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369|回复: 0
收起左侧

[记叙文阅读] 珍贵资料分享!现代文阅读(信息类、小说、散文)答题...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3 名

发帖:NO. 81 名

在线:NO. 42 名

敢想敢做敢拼 发表于 2022-11-14 1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珍贵资料分享!现代文阅读(信息类、小说、散文)答题模板大合集2022-10-14 19:53·天睐语文
现代文阅读Ⅰ必备知识
信息类文本本质依然是论述类文本,只不过与老题型一篇完整连续文章不同的是,新题型以非连续文本的方式呈现,但各个材料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来共同佐证一个论点。
其材料大多取自新闻摘要,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后的出处来确定此信息类文本的论点方向以及侧重点。
(一)基本特征
1.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行文脉络
提出问题(论题、论点)——分析问题 (论据、论证)——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2.论证过程的基本结构
两种基本结构是横向、纵向。横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二)论述类文本的三大要素
1.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1)论点提出的角度:是否准确、新颖、独到。
论点指的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规范的论述类文本,全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为了使论述更为深刻、更有条理、更加全面,还要恰当地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脊柱的话,那么,分论点则是议论文的躯体、骨架。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深刻,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文章最终成败的关键。
(3)论点常见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4)提出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有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5)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2.论据
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等。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3.论证
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述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2)十大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具体有力、以理服人的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②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③道理论证(事理分析法):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④因果论证:原因论证结果,由结果探求原因,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沿着“为什么”的思路,对事例中的行为,探求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标志性的词语:因为……所以……,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⑤假设论证(归谬法):针对着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此类分析法常用“假如......情况会怎样呢?”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
归谬法:为了反驳对方论点,先假设其正确,据此得出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观点错误,己方观点正确的方法。
⑥(正反)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特点是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⑦类比论证(事理的类推):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比喻论证(事物的相似):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
⑨演绎论证:一般指先提出论点,再对论点展开论述,由一般到个别。即普遍规律 特殊规律,也叫“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⑩归纳论证:一般先列举事实或道理,结尾得出结论,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3)常见的论证结构
①总分式(横式结构):指的是文本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文章结构可细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②并列式: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即展开的各层次间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其实,通篇使用并列式的论述不多,一般是在主体论述部分,分几个角度对观点加以阐述,这样便与总分式重合了。
③层进/递进式(纵式结构):后面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基础上进行的,前后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前后顺序不能随便改动
④对照式(对比):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用另一种事物来烘托某一事物,文章内部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对比分析论证,先正说后反说或先反后正说。
A正反对比(正反观点或正反例证)
B相关比较(主次轻重利弊得失)
驳立式(破立式):先驳后立;先立后驳;边立边驳。
(三)选项设误手段
1、答非所问:直接排除,不需要回到原文。
2、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3、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4、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5、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6、混淆时态: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7、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8、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
9、混淆是非: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11、不合逻辑: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题型秒杀(一)论证特点题
一般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作答:(依材料实际而定)
①论证层次(以……开篇;以……引入论点)
②论证结构(总分;层进;对照等)
③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
④论证语言这四个方面作答(语言生动形象、严谨、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等)
(二)论证思路题
答题步骤:
①首先,作者借现象/通过……提出/指出XX论点或XX论题或XX问题;
②然后,分角度分析问题,从XX等方面论证观点;
③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最后,重申论点或作总结,得出XX结论/提出希望,发出号召/阐明、指明……
(三)分析论证结构特点类
一般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去考虑:
整体论证常见结构:总分/总分总;先破后立等
局部论证常见结构;并列式;层进/递进式;对照式(对比)等
(四)证角度类
论证的角度主要有正反面、点面、理论实践、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原因与措施等
(五)论证方法类
①xx论证。(1分)xxxxxxx(文体分析)
②xx论证。(1分)xxxxxxx(文体分析)
③xx论证。(1分)xxxxxxx(文体分析)
(六)论述语言特点类
①准确严密的特点,大多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分寸感强,用语贴切的角度分析。
②以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
③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④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理解和体会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⑤语言的逻辑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方面进行分析。
(七)下定义
(1)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A是①②③④……B
第二种形式:①②③④……B叫A
(2)注意定语先后逻辑顺序
表明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可以作为多个定语,来修饰属概念。作为定语成分糅和于句子主干中,注意先后逻辑顺序。数量“一种”多放到前面。原则、核心、时限、范围、目标放到前面。涉及对象、任务、特征特点、方式方法、结果、效果放到之后。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必备知识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等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题型秒杀(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概括
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
2.小说结构特点
(1)单线结构
(2)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
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6)蒙太奇式。也叫“镜头组合式”,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7)横断面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8)意识流式。即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3.小说结构技巧
(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
(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等。
(7)巧合(内容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更鲜明)
4.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6.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结尾: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突出人物形象;③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使行文富有变化,撞击读者心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耐人寻味;④有利于表现……的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2)卒章显志式结尾:①解释前文……的悬念,显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②解释了……的主题或创作意图。
(3)戛然而止式结尾:①通过留白(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4)悲剧式结尾:①与前文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④结局令人感动(惋惜),引发读者对……的思考,耐人寻味。
(5)喜剧式结尾:①情感体验上,符合主人公(作者、读者)的理想愿望和情感追求,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欣慰和愉悦感;②主题上,彰显人性(真善美、道德、法律、社会、人民、真理、宽容、智慧)的巨大力量,反映人民(作者)对幸福美满人生的向往;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③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6)首尾呼应式结尾:使小说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严谨,强调……的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7.小说标题的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或者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作用。
(2)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画龙点睛、揭示……的主题、隐含……多重含义、意蕴丰富、寄托作者的……情感等作用。
(3)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与……对比,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强化……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4)标题的意蕴探究:先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双关、比喻、拟人、反讽、引用等),再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8、小说情节的作用
(1)从情节方面说: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做下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推动情节、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留下现象等。
(2)从人物方面说:表现人物心理、凸显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等。
(3)从环境方面说: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主题方面说:丰富、深化和突出主题等。
(5)从读者方面说: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留下想象空间等。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1)把握人物形象
①概括情节,点明性格特征。
②概括主人公对他人的举动、关系后,点明性格特征。
