备。
为什么当我在自己的路上活到最旺盛的时候却看到它的尽头?
他们在不停地追赶我们,扛着铁锹,日日夜夜。他们打上田埂阻拦我们,挖出水沟陷害我们,捆绑我们,暴晒我们,然后将我们装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才得以安心。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见到这条路上的危机和艰辛。
再上路
周围的田一天天地被收割,而我却一天天地平静下来。这就叫做苍老吗?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自己在路上跋涉了很久,我很累。
一个男人带着他的小孩到旁边一块天里收玉米。我第一次发现在他眼角有一条皱纹。
原来他也在自己的一条路上。
我们为他们而死,他们为我们而老。只不过相互收割罢了。
可是为什么他看儿子的时候,我却不觉得他老了呢?
那一晚,我拼命地将身上的种子摇落在地上。我知道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还会有再上路的一天。
我们,他们,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