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至,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过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托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儿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母亲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粉。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在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制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尺状花边。我们洗干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地飘荡。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迫不及待,趁母亲不注意就抓起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摘自兰江导报 黄建如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