③分析人物正面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的描写以及侧面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④分析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⑤借用作者和文中其他人的评价,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⑥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直接(正面)描写(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和间接(侧面)描写(正衬、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等)。
例如《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茶客、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
(2)答题模式
概括人物形象(如:××是一个外貌特征+品格、性格特征+身份地位+的人,注意:形象特点大于性格特点)+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概括。注意分点答题,每点尽量在一条横线内完成。
2.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①结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内容作用:
A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B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比如《祝福》中的“我”。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的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内容的作用。
3.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贯穿情节始终的、着墨最多的、标题有所暗示的、最能表现主题的那个人物。
4.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1)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心理活动”),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主人公与……(人、命运、疾病、战争……)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典型环境(时代、社会、生活、法律、阶级、习俗等)的描写,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
(5)通过环境(此处特指主人公所在的景物环境、场景)来暗示主人公……的心情。
(6)通过他人的态度、评价、反应,或者通过作者的介绍、评价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小说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1)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如《飘》中的斯佳丽。
(2)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一般来说,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着阐释主题的任务。
(三)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的作用:
(1)环境上: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的气氛,奠定……的基调。
(2)人物形象上: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情节结构上: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上: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
(1)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2)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4)预示人物悲剧(或喜剧)的命运。
(5)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凸显小说……的主题。
3、对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的简单梳理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奠定全篇的基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作为象征,突出深化主题。
【注意】注意区分“分析环境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求答描写环境的技巧和手法。
(四)小说的表达技巧
【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
(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
(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亲切抒情)
(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
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
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
(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五)小说的语言赏析
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2.揭示内涵+分析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作用+指出手法、句式特征+语言风格+抒情效果、阅读效果。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②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感叹句等)
③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蕴藉)
④使用方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⑤叠字叠词,押韵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⑥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生动
⑦细节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腻传神
⑧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反语,反讽
⑨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平实质朴(贾平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使用方言、口语化(老舍、贾平凹、赵树理)、清新自然(沈从文)、幽默风趣(钱钟书、梁实秋)、富有文采(刘亮程)、华美、绮丽浓艳(张爱玲、毕淑敏)、典雅庄重(丰子恺)、闲适冲淡(周作人、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藉(李商隐)、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周国平)、犀利深刻(鲁迅)、调侃戏谑……
(六)探究小说的主题
模式:小说通过写……(什么年代、什么时间、哪类人、什么事件或行为),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问题(现象、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什么人、什么精神、什么现象、什么行为)的……(讴歌、同情、感叹、感伤、讽刺、揭露、批判等),从而启发读者对……思考(反思、反省、关注、重视等)
(七)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1)情节的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2)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3)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
(4)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5)真实性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八)小说答题的五大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主题和读者,即构成小说答题的五大要素。无论试题从哪个角度命制,大体要归溯到这五大答题点。
比如,安徽高考卷《蓑衣》第14题: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还可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现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
(2)情节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的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3)环境描写上,景物特点安谧温馨,与开篇的环境描写氛围一致,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4)思想内容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5)读者感受上,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必备知识
散文相对于骈文而言,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格律的散体文章,包括写人、记事、抒情类散文以及杂文、随笔、游记等。行文自由,不讲究音韵,不讲究对仗。散文主要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记事散文,《藤野先生》是写人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也包括一些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议论散文:也称为说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近似于杂文。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形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聚”指意旨是统一的。
题型秒杀(一)行文思路分析
1、结构安排
相承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相并关系并列关系、对照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材料组织
以时间为线索:鲁迅《藤野先生》的认识—交往—离别—怀念以空间为线索:朱自清《欧游杂记》的移步换景
以逻辑为线索:贾平凹《入川小记》的对小吃的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以事物为线索:萧乾的《鼓声》的鼓声
以情感为线索: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悲喜情
以双线为线索:郁达夫《故都的秋》物线清静、情线悲凉
(二)理解词句含义
1、分析词语含义
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理解词语含义包括:弄清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对表现景物意境、对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等。
2、分析句子含意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眼句、行文思路句等。
答题模式: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表层含意),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警策含意)
(三)鉴赏表达技巧
1、答题模板
方法+内容+效果
2、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分为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博喻等,有突出事物特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2)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比拟比比喻更加生动形象,因为它直接具备了人或物的动作状态等。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含蓄简练。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开头可引出下文,用在中间可承上启下,用在结尾可深化主题。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3、表现手法
(1)象征(托物言志):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2)抑扬: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对象,而起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反之就叫欲抑先扬。表达效果: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3)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4)虚实结合:是指的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情感。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虚实结合,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5)对比衬托: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两者都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6)用典:有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即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语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
(7)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8)以小见大: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达重大的思想和寓意。表现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9)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1)渲染烘托: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4、表达方式
散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很多,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重点是记叙和描写两种。
(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过程的表达方法。
(2)描写
①人物描写:正面(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人物、事物、场面烘托)
②景物描写鉴赏角度分类作用
鉴赏角度
分类
作用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描写技巧
工笔与白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
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简练、生动传神。
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动静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虚实描写
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



(3)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5、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三)探究思想意蕴
1、内容概括
(1)围绕感悟或道理产生的原因概括。
(2)围绕标题的关键词语概括。
(3)围绕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2、主旨概括
①关注文题。标题往往暗含主旨或线索。②抓住议论抒情句。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出主旨。3、概括模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四)分析句段作用
1、段落作用
(1)开头段
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结尾段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深化或升华主旨;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2、句子作用
答题模式:内容+结构+表达+读者
(1)内容上
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与全文内容、主旨有何关联。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背景,设置悬念、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在文中:承上启下
在结尾: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反复出现的句段: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五)鉴赏文学形象
1、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
②从文中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等方面概括
③从抒情议论中概括
(2)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结构上: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②内容上: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2、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2、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包括外在特征(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和内在品质(性格、本质、精神),以及物象所蕴涵的作者感情(爱、憎、喜、恶)等。
(2)作用:
主要物象:1.内容主旨作用,写物的寻志,写景的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或线索或象征、衬托。
次要物象:1.内容主旨方面:主要是对内容的充实、主旨的深化升华等。2.结构技巧方面:过渡、照应、伏笔、悬念等。3.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对比、类比、衬托、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六)品味语言特色
1、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义
语体色彩: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言
运用词语:优美的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2、造句特点
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的情绪。
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用于抒情。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适用于叙述说明。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4)修辞手法: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3、语言风格
1)不同的语言风格: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周作人的冲淡隽永,徐志摩的华丽奔放。
2)各种风格的表现
豪放:境界开阔,动词有力度,形容词鲜明,抒情激越,多用排比夸张婉约:意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少用排比夸张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质朴:通俗化,口语化,少描绘,少修辞
典雅:多描绘性的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话题比较严肃,语言比较凝重,句式比较整齐绵长,关联词运用比较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
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的语言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69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21:33 , Processed in 0.230932 second(s), 5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